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 第173章 老父亲的忧愁

第173章 老父亲的忧愁

推荐阅读:嘿哈,快穿一霸横扫天下封神我是萧升夫君洞房花烛夜,她在乱葬岗被活埋重生不当舔狗,校花全家急疯了抗战之关山重重偷听心声:前妻她口是心非召唤悍匪,组建最强家族势力纯阳之体的我不想吃软饭次元入侵:我能垂钓诸天霍格沃茨:这个黑魔王正得发邪

    如果大儿子和二儿子性格对换一下,弘治皇帝会非常开心。
    可现在二儿子一天天长大,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天资,不得不让弘治皇帝开始担忧起来。
    老大没心没肺,天天嚷嚷着要传位,可老二什么心思,弘治皇帝也不清楚。
    朱厚炜摇摇头道:“阿耶,我不想要大哥的太子位置。”
    “大哥对我很好,我只想和阿耶多学点本事,以后就藩于藩国无愧于民,若大哥需要我,也能无愧于兄长。”
    听着自家二儿子这么回答,弘治皇帝显得很是欣慰。
    虽然他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他相信自家两个儿子一定不会在皇位上起什么争端。
    如果换做任何一个皇帝,或许都会考虑子嗣争夺皇位反目成仇的问题。
    但弘治一朝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两个小家伙似乎对皇位都不那么感兴趣一样。
    说朱厚炜年纪还小能说得过去,但朱厚照年纪大了啊,依旧对皇位漠不关心。
    弘治皇帝也不再继续纠结这些问题,想太多没用,现在应该集中精力去对付文官们才是正事。
    “成了,不说这么多了。”
    “你说的不错,陈玉是要该升迁升迁。”
    “朕先回去处理政事,你自己玩吧。”
    朱厚炜噢了一声,目送弘治皇帝离去。
    此前弘治皇帝和文官们也不是没斗争过,只是双方有来有回,都会微妙的保持某种平衡。
    但朱厚炜看得出来,这次情况大不相同,双方似乎都铆足了劲,谁也不会让步。
    谁若是输了,那一方的权力将会无限下降,文官们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就如弘治皇帝说的那样,他对文官们让步了一辈子,为了自家儿子,也该强硬一次了!
    哪怕史书上的名声并不那么好听,哪怕他现在手中能打出去的牌并不多,但有皇帝这个身份就足够了。
    很多人总会说弘治皇帝在历史上是对文官们让步以换取好名声,可实际从他独自登基到坐稳大位以来,所有的事都需要靠自己,没有人能帮着他。
    这是在前期政治斗争妥协后的结果。
    十二年,他在和文官士大夫对立中都处于劣势,但这一次,他决定动一动天平了,即便失败后,可能结果会更坏,可能自己的权力会被继续限制,为了自家儿子,也在所不惜!
    当弘治皇帝回到乾清宫后,立刻下令给内阁吏部,擢升右佥都御史陈玉为左佥都御史。
    内阁和吏部当即将弘治皇帝的旨意给打了回来,在明朝的行政系统中,想要升迁,必须内阁和司礼监、吏部全同意,才能实现官职的升迁。
    单纯皇帝的降职,内阁是有权利驳回不执行的。
    没有内阁和吏部签署的升迁调令,其他士大夫是不认的,这种由皇帝下中旨直接封赏的官职叫斜封官。
    斜封官自唐便有,一直不被官场承认,会遭到同僚们排挤,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
    所以一般来说不会有人接受这种封赏。
    既然内阁和吏部不签署升迁调令,弘治皇帝也就不管那么多,直接下中旨,迁调陈玉为左佥都御史,官升一级。
    陈玉无奈,尽管他不想要这个升迁,但依旧要捏着鼻子接受,没办法,他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只能坚定的支持弘治皇帝到底。
    陈玉被升迁,不仅仅是弘治皇帝对陈玉的嘉奖,更是做给天下官吏看。
    正如弘治皇帝想的那样,上次外察山西按察副使张璁被贬为云南按察使主事后,就一直意志消沉,张璁本以为自己官职已经到了尽头,却没想朝廷忽然出现这个机会。
    于是云南按察使司主事张璁立刻上奏疏给朝廷,奏疏洋洋洒洒写了千字,字字句句都在反驳以礼部尚书倪岳为首的言辞。
    他认为藩王在京畿赏赐,祖宗成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而蔚王又至纯至孝兄弟和睦,被封昌平为王并没有什么不妥。
    又反驳了礼部尚书等人言说会危害江山社稷的情况,他举例太宗后,诸藩王已不具备兵权和实际行政权,怎么会威胁江山社稷?
    每一条言论都有理有据。
    弘治皇帝看完张璁的奏疏后,立刻提拔张璁擢升其为礼部主事,即刻启程京师赴职。
    在张璁被升后,各地的许多地方官乃至京师一些衙署的官吏风向陡然开始发生改变,纷纷以张璁的论据为由,皆开始支持张璁。
    弘治皇帝知道,这些官吏中良莠不齐,不乏有投机取巧之辈,这些人不堪大用,即便提拔上来对诸司衙署并没有好处。
    但他却不管那么多,先将态度做给天下官吏看,等目的达到后,在从这批官吏中去筛选,能用的就留下,不能用的在给下放到地方。
    内阁,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礼部尚书倪岳,吏部尚书屠滽齐聚于此。
    “吾等深受皇恩,替皇上执掌大明朝,有责任和义务规劝皇上罢息封赏蔚王于昌平就藩事。”
    “如今谄媚阿谀之辈纷纷迷惑皇上,乃是君主信小人之言,吾等有责任替皇上辨明是非规劝天子!”
    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率先开口,义正言辞的道:“老夫明日朝会以致仕祈求皇上迷途知返。”
    内阁首辅刘健忙不迭道:“宣之不可!”
    “还未到这个时候,明日朝会吾等继续辩驳,先使皇上知晓藩王京畿就藩之危害,规劝皇上勿酿成祸端,相信吾等晓之以理,皇上自会明辨是非。”
    次辅谢迁也道:“是如此,皇上圣明如圣人,定会悬崖勒马。”
    洪钟是个急性子,不过听了几名阁老的话,便悻悻然作罢,于是拱手道:“那就如此!”
    屠滽开口道:“诸如张璁此等人,或能力不足,或尸位素餐,或残害百姓,如此奸佞入朝,实乃国之不幸,在规劝皇上前,还需对此等人进行弹劾,勿使奸佞入朝,毁了社稷根基!”
    想要对付弘治皇帝,得先从支持他的人开始动手,只要将这些人全部赶出京师,便不会再有人支持皇上,那时皇上势单力薄,未必不会妥协。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215/9379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