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45章:李泰,你现在可还不是太子

第245章:李泰,你现在可还不是太子

推荐阅读:红墙深宫:双宦互钓禁忌游戏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he大结局后,玛丽苏女主觉醒了黄金年代:开局被逼辍学打工养家孤种小姐杀性有些重了【梦蝶】你欠我一个人情圣墟门213疯批天子夺人妻穿越星际,我把机甲练成了傀儡兽世:猫咪爱撒娇,金虎魂会飘

    李泰干不过太子。
    但晋王比之现在的魏王,同样是相差很大。
    同安大长公主也好,李勣也罢。
    这都只能算是估值,是未来夺嫡的助力,潜力,而不是李治如今的势力。
    比如长孙无忌,暂且也只是把李治当做一条后路,让长子跟其保持关系。
    左右金吾卫确实是很强的实力,可李治目前尚且不能完全掌控。
    就像是先前太子对付魏王那样,现在魏王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晋王。
    魏王党的壮大,听起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实际上如果李治想借助金吾卫来对付魏王,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
    金吾卫上下武官,不知多少人都属于是魏王党人。
    反而是魏王如果要对付晋王,可以很轻松的就架空李治这个左右金吾卫大将军的权力,使其调兵不动,命令无用。
    晋王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金吾卫了。
    李勣也不可能出面跟他去对付魏王,同安大长公主更不可能了,毕竟都是一家人,辈争执,长辈怎么能去拉偏架。
    如果同安大长公主出来拉偏架,魏王那边还有陛下在呢。
    可以从各方面来,魏王的势力,都要远超晋王。
    李治对此很是清楚,所以才会表现得这般低声下气。
    况且他本来就是弟弟。
    长幼有序在这个时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一如太子对魏王的压制,魏王哪怕势力大,在面对太子的时候,也只能是各种忍让。
    李治回去的时候,是全程阴沉着脸的。
    李泰这边,好不惬意。
    压制晋王,让他感觉到了快意。
    从太子那边受到的委屈,现在都发到了晋王身上了。
    ——
    神武宫。
    李承乾对于长安城的事情,自然是鞭长莫及。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好关心的。
    太子党的势力,是跟皇帝同根同源,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可言。
    能带兵打仗的,也都跟着来到高丽。
    从现在来,应该称之为辽东道了。
    毕竟高丽从现在开始,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彻彻底底的灭亡了。
    很快,新罗跟百济,也要步入后尘。
    苏定方已经带着一万兵力,前往新罗王城,以探查叛乱的名义。
    路上的城池也不敢阻拦。
    不仅是有大唐太子教令,还有新罗王的文书。
    所有新罗地方都要配合唐军的检查,审阅,乃至于命令。
    这给了苏定方太多可以发展的地方了。
    新罗王都金城这边,也是大开城门,不敢有丝毫阻拦。
    苏定方一入城,直接换走城防,把控全程,占据宫城月城。
    然后就开始了大审问阶段。
    百济那边,也开始紧急备战起来。
    从人口数目上来,百济比新罗多不了太多,然整体实力,要远超新罗。
    比之高丽肯定是要差些,但确实不算是软柿子。
    贞观十五年,百济王扶余璋病逝。
    诏立其世子扶余义慈继承父位。义慈王即位后,开始对贵族中心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强化王权。
    贵族统治对于大部分的国家来,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在大唐这边就是世家大族的叫法。
    义慈王年幼时即孝声远播,时人誉为“海东曾子”。
    生于百济王室之家,自在权谋倾轧与宫廷教习中成长,身系百济国运,被寄予厚望。
    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眼眸中藏着聪慧与野心。
    早年的扶余义慈目睹百济在高句丽与新罗的夹缝间艰难求存,直到在父亲的统治下,结交倭国,逐渐强大。
    上位伊始,扶余义慈便决意革新图强。
    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将朝堂上碌碌无为、中饱私囊之辈清扫出门,提拔贤能,一时间,百济朝廷气象一新,政令畅通,为国家崛起凝聚起人心与力量。
    在军事上更是亲力亲为,效仿中原王朝,严酷训练士卒,百济军队脱胎换骨,士气高昂,隐隐有称霸半岛的架势。
    羽翼渐丰的扶余义慈,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
    彼时,新罗与百济边境城池时有纷战,扶余义慈以此为契机,御驾亲征。
    一连攻克新罗十余座城邑,国土面积大幅拓展,百济声威大震。
    这一时期,扶余义慈站在权力巅峰,荣耀加身,邻国皆惧,国内百姓也为这份赫赫武功欢呼雀跃。
    然而,盛极必衰的阴影悄然笼罩。
    对贵族的打压引起了反噬,大唐东征高丽,让扶余义慈感觉到了危机。
    谁也没想到,扶余义慈也想不到。
    偌大的高丽,竟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彻底消亡了。
    这年头都还没过去呢,大唐太子都已经扫荡高丽全境。
    大唐太子所带来的压力,以至于扶余义慈对针对百济贵族的计划空。
    虽从贵族手里取得了一部分的权力,可无奈的扶余义慈,只能是选择妥协。
    跟李世民忌惮五姓七望那样。
    如果扶余义慈坚持跟百济贵族开战,换来的只能是整个百济的动荡不休。
    而在这个时候,一旦国内动乱,又怎么能应对大唐太子的进攻。
    百济贵族们就是看到这样的机会,选择逼迫扶余义慈让步。
    从部分方面来看,其实扶余义慈跟现在的李承乾,是有些相像的。
    有着优秀的军事统领天赋,性格上也非常之骄傲。
    在唐军攻打高丽期间,扶余义慈不仅阻绝了新罗向大唐朝廷的道路,百济也不再向大唐朝贡。
    天下没有永远的盟友,自然也不会有永远的敌人。
    在扶余义慈担忧的同时,金春秋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
    对于新罗的计划,暗中结盟的请求,立即给予了肯定的回复。
    眼下对付大唐太子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事情,自然是先放到一边去。
    然而金春秋这才刚离开,大唐太子发檄文征讨新罗,新罗女王前往神武宫向大唐太子请罪的事情,就传了过来。
    百济王都,泗沘城。
    宫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烛火摇曳,映着百济王扶余义慈阴鸷又焦虑的面庞。阶下,几位重臣神情严肃,噤若寒蝉。
    地方上百济贵族割据,但在王都,扶余义慈权力至高无上。
    砰。
    扶余义慈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盏哐当作响:“善德女王这个蠢货,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妄想着去欺瞒大唐太子,还自己跑过去请罪。”
    “她的妹妹金胜曼,更是蠢货中的蠢货,也不知是不是脑子里进了水没洗干净,连自家的国家都要出卖,她这是连自己的身份都不要了吗。”
    “女人当家,果然是会做出这些愚蠢的事情来。”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扶余义慈对金德曼,金胜曼两姐妹,感觉是非常的无语。
    还有一些恼羞成怒。
    对于新罗圣骨血脉凋零的情况,扶余义慈也是知道一些的。
    新罗女王不用,可其妹妹金胜曼,扶余义慈是盯上了的。
    长相这块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他娶了金胜曼,对于日后吞并新罗,就能有很大帮助。
    只是这两姐妹的情况,实在是让人没眼看。
    一个跑过去告密,另一个跑过去请罪。
    这等于是把新罗都交到了大唐太子的手里。
    扶余义慈可不觉得,什么调查个水石出,最后真相大白什么的。
    百济老将廉成,皱眉出列,作揖道:“新罗不足与谋,然大唐太子野心勃勃,此番必然趁机掌控新罗。”
    “届时大唐太子携高丽,新罗之兵,攻我百济,可就是麻烦了。”
    “或许王上不应该这么快,就去攻打新罗的城池,”
    “哼!”一旁的文臣朴顺桢甩了甩衣袖,满脸不屑:“难道廉大将军,这就要想着去投靠大唐太子吗,跟新罗那两个娘们一样,把咱们百济拱手送人?”
    廉成看了一眼文臣朴顺桢,而后对扶余义慈作揖道:“王上,如今大唐太子最大威胁,不在于他有多少兵力粮草,而在于其手中的霹雳火。”
    “高丽,便是亡在这里霹雳火的手里。”
    “因此我认为,应当征召大量工人人,加固城防,以防霹雳火。”
    廉成打了一辈子的战,虽是战功平平无奇,但经验丰富得很。
    从高丽那边传来的情报看,大唐太子之所以这般顺利,没有耗费多少兵卒,完全就是依靠那霹雳火。
    怎么去防备霹雳火,就是很关键的事情了。
    掌管粮草辎重的大臣金洪吉有些不满:“征召工人,这得是召多少人。”
    “还有大战需要准备的粮草,这可不是个数目。”
    廉成闻言,顿时质问道:“金大人,若城防被那霹雳火轻易轰破,咱们粮草再多,又有何用?到时候唐军如入无人之境,别粮草,整个百济都得易主!”
    扶余义慈抬手制止两人的争执,神色凝重:“廉成所言,不无道理。霹雳火之威,本王也有所耳闻,加固城防确是当务之急。可金洪吉顾虑的粮草与人力,也不能忽视。”
    揉了揉太阳穴,接着道:“朴顺桢,你向来点子多,看,此事该如何权衡?”
    朴顺桢略一思索,上前拱手道:“王上,廉将军一心为战事着想,金大人担忧后勤补给,都有其道理。臣以为,征召工人一事,可先从王都及周边地区征调,那些囚犯、游手好闲之徒,统统拉来做工,既能减少开支,又能补充人力。至于粮草,可向城中富户暂借,许以战后重利,先解燃眉之急。”
    扶余义慈微微点头:“这法子倒可行,就这么办。只是新罗局势突变,咱们也得有应对之策,不能光等着唐军打上门来。我意派使者秘密潜入新罗,探听虚实,看能不能拉拢一批新罗大臣为我所用,各位觉得如何?”
    金洪吉面露迟疑:“王上,这使者人选可要慎之又慎,万一被唐军察觉,恐怕有去无回啊。”
    廉成接话道:“不妨选派几个机灵的死士,平日里伪装成商旅模样,潜入新罗。他们武艺高强,即便遭遇变故,也有脱身之能,还能随机应变,刺探情报。”
    扶余义慈目光一凛:“好,就依廉成所言。速去安排人选,即刻出发。咱们百济绝不能输,诸位都打起精神来,各司其职,若有差池,本王绝不轻饶!”
    众大臣齐声应诺。
    ——
    贞观十八年,正月初一。
    李世民在宫廷里举办了盛大的宴会。
    来有些可笑,这次的宴会,名义上是为太子举办的。
    东征大捷,太子当居首功。
    可今日之太子,依旧是停留于高丽之地,完全没有回来的意思。
    心里敏捷的大臣,已经察觉到这其中的猫腻。
    年关时节,各地的藩王,也纷纷赶了回来。
    没有太子在,魏王李泰大出风头,俨然是在众兄弟面前,一幅太子做派。
    为了让自己的声势更为壮大,李泰甚至是去请求父皇,特许齐王李佑,参加这次的宴席。
    因为东征大捷,李世民大赦天下的关系,阴弘智暂时也没有被处死。
    当然,谋反这等事情,也不可能就这样赦免。
    只是暂且多关一年,等到今年秋天,再进行处决,这也相当于又多了一份希望。
    就像是去年太子训斥各个弟弟那样,李泰东施效颦,也跟着训斥起来。
    这是要提前过过当太子的感觉。
    大部分的弟弟们,也不敢去跟魏王作对,心里头有些异样,却也憋着不,只是应声。
    左右魏王爱怎么就怎么吧。
    然而,却不是所有的皇子,都会顺着魏王李泰来。
    譬如蜀王李愔。
    本就嚣张跋扈的他,可不把魏王放在眼里。
    面对魏王的训斥,冷哼一声,根本不带搭理。
    李泰当即面色铁青。
    他知道蜀王李愔可能会不配合,但没想到敢这么直接他面子。
    “吴王,你就是这么管教你弟弟的吗。”
    李泰转头,就把矛头对向了吴王李恪。
    吴王李恪早就已经投奔太子,哪怕是现在,也不存在去当个墙头草。
    自然不打算惯着他。
    “四弟好威风,倒是比大兄还要威风许多。”
    “只是莫要忘记了,你现在可还不是太子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145/9083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