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晚上。
处理了一天的政务,朱标才有功夫,仔细思索这经济之策。
朱标坐在东宫的书房里,细细研读着《管子》。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专注而凝重的脸庞。
《管子·轻重篇》中的记载,让他越看越是心惊,也越看越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管仲辅佐齐桓公,伐鲁、伐梁、伐楚、伐代、伐莱……
竟多次运用经济手段,兵不血刃或以极小的代价,便达到了战略目的。
什么“衡山之谋”购兵器、“菁茅之谋”控楚国、“阴里之谋”取虞国……
通过控制特定商品的流通和价格,制造他国经济混乱,甚至使其民不聊生,最终迫其臣服。
这与陆知白提出的大黄之策,何其相似!
只是,管仲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国林立,国与国之间的疆域、人口、经济体量,与如今的大明和北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北元虽已势弱,但毕竟是纵横草原的庞大势力,其地域之广袤,部族之分散,远非当年一个诸侯国可比。
想要用控制大黄这一味药材来撼动整个北元,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朱标合上书卷,揉了揉眉心。
陆知白的想法,确实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天马行空。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
若真能成功。
不求像陆知白说的那般,能彻底击溃北元。
至少,可以让蒙古那边元气大伤,至少得十年的休养。
其功绩,不亚于一场北伐大捷!
只是,此事牵扯太广,执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
朱标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
脑海中不断推演着陆知白所说的每一个环节。
如何确保大黄的来源被严格控制?
大明境内种植大黄的地方不少,但幸好,以陕西、甘肃、四川等地质量为佳。
如何统一收购,防止私下交易流入边境?
如何封锁商路?
仅仅依靠官面上的禁令恐怕不够。
走私是自古以来就难以禁绝的顽疾。
北境边疆线漫长,地形复杂,小股商队、牧民私下携带,防不胜防。
如何应对北元的反应?
一旦他们察觉到大黄供应被切断,必然会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甚至可能铤而走险,发动更大规模的劫掠。
还有,如何保证执行此策的官员能够令行禁止,上下同心?
这中间,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纰漏,或者有人为了私利暗中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这还是顺利的情况。
在实施之前,如何达成共识,便困难重重。
朝中的文臣武将,若是得知这般剑走偏锋的计划,必定是声浪如潮的表示反对……
朱标越想,眉头皱得越紧。
这已经不仅仅是军事或经济问题了。
更是对整个大明朝廷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巨大考验!
……
第二天上午。
临近饭点。
朱标遣人,去把陆知白请了过来。
不多时,陆知白便进来,脸上带着一贯的从容笑意。
朱标屏退左右。
“你昨日所言,我仔细想过了。”朱标看着陆知白,神色严肃,“管子之术,确有奇效,但时代不同,国情各异,想要照搬,恐怕不易。”
“殿下所虑极是。”陆知白点头,“我也明白,此策并非易事。但事在人为。北元虽大,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不同部落之间,亦有矛盾。其民生所需,对一些中原物产依赖甚深,这便是我们可操作之处。”
朱标叹道:“你那方略所写,描绘的蓝图不可谓不宏大,计划也相当周密,环环相扣。
处理了一天的政务,朱标才有功夫,仔细思索这经济之策。
朱标坐在东宫的书房里,细细研读着《管子》。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专注而凝重的脸庞。
《管子·轻重篇》中的记载,让他越看越是心惊,也越看越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管仲辅佐齐桓公,伐鲁、伐梁、伐楚、伐代、伐莱……
竟多次运用经济手段,兵不血刃或以极小的代价,便达到了战略目的。
什么“衡山之谋”购兵器、“菁茅之谋”控楚国、“阴里之谋”取虞国……
通过控制特定商品的流通和价格,制造他国经济混乱,甚至使其民不聊生,最终迫其臣服。
这与陆知白提出的大黄之策,何其相似!
只是,管仲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国林立,国与国之间的疆域、人口、经济体量,与如今的大明和北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北元虽已势弱,但毕竟是纵横草原的庞大势力,其地域之广袤,部族之分散,远非当年一个诸侯国可比。
想要用控制大黄这一味药材来撼动整个北元,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朱标合上书卷,揉了揉眉心。
陆知白的想法,确实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天马行空。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
若真能成功。
不求像陆知白说的那般,能彻底击溃北元。
至少,可以让蒙古那边元气大伤,至少得十年的休养。
其功绩,不亚于一场北伐大捷!
只是,此事牵扯太广,执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
朱标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
脑海中不断推演着陆知白所说的每一个环节。
如何确保大黄的来源被严格控制?
大明境内种植大黄的地方不少,但幸好,以陕西、甘肃、四川等地质量为佳。
如何统一收购,防止私下交易流入边境?
如何封锁商路?
仅仅依靠官面上的禁令恐怕不够。
走私是自古以来就难以禁绝的顽疾。
北境边疆线漫长,地形复杂,小股商队、牧民私下携带,防不胜防。
如何应对北元的反应?
一旦他们察觉到大黄供应被切断,必然会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甚至可能铤而走险,发动更大规模的劫掠。
还有,如何保证执行此策的官员能够令行禁止,上下同心?
这中间,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纰漏,或者有人为了私利暗中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这还是顺利的情况。
在实施之前,如何达成共识,便困难重重。
朝中的文臣武将,若是得知这般剑走偏锋的计划,必定是声浪如潮的表示反对……
朱标越想,眉头皱得越紧。
这已经不仅仅是军事或经济问题了。
更是对整个大明朝廷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巨大考验!
……
第二天上午。
临近饭点。
朱标遣人,去把陆知白请了过来。
不多时,陆知白便进来,脸上带着一贯的从容笑意。
朱标屏退左右。
“你昨日所言,我仔细想过了。”朱标看着陆知白,神色严肃,“管子之术,确有奇效,但时代不同,国情各异,想要照搬,恐怕不易。”
“殿下所虑极是。”陆知白点头,“我也明白,此策并非易事。但事在人为。北元虽大,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不同部落之间,亦有矛盾。其民生所需,对一些中原物产依赖甚深,这便是我们可操作之处。”
朱标叹道:“你那方略所写,描绘的蓝图不可谓不宏大,计划也相当周密,环环相扣。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8/18774/66057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