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告别
推荐阅读:我的孝心变质了、上古禁咒、秦末公子、与反派大佬平起平坐、女主她一心想当状元郎、人生在世天地宽、穿越医妃落跑、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最强假太监、心魔种道、
答应了杜中华的邀请,李建军好象看到了自己金黄的未来。
星期天自家的家宴也热热闹闹地完成了,李建军觉得到了该结束自己童年的时候了。
家宴后的第二天,李建军和父亲说,马上要去大学报到了,今天想去杨家告别一下。
昨天客人多,都没时间和他们说话。
李舜承早就想到了,他已经备下了一些礼物,随时都可以走。
这些天忙于参加学生的谢师宴,想过两天就去。
既然儿子提出来了,看他今天很有兴致,就答应一起去。
李舜承父子来到的时候,除了杨新政,其他人都在。
李建军在楼下喊了声:“四叔,五叔。”
楼上马上有了回应,不一会兄弟俩都下来了。
一年多时间,老五退去了青涩,有了知识青年的文艺范。老四还是原先的样子,只是看起来自信了好多。
这一年,他们假期回来,李建军也经常过来,缠着他们讲大学里的趣闻。
老五上的是申城的一所着名大学的物理系,表面物理专业。老三在京城,选了一流名校的中文系,看起来大有当作家的节奏。
老四上的是本省唯一的一所师范大学,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学的是历史专业,以他当年的分数,进一所一流的大学也绰绰有余,但他没信心与那些一流的学生同学,就填报了这所师范大学。
杨超英昨天刚参加过李建军的庆贺宴,很奇怪今天怎么父子俩又来了,对着李建军说:“你小子就这么想我啊,才分开一个晚上又来了?”
李舜承说:“可不是么,我也想你了。”他这两年和这一家人混得也是不分你我了。
玩笑开了,李舜承回归正题了,说儿子马上要去省城了,以后就不会再有时间习武了。说了好多感激的话,让李建军都有点感慨时间过得飞快。
杨绍基和余赛珍已经把李建军当成了自家孙子,习惯了他时不时地来家里走走。
虽然这半年他在楚城中学上学,但课余时间经常会来杨家串串门。
原来大家都计划半年后,等他拿到了高中文凭就回来继续习武。
现在的他,竟是要上大学去,习武的生涯也就结束了。
老四老三倒没什么,反正他们也不在家,老两口心里可空落落的。
从他们知道李建军考上大学以后,还是全省理科第一名,心里就有了疙瘩,特别是杨绍基,常常没来由就跟老伴别扭一番。
余赛珍也是,在家说话声音都高了八度。儿子们笑他是吃了炮仗。
昨天从李家吃完饭,两个人板着脸闷声不响走了一路。
儿子们知道他们这个暑假心情就没好过,也懒得和他们说话,三兄弟管自己快速地先他们到家。
早上他们没想到李建军会来,听李舜承说了半天,杨绍基更加难受,又不能说让李建军继续习武,只得消极地回应着。
杨超英看父亲还是和昨天一样情绪低落,笑话了他几句,对李建军说:“军军,看你把老头给惹的,都别扭好几天了,好像我们都欠了他。”
杨绍基还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对儿子的挖苦看起来毫不在意。
李建军知道他整个暑假都不开心,过来搂着他的一只胳膊,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说:“爷爷,我又不是不回来,放了寒假我就来看你,我还有好多功夫要学呢。”
李舜承也说军军只是出去半年,以后还会回来的。
杨绍基被大家又调侃又安慰的,忸怩了一会也就找个台阶下来了,走出了刚才的低落,说:“我就是舍不得军军。”
老四笑道:“我们三个出去一年,也没见你这样的。这军军还没开学你,你就给我们脸色了,象谁欠了你,平时真是白孝敬你了。”
大家打趣了一会儿,李建军想起一事,问:“五叔,你上次说起你们寝室有个北京的同学,父亲在煤炭部的那个,还在吗?”
杨超英笑问:“当然在了,人家才大二呢,怎么?想找他批点煤炭?”
“还真是。”
“什么?我就这么一说,你还当真了?你要煤炭做什么?还要找煤炭部批?”
李舜承对这个儿子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上次答应杜中华要给贵妃县的高考学生编一套模拟试卷,现在又扯到了煤炭,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
他怕儿子年轻不知轻重,就想制止他再谈下去,说:“老五老四,你们说,军军这次去学校,要注意些什么?”
李建军前世已经经历过七年的大学校园住校生活,不想再听别人的经验,说:“爸,到了学校就什么都知道了。五叔,你这学期过去,能不能让他帮忙给我们县里批些煤炭指标,煤炭部每年应该有保留机动指标的。”
杨超英闻言大笑:“你小子是饿急了,拿卖炭当粮食吃啊?”
李建军神秘地点着头,坏笑道:“你说对了,我们把它换成粮食不就可以吃了吗?”
“怎么换?”
“你先说能不能拿到煤炭指标,我再告诉你怎么换。”
星期天自家的家宴也热热闹闹地完成了,李建军觉得到了该结束自己童年的时候了。
家宴后的第二天,李建军和父亲说,马上要去大学报到了,今天想去杨家告别一下。
昨天客人多,都没时间和他们说话。
李舜承早就想到了,他已经备下了一些礼物,随时都可以走。
这些天忙于参加学生的谢师宴,想过两天就去。
既然儿子提出来了,看他今天很有兴致,就答应一起去。
李舜承父子来到的时候,除了杨新政,其他人都在。
李建军在楼下喊了声:“四叔,五叔。”
楼上马上有了回应,不一会兄弟俩都下来了。
一年多时间,老五退去了青涩,有了知识青年的文艺范。老四还是原先的样子,只是看起来自信了好多。
这一年,他们假期回来,李建军也经常过来,缠着他们讲大学里的趣闻。
老五上的是申城的一所着名大学的物理系,表面物理专业。老三在京城,选了一流名校的中文系,看起来大有当作家的节奏。
老四上的是本省唯一的一所师范大学,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学的是历史专业,以他当年的分数,进一所一流的大学也绰绰有余,但他没信心与那些一流的学生同学,就填报了这所师范大学。
杨超英昨天刚参加过李建军的庆贺宴,很奇怪今天怎么父子俩又来了,对着李建军说:“你小子就这么想我啊,才分开一个晚上又来了?”
李舜承说:“可不是么,我也想你了。”他这两年和这一家人混得也是不分你我了。
玩笑开了,李舜承回归正题了,说儿子马上要去省城了,以后就不会再有时间习武了。说了好多感激的话,让李建军都有点感慨时间过得飞快。
杨绍基和余赛珍已经把李建军当成了自家孙子,习惯了他时不时地来家里走走。
虽然这半年他在楚城中学上学,但课余时间经常会来杨家串串门。
原来大家都计划半年后,等他拿到了高中文凭就回来继续习武。
现在的他,竟是要上大学去,习武的生涯也就结束了。
老四老三倒没什么,反正他们也不在家,老两口心里可空落落的。
从他们知道李建军考上大学以后,还是全省理科第一名,心里就有了疙瘩,特别是杨绍基,常常没来由就跟老伴别扭一番。
余赛珍也是,在家说话声音都高了八度。儿子们笑他是吃了炮仗。
昨天从李家吃完饭,两个人板着脸闷声不响走了一路。
儿子们知道他们这个暑假心情就没好过,也懒得和他们说话,三兄弟管自己快速地先他们到家。
早上他们没想到李建军会来,听李舜承说了半天,杨绍基更加难受,又不能说让李建军继续习武,只得消极地回应着。
杨超英看父亲还是和昨天一样情绪低落,笑话了他几句,对李建军说:“军军,看你把老头给惹的,都别扭好几天了,好像我们都欠了他。”
杨绍基还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对儿子的挖苦看起来毫不在意。
李建军知道他整个暑假都不开心,过来搂着他的一只胳膊,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说:“爷爷,我又不是不回来,放了寒假我就来看你,我还有好多功夫要学呢。”
李舜承也说军军只是出去半年,以后还会回来的。
杨绍基被大家又调侃又安慰的,忸怩了一会也就找个台阶下来了,走出了刚才的低落,说:“我就是舍不得军军。”
老四笑道:“我们三个出去一年,也没见你这样的。这军军还没开学你,你就给我们脸色了,象谁欠了你,平时真是白孝敬你了。”
大家打趣了一会儿,李建军想起一事,问:“五叔,你上次说起你们寝室有个北京的同学,父亲在煤炭部的那个,还在吗?”
杨超英笑问:“当然在了,人家才大二呢,怎么?想找他批点煤炭?”
“还真是。”
“什么?我就这么一说,你还当真了?你要煤炭做什么?还要找煤炭部批?”
李舜承对这个儿子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上次答应杜中华要给贵妃县的高考学生编一套模拟试卷,现在又扯到了煤炭,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
他怕儿子年轻不知轻重,就想制止他再谈下去,说:“老五老四,你们说,军军这次去学校,要注意些什么?”
李建军前世已经经历过七年的大学校园住校生活,不想再听别人的经验,说:“爸,到了学校就什么都知道了。五叔,你这学期过去,能不能让他帮忙给我们县里批些煤炭指标,煤炭部每年应该有保留机动指标的。”
杨超英闻言大笑:“你小子是饿急了,拿卖炭当粮食吃啊?”
李建军神秘地点着头,坏笑道:“你说对了,我们把它换成粮食不就可以吃了吗?”
“怎么换?”
“你先说能不能拿到煤炭指标,我再告诉你怎么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9/19974/70675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