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89章:太子跟我可是亲兄弟啊

第289章:太子跟我可是亲兄弟啊

推荐阅读:长生从灵画师开始大唐混子生活还没毕业,系统非说我独断万古?出门在外,谁不隐藏亿点点修为我的身份曝光后,出轨前妻跪求复婚抱歉,我真没想到自己这么强惊悚游戏:诡异都是我的邻居千金归来:装绿茶,谁不会似的糟糕,大佬们竟然都自我攻略了快穿:白月光她完美演绎救世成功

    李治欢天喜地的带着一车车棉花回长安去了。
    抵达长安后,过来迎接的是李治心腹李义府。
    “晋王,为何太子没有把纺织厂交出来,还如此欢喜。”
    李义府有些看不明白。
    李治把一车车棉花种子,看得跟宝贝一样。
    在他看来,这次晋王过去最为主要的,便是纺织厂了。
    李治微微摇头。
    作为晋王府的属官心腹,曾经李治对其很是依赖,遇事不决的时候,都会询问李义府的意见。
    可是自从跟武媚娘有所联系后,李治就感觉李义府跟武媚娘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
    尤其是这次的事情,李义府根本看不懂其中的关窍。
    曾经的情感关系还在,李治便解释道:“重要的不是纺织厂,重要的是太子的态度。”
    “即便真的把纺织厂办起来了,日进斗金,你觉得这些钱财,难道能到我这里来吗,自然是归于父皇。”
    “你不了解纺织厂的情况,哪怕是太子现在的纺织厂,也不可能真的很有钱财进项,这其中受到最大的限制,就是棉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棉花,纺织厂能拿什么来做呢。”
    “话回来,这次我能带来棉花种子,那么等到这棉花开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太子难道不会把纺织机交给我吗。”
    “我亲自去看过纺织厂,太子对其虽重视,但没有像是霹雳火那样严防死守,所以日后,太子肯定要开设大量的纺织厂的。”
    “况且,这次能够带着棉花种子返回长安,就会让父皇觉得,我跟太子的关系不错,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地方。”
    李治条理清晰的讲述着,听得李义府是一愣一愣的。
    他看向晋王的眼神,感觉到了有几分陌生。
    这还是他所认识的那个晋王吗。
    感受到李义府的目光,李治感觉到很是舒坦。
    不多时,消息就传到了皇宫内。
    李世民听闻,立即召见晋王入宫面圣。
    ——
    长安宫廷。
    大内,御书房。
    晋王李治在侍卫的引领下,步伐沉稳地走进书房,见到李世民后,连忙恭敬地行礼:“稚奴拜见父皇,愿父皇龙体安康,圣寿无疆。”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温和地看着李治:“稚奴,起来吧。”
    “听闻你此番归来,从太子那里带回了不少棉花种子,朕心中甚是欣慰。”
    这番欣慰,并非是对于棉花种子,而是在李世民看来,太子跟晋王关系和睦,这才是让他最为欣慰的。
    这个中的情感很是复杂。
    哪怕是推着魏王跟太子打擂台,可反过来,李世民又喜欢自己的几个儿子能有兄弟感情在。
    当然,李世民也清楚,魏王跟太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晋王可以啊。
    这次晋王从太子那里带回棉花种子,不就意味着在太子心里,还是有晋王这个弟弟的。
    李治站起身来,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多谢父皇夸赞,稚奴不过是奉大兄之命,尽力而为罢了。”
    经过武曌的私教,对于自身的定位跟处境,李治很是了然。
    现在的太子,哪怕是被父皇所忌惮,可同时也是父皇心中的骄傲。
    不管怎么,太子都是长兄,是父皇的嫡长子。
    从礼仪跟感情上,都在父皇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连父皇现在宫廷内库的钱财,可以基本上从太子那边弄来的。
    如果选择站在太子的对立面,同样也很容易遭到父皇的嫌弃。
    哪怕是魏王,也几乎不会在父皇的面前,去关于太子的坏话。
    “这次为何太子让你带回棉花,而不是把纺织机也带回来。”李世民随即问道。
    李治微微一愣,但旋即神色镇定自若,面上仍挂着恭谨之态,开口禀道:“父皇,大兄遣稚奴带回棉花种子,实乃筹谋深远之策。”
    “今时纺织厂所遇最大困局,便在棉花供应匮乏。纵有纺织机,若无充足棉花,亦难大量制出棉衣棉被诸物。”
    看似是在问纺织机,实则李世民是在询问他跟太子的关系。
    以前晋王听不懂,现在的李治已经熟门熟路。
    稍作停顿,理了理思绪,接着言道:“大兄此举,意在先行解决原料之难题。待这棉花于各地广为栽种,收获丰盈之后,再添置纺织机,扩充生产规模。如此循序渐进,方保纺织厂可长久兴盛。”李世民微微颔首,示意李治继续讲下去。
    李治见此,心中稍觉安稳,遂继续道:“再者,纺织机虽为紧要之物,然相较棉花种子之推广,却并非当下最为急切之事。”
    “且纺织机之搬运、安置,以及工匠之调配等诸事,皆需耗费诸多人力物力。而棉花种子轻巧易携,便于在各地传布种植之法。大兄想必是虑及这些缘由,故而优先命稚奴带回棉花种子。”
    “至于未将纺织机一并带回之因,稚奴揣测,大兄或许是忧心纺织机之转移,恐生不必要之纷扰。如今纺织厂初创,正需稳固发展,此时若贸然转移纺织机,恐扰了现有的生产秩序。”
    “况且,大兄亦期望能于当地培育出一众熟稔纺织技艺之工匠,如此,即便日后增建纺织厂,亦有充足人力可支。”
    李世民静静聆听,目光深邃,令人难测其心思。
    许久,缓缓开言:“稚奴,你对太子之意倒是剖析得颇为透彻。然朕有一问,倘若他日棉花产量丰足,纺织厂大肆拓展,太子可愿与你同享其中之利?”
    李治心中一紧,深知此问干系重大,稍有答错,便可能惹得李世民不悦。
    这哪里是在问自己,分明是在问太子如何对父皇。
    沉思片刻,道:“父皇,大兄素性宽仁海量,重情重义。此番委稚奴以棉花种植推广之任,便是对稚奴信任有加、青眼相看。”
    “稚奴深信,若将来纺织厂顺遂发展,大兄必念及兄弟情谊,妥善处置。况且,稚奴并非贪图财利之辈,唯愿为大唐子民谋福泽,为父皇分劳解忧。但能遂此心愿,稚奴便觉足矣。”
    李治根本不敢去接父皇的话茬,转而到了别的地方。
    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眸,凝视李治片刻,继而轻轻颔首,道:“稚奴,望你所言非虚,以大局为重。你且退下吧,日后若有关于纺织厂及棉花种植之事,及时奏报于朕。”
    李治赶忙行礼,道:“遵旨,父皇。稚奴告退,祈愿父皇龙体康泰。”
    言罢,便转身退出御书房,背后早已冷汗涔涔。
    按照惯例。
    李治自然没有直接离开皇宫,而是转到一处庭院内。
    每次只要李治入宫,武曌那边就会得到消息。
    从而让侍女春雪安排地方。
    一如这次。
    “媚娘,多日未见,甚是想念。”
    看到武媚娘,李治感觉整个人都要轻松不少,心中欢喜。
    武曌轻移莲步,盈盈浅笑,美目流转间尽是温柔:“妾身亦日夜牵挂晋王。瞧晋王今日神色,虽有疲惫,却也透着几分沉稳,定是在陛下面前应对得宜。”
    武曌是个聪明人,知道在这个时候,李治最需要的就是认可。
    果然,李治感觉很是满足,拉着媚娘的手,一同在石亭上坐下,缓缓道:“媚娘,今日在父皇面前,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父皇所问,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机锋,稍有不慎,便可能惹得父皇不快。”
    等李治完后,轻轻拍了拍李治的手,柔声道:“晋王莫要忧心,以妾身对晋王的了解,晋王聪慧过人,又有妾身相助,定能逢凶化吉。可愿与妾身细细,陛下到底问了些什么?”
    李治便将李世民询问太子为何让他带回棉花种子而非纺织机,以及关于日后纺织厂拓展太子是否会与他共享利益的问题,一五一十地向武曌讲述了一遍。
    还有包括抵达洛阳,不得太子召见,待了许久,才给了棉花种子的事情。
    武曌微微颔首,美眸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片刻后,道:“晋王,陛下此举,意在试探你与太子的关系,以及你对钱财的态度。晋王今日的回答,既维护了太子的颜面,又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可恰到好处。”
    李治微微皱眉,忧虑道:“话虽如此,可我总觉得父皇对我仍有疑虑。如今宫廷之中,波谲云诡,太子与父皇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微妙,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武曌轻轻靠在李治肩头,柔声道:“晋王,你无需过于担忧。陛下虽心存疑虑,但也看到了你的能力和忠心。且记住,在这宫廷之中,唯有步步为营,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番话,给李治听,又像是给自己听。
    现在的武曌,如何不是步步为营。
    李治想起先前李义府,感慨道:“媚娘,若不是有你在我身边,为我出谋划策,我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复杂的宫廷局势。”
    现在的他,越发觉得武媚娘的重要。
    武曌轻轻一笑,眼中透着自信:“晋王,妾身既已与你心意相通,自当与你同甘共苦,为您排忧解难。日后,若有任何消息,妾身定会第一时间设法告知晋王。”
    到此处,武曌微微一顿,压低声音道:“晋王,妾身平日里与宫中的一些内侍、宫女多有往来,已设法让他们为我留意宫中的动静。一旦有关于太子或是陛下的消息,他们便会悄悄告知春雪,春雪再转告于我。”
    “如此,我们便能提前知晓一些情况,也好早做准备。”
    到这里,武曌面露些许为难之色:“只是,为了能让他们尽心办事,妾身着实耗费了不少钱财,如今已是囊中羞涩。”
    武家其实是有钱的,武曌的父亲是大商,又有从龙之功。
    可武曌入宫,实际上分得的家产很少。
    而作为才人,只是五品。
    所得的俸禄并不多。
    也没有别的来钱的法子,现在都快要破产了。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心疼,握紧武曌的手道:“媚娘,你为我如此费心费力,我却未曾想到你竟有这般难处。是我疏忽了。你放心,我回去后便会设法给你送来钱财,让你无需为此担忧。只是此事风险不,你千万要心,切莫让他人察觉。”
    李治作为晋王,自然是有钱的,随便的一些赏赐,都是天价。
    况且本身李治都不需要花钱,吃喝住行,都有免费高待遇的供应。
    武曌轻轻点头,柔声道:“晋王放心,妾身行事一向谨慎,定不会让他人发现破绽。而且,妾身也叮嘱过他们,若有消息传递,务必选择隐秘的时机和地点,不可留下任何把柄。”
    李治微微颔首,心中对武曌的感激和爱意更甚。两人又低声商议了许久,从如何进一步与太子搞好关系,到如何在朝中拉拢一些中立的大臣,事无巨细,一一谋划。
    不知不觉,香炉中的香早已经燃尽。
    乃至于超了时间。
    但这次,武曌却没有特意要离开。
    毕竟两人分开许久。
    不过李治知道自己不能在武曌这里久留,以免引起他人怀疑。
    轻轻握住武曌的手,不舍地道:“媚娘,今日与你交谈,我心中畅快许多,也有了更多的底气。你自己也要多加心,我会找机会再来看你。钱财之事,我定会尽快安排。”
    武曌微微点头,眼中满是不舍:“晋王放心,妾身自会保重。晋王回去后,也需谨慎行事,切不可露出破绽。妾身静候晋王的消息。”
    李治起身,深深看了武曌一眼,然后转身离去。
    于此同时。
    另一边。
    随着首批棉衣成品,也在洛阳城中引发了巨大的波澜。
    洛阳城内,一间宽敞明亮的店铺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家店铺正是太子名下纺织厂开设的首家售卖点,今日正是售卖棉衣的日子。
    棉衣之所以能在此引发如此大的波澜,首先便是因为其卓越的保暖性能。
    大唐地域广袤,冬季寒冷刺骨,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通的衣物难以抵御严寒。而棉衣内填充的棉花,能够有效阻挡冷空气的侵入,为人们带来温暖。
    对于那些整日在户外劳作的百姓来,一件棉衣无疑是他们在寒冬中最渴望的衣物,能让他们在劳作时不再饱受寒冷之苦。
    然而,因为棉花产量的问题,导致棉衣稀缺,致使价格居高不下。
    这可不是李承乾想看到的。
    只是这属于市场的规律,即便是他,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是加快棉花种植,提高产量,才能让底层百姓也能穿上棉衣抗寒。
    至于现在,棉衣的价格,跟奢侈品都差不多了。
    更别还有太子的光环。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145/9086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