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淮西二代北伐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噗”
    “什么?兔崽子算计到你老叔头上了。”
    “常年打雁,今天却让雁把眼啄了。”
    傅友德一口茶水喷了出来,直接跳起来破口大骂。
    他刚命人把自己管辖京卫里,所有的火药,铅丸,炮弹等物品全部运送到神机营去了。
    忙完后终于坐下喝口茶。
    属下来报,他儿子被蓝太平扣下了,说是要随军北上建功立业。
    跟他一样气的跳脚的,还有一众淮西老将。
    当然最气的还属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
    他们俩刚刚四处奔波,联系这些淮西勋贵们,让他们出人出力。
    蓝太平之所以选他俩,是因为在最短时间内能办成这事的,也就这两位老叔的威望够。
    而且作为蓝玉的老上司和老部下,他俩自然尽心尽力的为大侄子办事。
    临了呢,还巴巴的,让儿子把最精锐的士兵给他送去。
    因为大侄子说了,这事要保密,只有自己人才信得过。
    天可怜见,这俩老叔是丝毫没怀疑,直接就让儿子亲自去办了。
    结果呢,人家直接连儿子也给拐跑了。
    这就好像是自己大侄子结婚,做叔叔的出彩礼,婚礼举办也是尽心尽力操办,临了发现新娘子竟然是自己闺女。
    这小子嫁妆、彩礼一起端走,你说气不气人吧。
    “这兔崽子,心眼子太多了,把咱们卖了,咱还得给人家数钱。”中军都督府大堂,傅友德骂道。
    王弼则脸色黧黑,愤愤地说,“他爹蓝玉,可没他这般心黑啊!”
    “谁说不是呢,我蓝玉兄弟那对咱们是没话说。”景川侯曹震也附和道。
    他们一群当爹的,都是来找蓝太平要儿子的,结果来到这却都扑了个空。
    “咱们抓紧去军营拿人,这群兔崽子上次搞兵谏就瞒着咱们。我当初还纳闷俺家那小子有出息了,现在看来也是蓝太平忽悠的。”
    长兴侯耿炳文嚷嚷着就要出门去。
    “对,去晚说不定他们就跑了。”
    “抓紧去,上战场可不是儿戏,弄不好出人命啊。”
    这群淮西勋贵七嘴八舌的边说便要出门。
    “都给我闭嘴。”傅友德大喝,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看着他。
    “你看看你们那副德行,整个大明都是淮西子弟打下来的。现在去塞外打个鞑子,有什么好怕的?”
    “怕你们儿子没上过战场,会有意外?”
    “话说回来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别人的儿子不是儿子?况且这是去打鞑子吗?这是去救蓝玉。”傅友德脸上的伤疤抽动。
    “晋王现在封锁嘉峪关,鞑靼和瓦剌集结大军围困罕东,他们竟然默契的联起手来要彻底消灭大将军蓝玉。”
    “为什么?”傅友德盯着众人问道,“因为只要蓝玉一死,陛下就能重新掌控兵权。因为蓝玉一死,明军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无法威胁蒙古草原。”
    说到此处,傅友德神情落寞,“因为蓝玉一死,咱们淮西集团就是砧板上的肉,任陛下宰割。”
    “啊,老国公此话当真?”耿炳文震惊道。
    “呵,太平就知道,你们有些人会心存幻想,所以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王弼沉声说道。
    耿炳文闻言老脸一红。
    他确实不想介入这皇室争斗,只想明哲保身。
    “那你儿子,不也一样?”耿炳文放不下脸面,反驳一句。
    “好了,不要吵了。都回去吧,管好自己那一摊,不要给孩子们留下后顾之忧。”
    傅友德挥挥手,这群人也不再吵闹,纷纷拱手告辞。
    王弼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疑惑的说道,“你说蓝玉狂,傲都没错,怎么就生出个狡猾的狼崽子呢?”
    “唉,也不知道是不是蓝玉的种。”
    傅友德说完,俩老将相视一笑。
    远在千里之外的蓝玉,则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至于蓝太平为何这样做,他也是无奈之举。
    而且他要做的,还不止这些。
    锦衣卫衙门内,伍同知躬身问道,“大人你确定要放了他?”
    “放了丘福这一个废物,杀掉剩下那俩废物。”蓝太平冷冷的说道。
    这丘福正是朱棣中山卫的千户,他跟另外两名燕王的人,一直被关在锦衣卫的诏狱里。
    “为何不一起杀了,丘福也算是勇将。”
    “因为我要让他给朱棣带个话,他的仨儿子我要带去蒙古草原。”
    蓝太平阴险一笑。
    伍同知看他的笑容,忍不住后背冒凉气。
    燕王仨儿子在手会令朱棣有所忌惮,至于丘福一个莽夫,他压根没放在眼里。
    “遵命”
    伍同知转身就要去办。
    “老伍,等一等。”
    “大人还有何吩咐。”伍同知回过身问道。
    蓝太平站起身,来到他跟前。
    看着躬身侍立的伍同知,他拍了拍对方肩膀,“老伍,我不在京师的这段时间,锦衣卫就靠你了。”
    “属下必当全力以赴。”
    蓝太平点了点头,“密切监视宫里的情况,锦衣卫要接替宫中的防务。”
    “属下明白。”
    “我相信你。”蓝太平边走边说,“等我回来,你就正式接替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谢大人栽培,属下肝脑涂地无以回报。”
    伍同知单膝跪地道。
    蓝太平闻言停下脚步,摆了摆手说道,“这是你应得的。”
    说罢,他继续往外走,到门口时随口问道,“老伍,这么长时间了,还不知道你全名叫什么呢?”
    “回大人,伍用。”
    蓝太平一个趔趄,差点被门槛绊倒。
    他稳定身形,心里犯嘀咕,“吴用?勿用?怎么看都不吉利啊!”
    伍同知看他差点摔倒,想上前去扶他。
    蓝太平却摇了摇手,慌忙快步的离开了。
    “大人这是怎么了?”伍同知暗自疑惑道。
    蓝太平直接出城去了神机营。
    他估计现在中军都督府,都是骂娘的淮西老叔。
    神机营里一片繁忙,士兵们不断的往车上装物资和武器。
    但是在蓝守义的指挥下,却显得井然有序。
    那群淮西二代则在他的帅帐里,对着地图开始畅想着驰骋大草原了。
    蓝太平先是找到蓝守义,命他把所有的粮草、军需都要在天黑前装好车。
    然后找来陶潜,“火炮研究的咋样了?”
    面对蓝太平的质问,陶潜有些难为情,“我们鼓捣出来个,但还是一个试验品,时间太仓促了。”
    蓝太平也心里有数,短时间内很难研发成功。
    “带我去看看吧!”
    陶潜就领着蓝太平来到营地后面,在一处荒地上盖着一块遮雨布。
    一挥手,两名士兵把遮雨布掀开。
    蓝太平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炮呈现在眼前。
    这比他以往看到的都大,至少大一圈。
    “大人,这火炮重五百斤。炮管由熟铁打造,炮身由生铁打造。”陶潜介绍道。
    “哦?这火炮射程多远,威力如何?”蓝太平来了兴趣。
    洪武年间的火炮威力有限,而且都是轻便的小炮。
    就连前不久从工部拿到的新铸火炮,也不过长一米,口径二十公分,炮重也就二百斤。
    这都是城防炮了,算是当时威力最大的重炮了。
    “该炮身长两米半,口径二十五公分,射程五百米左右,威力差不多方圆五十丈吧。”陶潜说道。
    “具体数据还的进一步验证,这炮只打了一发。”见蓝太平皱眉,他忙补充道。
    “装车带走。”丢下这句话,蓝太平就要离开。
    “哎,大人这炮还没起名字呢。您给起一个吧!”陶潜喊住他。
    蓝太平脑海里蹦出两个字,“破晓”!
    “破晓?破除黑暗,迎接光明!”陶潜自言自语道。
    “好名字,大人真乃文武双全啊!”
    虽然蓝太平已经走远,但是他发自肺腑的赞叹道。
    “少将军,咱们何时出发?”
    众人见他来了,纷纷围上来问道。
    “今夜就出发,各位先去歇息吧。”蓝太平笑着说。
    “啊?我还没跟母亲告别呢。”
    “唉,我那小妾昨天刚纳的,哎呦。”
    “瞧你那点出息,等你封侯了啥样的没有?”
    “哈哈,说得对。”
    这群二代又开始扯淡,完全没把这次北伐放在眼里。
    蓝太平摇摇头,出了帅帐。
    此时,天色渐晚。
    “加快速度,天黑之前出发。”
    “遵命”
    蓝守义开始催促手下士兵,加快速度。
    “开国公还没来吗?”
    蓝太平有些急躁。
    “大人,您看那是不?”
    蓝太平定睛望去,果然来的正是常升。
    在一群府军前卫的拱卫下,常升带着三个年轻人进了军营。
    “喏,几位殿下我给你带来了。”
    常升走到蓝太平跟前说道。
    来人正是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
    三人满脸的恐惧。
    他们三个自从留在京师,就一直住在乾清宫偏殿。
    今日常升过来,邀请三人出城打猎。
    他们仨这些日子,在宫里都憋出病来了。
    朱元璋现在是脾气古怪,喜怒无常,跟他住一起简直比坐牢还难受。
    这三人也是心眼子多,他们知道常升负责宫内防卫。
    平日里他们想走,也是出不去。
    就想趁出城打猎这个机会,偷偷溜走回北平。
    哪曾想刚一出宫门,就被一群侍卫围住带到这里来了。
    “嘿嘿,几位殿下想必是想家了。”蓝太平舔了舔嘴唇,“我这送几位殿下回家,如何?”
    看着蓝太平邪恶的样子,把三个孩子吓的瑟瑟发抖。
    以为蓝太平要宰了他们,都知道朱棣跟蓝玉向来不合。
    “太平大哥,您别逗我们了。”朱高煦哭着说,肥胖的身躯一抖一抖的。
    那俩弟弟,也都跟着小鸡啄米般点头。
    别看朱棣二儿子朱高煦平日里顽劣无比,性情凶悍。
    但是在长他几岁的蓝太平面前,一样被吓哭了。
    “哈哈哈哈,上马吧。”
    蓝太平丢下这句话,转身不再搭理他们。
    常升又跟他交待几句,就匆匆带人离开了。
    很快,所有的物资都装车完毕,所有的士兵也都集结完毕。
    “出发!”
    蓝太平一声令下,总共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出发。
    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水军右卫的营地前进。
    没错,蓝太平准备走水路。
    确切的说,是海路。
    这水军右卫是右军都督府所属,定远侯王弼掌管的一支水军。
    蓝太平带领这支队伍,陆续登上了停靠在长江边等候多时的战船。
    谁也不曾料到,蓝太平竟然从海上直插辽东。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9/19346/68217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