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陆知白面不改色,继续说下去:
    “其一,儿臣认为,如今有些地方在执法过程中,法外用刑的情况严重。
    既然国家已经制定了完备的律法,那就应该严格依照法律条文来办事,不轻一分,也不重一分。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陛下您圣明神武,自然能公正地裁决事务,但倘若后世的皇帝昏庸无道,不尊重律法,仅凭个人的喜好和情绪来断案……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国家必将陷入混乱和动荡……”
    朱元璋略作思索,眼眸微微一眯,脸色稍稍缓和,却不作评价。
    接着问道:“还有吗?”
    李文忠眉头一皱。
    他觉着,陆知白的进言,要牵扯到的东西,可没比他的少……
    朱标亦是神色凝重,望着陆知白,静待后文。
    陆知白见朱元璋神色稍缓,便继续道:
    “其二,儿臣以为,应根据罪行轻重分级,施以不同的处罚。
    轻罪者,可迁移流放至边疆或荒芜之地,令其开垦荒地,为国效力。
    如此,既能惩戒罪犯,又能为朝廷增添劳力,岂不一举两得?”
    朱元璋闻言,眉头猛然一皱,火气又涌了上来,大声质问:
    “流放岂不是便宜了他们?他们会怕吗?!
    这群蛀虫前赴后继,贪得无厌!咱若不杀,何以震慑天下?”
    陆知白沉默片刻,拱手道:
    “陛下,贪腐之罪,固然可恨。然杀戮虽能震慑一时,却非长久之计。
    若一味杀戮,反而不利于朝局稳定。况且,贪腐之根源,在于制度疏漏,就像网眼太大,难免有漏网之鱼。
    若不从制度上加以完善,即便杀尽天下官吏,亦难杜绝贪腐……”
    此事正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子上。
    他眉毛高挑,目光扫过一摞摞奏疏,嘲讽地冷笑道:
    “咱已严刑峻法到如此地步,贪官依旧浑不畏死!何其的胆大包天!
    就好比你那保险,国债!一样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
    朱元璋眯着眼质问道:
    “你怎么知道,新的制度,不会成为产生新的漏洞?补丁摞补丁,又究竟补上了什么?!”
    没等三人回应什么,朱元璋又握着双拳,仰天长叹起来,龇牙咧嘴的说:
    “咱真快要没办法了!什么法子都想了,就是杀之不绝!那些人,咋就这么贱呢?……唉,唉!”
    他气得呼吸粗重,怒哼不绝,又抽出一些奏疏,掷在地上,怒骂道:
    “看看这些蛀虫!户部郎中私刻官印,兵部侍郎私吞军粮……连咱亲封的知府,都敢吞赈灾银两!
    他们这般不怕死,也不怕族灭,叫咱怎么办才好?啊?!”
    陆知白保持沉默。
    反贪之事,仿佛能对朱元璋施加“狂化”效果,令他想起来无比抓狂,再难以喜怒不形于色。
    偏偏老朱又固执,道不改,志不变,一门心思的肃清朝野!
    陆知白望着须发有些花白、脸颊怒红的皇帝,目光竟有一丝怜悯之色……
    殿内死寂。
    朱标与李文忠见状欲劝,朱元璋却不理他们,兀自胸膛剧烈起伏,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朱标略一思索,用目光示意陆知白与李文忠,该退了,今天或许不是商议此事的好时机。
    陆知白看到,却只微微颔首,面不改色,待朱元璋稍稍平静后,接着说:
    “治国,其实如同治病,目的,都是去除灾病,让它健康。
    治病开方,猛药攻邪,却亦需甘平和中;各种药材需要配伍,各自作用。从来没有一味药就能治好痼疾的……”
    他举了个药方的例子,说:
    “比如麦冬清肺饮,这是一个治肺痈的方子。
    若只用黄连清火,不用麦冬滋阴,患者怕是要咳血而亡。”
    朱元璋冷笑一声,找出一本《大明律》拿在手中:
    “贪腐是附骨之疽,什么药都没用,当用刮骨钢刀!“
    “陛下,刮骨疗毒后,还需生肌膏,否则,恐伤国体。“
    陆知白没有丝毫慌张,不徐不疾:
    “严刑峻法如黄连,能清邪火,却也伤正气。若佐以制度调理、教化滋养,方可固本培元……“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震,眯眸思索起来,总算没有张口就怼。
    朱标则暗自点头,他心中晓得,陆知白说得有理。
    只是,贪官污吏是父皇最痛恨的,根本听不进去其他显得“温柔”的意见……
    李文忠皱眉思索。
    虽无人言说,但他也察觉出来,又明白了皇帝不喜他劝谏的一个缘故。
    单是说仁德、仁政,他也能说出一些措施来。
    可是,当真能解决贪腐问题,解决皇帝心病吗?
    比起陆知白,他竟然,还少了几分就事论事的务实……
    李文忠不禁在思索,家中那些个儒生门客,所言到底有什么疏漏……
    “接着说啊。“朱元璋摩挲着腰间玉带,催促。
    这绦环,是马皇后用旧宫绦重新编缀的。
    帝后二人,当真生活简朴。
    陆知白便接着说:
    “儿臣还有些粗浅想法,不敢藏私。
    若治贪腐之病,严刑峻法为主药,还需要其他的辅药。
    儿臣暂有三策——其一,朝中监察制度,要继续优化。
    现在虽有都察院监察百官,监察御史监察地方,还有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
    朱元璋眉头轻挑,神色有些无奈道:
    “即便如此,还是出了郭桓这个大贪!拔出萝卜带出这么多泥!”
    陆知白解释道:
    “儿臣觉着,这是因为监察制度存在盲区。
    这些官员,基本都是监督政务为主,钱粮之事不过顺带。又或者,出了事才去查。很少能有提前查出问题的……”
    他说:
    “换句话说,这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了,我们对‘事权’的重视,远大于‘财权’。
    然而,比如户部就是掌管天下钱粮的,不把账监管好,又怎么查验他们的工作呢?”
    朱元璋已重新坐下,抚须说:
    “咱明白你的意思了,是想设一个专门部门,只管账!事前就查清楚!”
    陆知白颔首说:
    “不错。现在都察院的御史们,虽然也有审计之责,但他们还有诸多任务,难免疏漏。
    因此,应该专事专办,设‘度支监’,专司钱粮审计。
    龙门账早已推广,每季,甚至每月清查六部乃至地方账目,也不是什么难事。”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8/18774/66270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