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过河卒 > 第一百零六章 废除皇室之念

第一百零六章 废除皇室之念

推荐阅读:这对血族不太冷骑斗天下神诡穿越秦朝我竟成了宦官文明的扉页青青剑吟我真不想继承图书馆啊咒术回战之孪生咒灵惊墨郡主为上之裙下之臣

    齐玄素没有因为自己是大掌教且有准一劫仙人的修为就小觑天下英雄,张太虚的话还是引起了他的深思。
    儒门作为道门的前辈,执掌天下数千年之久,在某些方面的底蕴之深,不是一直在野的道门可比。
    比如说“苍天”和“黄天”的事件,都是发生在儒门当权期间,直接当事人之一的王巨君更是一度得到儒门圣人的称号,并代表儒门篡夺了皇位。
    还有大齐朝廷二次封印“苍天”,也是儒门一手策划。只是消耗力量过大,才让青帝转世找到机会,将世家大族们几乎一网打尽,开启了武夫当国的乱世,那也是人仙最为辉煌的时代。
    直到大晋,另一伙儒生才压下了武夫,并公然喊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
    可以说,儒门对于域外天魔绝非一无所知,甚至比道门更了解,毕竟古太平道已经消亡,道门在这方面相当于断了传承。
    子不语怪力乱神,至圣先师只是不说,可没说不信。
    张太虚说这些话不是巧合。
    还有就是,张太虚竟然不反对废除皇室,这是齐玄素没有想到的。
    不过仔细一想,张太虚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没有皇帝的时候,儒门就已经存在了。儒门不在乎谁是天下之主,也不在乎这个天下之主的正式称呼是什么,天子、国君、皇帝、大汗、大掌教、教宗,都无所谓,他们只要当管家。
    那么是否废除皇室,有影响吗?
    当然没有影响。
    权力不存在真空,儒门的服务对象一直都会存在。
    话虽如此,废除皇室还是历代大掌教都想做的事情,早在玄圣时代,道门就已经有了想法,只是玄圣认为时机不到,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匹配,当时生产力无法支撑起新的制度。所以玄圣保留了皇帝体系,形成了玉京帝京的二元结构。
    这也不是没有前例,祖龙扫六合之后,推行郡县制度,从理论上来说,郡县制要比分封制更为先进,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并不匹配,反而间接导致了帝国崩盘。
    大沛太祖皇帝吸取了祖龙的教训,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又称郡国并行,在全国范围内,既有直属中央的郡县,又有分封给诸侯王的封国。
    封国的诸侯王在其封国内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包括任命官吏、征收赋税、维持治安等。而郡县则由中央直接管理,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命。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稳定刚刚建立的大沛政权,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玄圣建立的二元结构也是如此,主要是稳定刚刚建立的道门政权,本质上是一种过渡制度。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道门的生产力已经有了质的变化,甚至到了可以推动世道变革的地步。以朝廷为首的势力也感受到了这种威胁,开始自救。
    正如推行郡国并行的大沛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壮大,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定七国之乱后,两代大沛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等,最终使得封国逐渐转化为与郡县相同的行政区划,从而实现了中央集权。
    大玄皇帝本质上就是道门内部最大的诸侯王,秦权殊的出现可以理解为道门的七国之乱。如果不想刻舟求剑,也可以理解为这个二元制度的回光返照,最后的反扑。
    齐玄素现在要做的就是镇压道门的“七国之乱”,然后逐渐削减大玄皇帝的权利,最终取缔皇室,使得大玄朝廷逐渐转化为与三道相同的存在,从而实现道门的二次集权。
    天师看到的那个未来,帝冠落地君王梦碎,也印证了这个大势所趋。
    同时,齐玄素将三道扩充为五道,改组金阙,也是一种变相的削藩,最终的结果还是进一步集权。
    不是齐玄素不想废除三道,而是齐玄素暂时做不到。
    道门本质上是四级行政区划,道、州、府、县,不包括乡镇和村。
    道这一级的存在必然会藩镇化,这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至于为什么拖到现在才开始道门内战,说到底还是因为道门在过去的二百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只要饼足够大,绝大多数问题都不是问题。反之,当没有钱的时候,任何小问题都有可能发展成不得了的大问题。
    一言概之,只要有钱,就可以掩盖、压下绝大多数矛盾,只要没钱,所有的矛盾都会一股脑地爆发出来,最终万劫不复。
    道门在五代大掌教时期到达顶峰,随后发展开始陷入停滞,也就是无法把饼做大了。
    那么接下来只能谈分饼的问题了,别人多吃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再加上二百年来积压的矛盾,那么内部矛盾必然无法调和,最终走向内战。个别人的作用相当有限,区别只在于内战爆发的时间,而无法挽回大势。例子就是清微真人,他可以拖延一时,但是拖延不了一世,最终道门内战还是爆发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176/9303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