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逼近

推荐阅读:我老婆是真仙这对血族不太冷骑斗天下神诡穿越秦朝我竟成了宦官文明的扉页青青剑吟我真不想继承图书馆啊咒术回战之孪生咒灵惊墨

    距离寺田将银行代表们反锁在日钢总部已经过去五天了。在日钢总部大楼的十六层,专门划出了一块区域,给这些银行代表办公。
    总务大臣寺田拿出了最为强硬的态度,银行那边也当然被迫开始行动起来了。各家主要往来银行当然也需要拿出一些真金白银的行动。毕竟,寺田背后的关系网,还涉及到金融厅未来对各家银行的监管态度。
    当然,银行们也并非因为寺田简单的威胁,就进行行动。
    他们也是利益攸关者。
    银行作为主要的债权人,也不希望日钢轰然倒下。
    寺田提出了要求,新的融资计划必须是一个打包协议。
    即一次性将宽免利息和未来新贷款的安排都确定下来。
    各家银行明白对于日钢的援助,是无法回绝的要求。
    因此,他们都在内部确定,最终为日钢提供的新的贷款规模是多少。主要往来银行,显然都心怀鬼胎。他们都想让对方多出一些,这样自己就能少出一些。这是一个标准的搭便车情形。
    日钢的经营困境如果能够改善的话,那将对全体债权人产生受益,无论这名债权人到底有没有出力。因此,自然而然,各家银行当然是想偷一些懒。
    但问题又在于——
    提供追加的融资,必然也需要日钢提供新的抵押品。
    钢铁固然是所谓的夕阳产业。
    但是,那些巨大的高炉、轰鸣的车间、溅射火花的生产线。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资产。能够握有日钢企业更多的具备价值的资产,这也就意味着,万一日后真的困境无法逆转,还有手下的抵押物可以挽回部分损失。
    各家主要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瑞穗银行、东京中央银行、三井住友银行、新生银行代表百濑拓自、千叶银行,都派出了各自的律师团队,还有审计团队,对日钢的资产进行部分清点。
    目的就是在于尽早地找到日钢有价值的资产,从而作为贷款的担保物。
    银行动作还是很快的。
    一旦确定了要做,这些大型金融机构,马上就运作起来。
    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内,许多律师和会计师就马上入场。
    当然,这些人员的身份是对外保密的。
    整个过程是在一种严格保守秘密的状态下进行。
    毕竟银行为日钢纾解困难这种事情,前期必须保密工作要做好,否则一旦消息走漏,将会造成对日钢市场声誉的重大打击。等一切就绪,银行资金都准备到位之后,这时再进行公布,则反而成为企业浴火重生的美好故事。
    同样的情节。
    但是早一分钟上演,和晚一分钟上演,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这片专门划出了办公区域上,日钢、银行的人员,正在就资产清点核算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时不时,就能听到电话响起。
    “四号高炉的生产线是去年才安装的那款吗?我们需要确定折旧金额。”
    “这个我们必须要查一下。”
    “麻烦尽快。”
    “还有,前年新购入的两块郊区土地。我们银行需要就这两块土地办理抵押手续。”
    “这两块土地,是当地市政厅特批的。我们是有拿补贴的,能不能顺利办理抵押手续,我们还要市政厅进行协商。”
    “存放在仓库的,可以用于期货交割的钢材,我们也需要打上银行的特定标记,来办理担保。”
    在紧张的动员中,银行几乎是瞄准了一切可以进行抵押的资产。
    甚至有的银行,还干脆想使用所谓的浮动抵押。
    即干脆将日钢大量生产设备直接捆绑抵押算了。
    不过,因为浮动抵押难以精确确定数额,分割责任,最终也还是走起传统设定抵押的路子。
    除了日钢与银行在进行不断的交涉、确认之外。
    几家主要往来银行,各自也在进行协商。
    要知道——
    抵押权固然能优先受偿。
    但是,在重复设定抵押的情况下,受偿也是不同顺序的。
    几家往来主要银行,也在不断商讨大家受偿的顺序。
    每家银行不同的律师、会计事务所的人员,都在为各自的雇主争论得面红耳赤。
    固然场面上看起来热闹。
    但是在受偿顺序这个问题上,还是谁拳头大,谁话就硬。
    也就是,哪家银行出钱最多,受偿的顺序就越在前面。
    纵然合同有上千页,充斥着纷繁复杂的法律术语,还有合同条款。
    但是,最原始的逻辑并没有改变。
    实力最强者,了算。
    在一片忙碌的过程中,日钢的财务总监永井自然也在这片办公区域之内。这次日钢和银行的交涉重担,主要就压在了这位财务总监身上。
    作为财务专家,永井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推进这次融资计划的进行。
    包括到时融资的架构方案。
    担保的合规性。
    尽职调查的进度。
    各个方面,事无巨细,都在永井的统筹之下。
    时间异常紧迫。
    内阁的寺田、日钢的董事长柴田都要求这次融资计划的全部交易文件,都要在一个月内敲定签署。
    即使是财务专家的永井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次,永井也差不多想好了融资的框架。
    大致上是成立一个新的钢铁公司。
    到时,内阁大臣寺田寻找到的战略投资者也会进行投资。
    银行的新贷款主要就拨往这家新公司。
    同时,日钢再对这家公司提供担保。
    这家新公司再将募集到的资金,反向投资回日钢。
    这样一来,有部分的银行债务起码就是在日钢的负债资产表之外,看起来不会那么难看。同时,对外也可以宣传是日钢进行新的战略投资举动。这样,总比银行集体对日钢进行纾困,听起来要好得多。
    就在永井在办公桌,伏案工作,忙于这场巨大融资计划的繁杂细节时——
    忽然间,有一位下属,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
    “永井……永井总监!数百位的车间承包商要求见您。他们要求日钢立刻偿还他们的债权。人还挺多的,您是不是要去应付一下?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130/8998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