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必须有一位皇帝
推荐阅读:污染处理砖家、八零对照组:换亲后,我被团宠了、都重生了谁还拉帮套啊、仙盟世界、分手后,我在官场平步青云、明末边军一小兵、贱客无敌、无限军团之光、韩娱之巅、贤者的无限旅途、
“道门必须有一个皇帝,这个天下必须有一个皇帝。”
说这句话的人是儒门大祭酒程太渊,同时他也是内阁之首,朝廷的第二号人物,秦凌阁的老师,理学掌门人,等等一大串头衔。
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保皇党,是三位大祭酒中唯一对皇帝绝对忠诚的,居庙堂之高,另外两位大祭酒便没有那么忠诚,多少有些保留,处江湖之远。
所以这句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不仅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让人觉得本该如此。
“为什么必须有一个皇帝?”
问这句话的不是秦凌阁,而是大玄皇帝本人。
程太渊解释道:“道门高层其实就是道门的传统世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勋贵阶层,祖上追随玄圣打天下,还停留在古时的门阀制度。如今的道门缺少科举一类的上升渠道,所谓道门大考,不过是选小吏,而非选官,虽然出了一位五代大掌教,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皇帝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宰相继续说下去。
程太渊接着说道:“早在玄圣时代,道门的版图较小,这一套还能维持,可随着道门版图的扩张,这一套注定要难以为继。因为道门世家的武德再怎么充沛,总有衰弱的时候,压不住那么大的地盘,更不必说道门世家内部还矛盾重重,一场无可避免的内战之后,衰弱就是注定的。
“以李家为首的保守派们,他们将其他后起之秀限制在道门高层之外,比如海外各洲的豪强们,明明掌握了广袤的土地和雄厚的实力,却不能进入道门的核心阶层,掌握对应的权利,他们必然会生出不满,凤麟洲和婆罗洲的叛乱已经说明问题。这只是个开始,而非结束,随着道门世家们的衰弱,这样的叛乱会越来越频繁。这还不算没有回归的西道门,而西道门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两条路。
“一是扩大道门的核心基本盘,把不是勋贵出身的后起之秀们纳入其中,给予其上升渠道和平等的待遇,这是道门开明派一直在推行的,也包括小掌教齐玄素,哪怕他并不十分认可这一点。
“二是实行君主制度,勋贵们的特权可以部分保留,但必须进行稀释。至圣先师有云: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原则中原之。无论海内海外,无论世家寒门,所有人共同效忠君主本人,除了皇帝一人在上,其余人并无本质上的高下之分。”
皇帝提出了第一个疑问:“为什么不能是第一条道路?”
程太渊回答道:“因为以李家为首的保守派们绝不会允许,凭什么手下败将和胜利者平起平坐?张家这些失败者也就算了,毕竟是败而不倒,且是自己人,那些彻底失败且不是自己人的人呢?
“待到少数变为多数,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难以补救。这个时候,老牌世家还不团结,为功业欲所驱使,党同伐异,形势便复杂起来了。如果蚌鹬相争,两败俱伤,这些后来之人反客为主,道门世家们给别人做了嫁衣,不败而败。反倒是这些手下败将,不胜而胜。用道门的剑为道门获取更多,这道门还是李家的道门吗?这是李家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当年徐祖有一个着名的‘大饼论’,只要不断把饼做大,哪怕不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构,也能掩盖一切矛盾。道门过去的二百年,差不多一直在执行这个思路,道门的不断扩张,不但巩固了道门的正统性,也掩盖了道门内部的三道矛盾。现在,道门的扩张到了极致,大饼已经没法继续做大,三道的矛盾便也无法掩盖,而继承人问题又激化了这种矛盾。
“所以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饼就这么大,别人多吃一口,老牌世家就要少吃一口,就算这些世家的领袖们预见到了这一点,那些世家的普通成员也不会同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道门迟早会走向第二条路,道门需要一个皇帝不是某个人的野心,而是婆娑洲人、婆罗洲人、凤麟洲人、甚至还要包括塔万廷人,以及一切不属于道门世家却又渴望上升渠道之人的共同愿望。”
皇帝终于开口道:“只有开明派失败之后,才需要一个皇帝。如果开明派失成功,那就不需要皇帝,毕竟谁也不想头上有一片天,更希望自己与天齐。”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大祭酒说道,“站在李家的立场上,矛盾有主次,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保守派和开明派之间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家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必然要提供帮助。接下来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人心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程太渊为皇帝陛下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论基础,一个美好的愿景,论证了道门需要一位皇帝的正当性、迫切性、必然性。
皇帝也欣然接受了这种说法。
程太渊总结说道:“清微真人是李家出身,他本该是一位保守派,可他又被称为李家叛逆,他的许多想法都偏向于中立派,认可开明派的部分理念。上次大掌教选举,正是清微真人一力阻止了三道内斗的爆发。可是这一次,清微真人已经无能为力,他不仅要看着内乱爆发,也会不可避免地被卷进去。”
说这句话的人是儒门大祭酒程太渊,同时他也是内阁之首,朝廷的第二号人物,秦凌阁的老师,理学掌门人,等等一大串头衔。
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保皇党,是三位大祭酒中唯一对皇帝绝对忠诚的,居庙堂之高,另外两位大祭酒便没有那么忠诚,多少有些保留,处江湖之远。
所以这句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不仅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让人觉得本该如此。
“为什么必须有一个皇帝?”
问这句话的不是秦凌阁,而是大玄皇帝本人。
程太渊解释道:“道门高层其实就是道门的传统世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勋贵阶层,祖上追随玄圣打天下,还停留在古时的门阀制度。如今的道门缺少科举一类的上升渠道,所谓道门大考,不过是选小吏,而非选官,虽然出了一位五代大掌教,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皇帝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宰相继续说下去。
程太渊接着说道:“早在玄圣时代,道门的版图较小,这一套还能维持,可随着道门版图的扩张,这一套注定要难以为继。因为道门世家的武德再怎么充沛,总有衰弱的时候,压不住那么大的地盘,更不必说道门世家内部还矛盾重重,一场无可避免的内战之后,衰弱就是注定的。
“以李家为首的保守派们,他们将其他后起之秀限制在道门高层之外,比如海外各洲的豪强们,明明掌握了广袤的土地和雄厚的实力,却不能进入道门的核心阶层,掌握对应的权利,他们必然会生出不满,凤麟洲和婆罗洲的叛乱已经说明问题。这只是个开始,而非结束,随着道门世家们的衰弱,这样的叛乱会越来越频繁。这还不算没有回归的西道门,而西道门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两条路。
“一是扩大道门的核心基本盘,把不是勋贵出身的后起之秀们纳入其中,给予其上升渠道和平等的待遇,这是道门开明派一直在推行的,也包括小掌教齐玄素,哪怕他并不十分认可这一点。
“二是实行君主制度,勋贵们的特权可以部分保留,但必须进行稀释。至圣先师有云: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原则中原之。无论海内海外,无论世家寒门,所有人共同效忠君主本人,除了皇帝一人在上,其余人并无本质上的高下之分。”
皇帝提出了第一个疑问:“为什么不能是第一条道路?”
程太渊回答道:“因为以李家为首的保守派们绝不会允许,凭什么手下败将和胜利者平起平坐?张家这些失败者也就算了,毕竟是败而不倒,且是自己人,那些彻底失败且不是自己人的人呢?
“待到少数变为多数,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难以补救。这个时候,老牌世家还不团结,为功业欲所驱使,党同伐异,形势便复杂起来了。如果蚌鹬相争,两败俱伤,这些后来之人反客为主,道门世家们给别人做了嫁衣,不败而败。反倒是这些手下败将,不胜而胜。用道门的剑为道门获取更多,这道门还是李家的道门吗?这是李家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当年徐祖有一个着名的‘大饼论’,只要不断把饼做大,哪怕不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构,也能掩盖一切矛盾。道门过去的二百年,差不多一直在执行这个思路,道门的不断扩张,不但巩固了道门的正统性,也掩盖了道门内部的三道矛盾。现在,道门的扩张到了极致,大饼已经没法继续做大,三道的矛盾便也无法掩盖,而继承人问题又激化了这种矛盾。
“所以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饼就这么大,别人多吃一口,老牌世家就要少吃一口,就算这些世家的领袖们预见到了这一点,那些世家的普通成员也不会同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道门迟早会走向第二条路,道门需要一个皇帝不是某个人的野心,而是婆娑洲人、婆罗洲人、凤麟洲人、甚至还要包括塔万廷人,以及一切不属于道门世家却又渴望上升渠道之人的共同愿望。”
皇帝终于开口道:“只有开明派失败之后,才需要一个皇帝。如果开明派失成功,那就不需要皇帝,毕竟谁也不想头上有一片天,更希望自己与天齐。”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大祭酒说道,“站在李家的立场上,矛盾有主次,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保守派和开明派之间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家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必然要提供帮助。接下来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人心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程太渊为皇帝陛下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论基础,一个美好的愿景,论证了道门需要一位皇帝的正当性、迫切性、必然性。
皇帝也欣然接受了这种说法。
程太渊总结说道:“清微真人是李家出身,他本该是一位保守派,可他又被称为李家叛逆,他的许多想法都偏向于中立派,认可开明派的部分理念。上次大掌教选举,正是清微真人一力阻止了三道内斗的爆发。可是这一次,清微真人已经无能为力,他不仅要看着内乱爆发,也会不可避免地被卷进去。”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176/9301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