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回到北宋当皇帝 > 第0009 穿越者的优势(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

第0009 穿越者的优势(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吟完后,赵桓心神一放松,顿时感觉一阵心累,前世的他只是个体育教练,文艺这块一直是他的短板,好在穿越后疯狂恶补了一年多,再加上这幅对联难度并不算大,苦思冥想了一会儿,总算是对出来了。
    毕竟弟弟们都对出来了,他这个皇长子却对不出来,当着公卿大臣的面,脸都真要丢尽了。
    皇帝赵佶听了赵桓的答复后,微微点了点头:“还算得过去,没对上来的都罚酒吧!”
    剩下的几个皇子都是一脸的垂头丧气,闻言只得举起酒杯,连喝了三盏,脸上红红的,不知是羞的,还是酒力所致。
    赵佶笑道:“皇儿中有三位对上来,朕心甚慰,来,朕与三位皇儿共干一杯!”
    太子、郓王和康王一一高举酒杯,共同陪官家喝了一杯。
    “朕再出一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赵佶眯着双眼道。
    众皇子想了良久,也无对句,急得有些不安,突然赵楷叫道:“有了!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赵佶欣慰的点了点头,宠爱的看了赵楷一眼,其他王公大臣见状,哪里还不明白官家的意思,纷纷击掌赞叹,高声夸耀着郓王的才华,虎父无犬子,众臣在夸耀郓王的同时也等于变相夸耀了官家,这一顿马屁拍得官家和郓王两人都甚是享受。
    与此同时,其他各位皇子们仍在思索。
    过了很久,也没人能对上来,郓王赵楷满面春风,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一会儿看看皇帝,一会儿又看看太子和几位兄弟,终于忍不住道:“父皇,时辰到了,该罚他们喝酒了吧,不过儿臣听大哥前些日子好像马受伤了,想来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过来,儿臣恳请父皇能少罚大哥一杯!”完还不忘关切的看了赵桓一眼,别人不知,赵桓却分明从中看到了一丝轻蔑之色。
    “兄友弟恭,甚好甚好。”赵佶目露赞赏之色,捋了捋须,笑道:“朕便依你了,皇儿们,喝吧。”
    “慢着!”
    在一片惊呼声中,只见赵桓慢慢站了起来,张口吟道:“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好!”赵佶听完一脸震撼,呆坐了半晌,突然一拍桌子:“此联不仅对得工整,而且暗含苦读诗书之志,实乃一等一的上乘之对!太子是如何想出来了的?”
    赵桓躬身回道:“儿臣才疏学浅,能对出此对实属侥幸,让父皇见笑了。”
    赵桓并没有谎,他能对出此对确实是侥幸,当皇帝出上联的时候,赵桓就有一种明显的熟悉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以前在哪看到过,就在众皇子苦思冥想的时候,他也在脑海中努力搜寻回想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关键时刻终于被他回忆起来了,原来这幅对子他曾在高中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过,因为那会上语文课不专心听讲,被语文老师叫到办公室足足训了一节课的话,赵桓不敢反驳,只能盯着墙用一种半发呆的方式沉默着。
    好巧不巧的是,当时对面墙的挂画上就写着这幅对子,两行竖着的楷体大字,笔力苍劲有力,一看就是精通书法的人写得,赵桓当时盯着这幅挂画看了半天,硬生生的把这幅对子给记了下来。此刻想来还真是天意弄人,那一节课真是没白训啊!如果能再穿回去,他一定亲自登门给那位老师道谢。
    郓王赵楷做梦都没想到一向疏于文才的太子竟然对出来了,不仅对出来了,还对得那么好,惊得下巴都掉了,一脸的沮丧和难以置信,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原本以为这次能出尽风头,压压太子和众兄弟们,一解前些日子校场之遗恨,在父皇和诸位大臣面前大大显耀一番,不想竟再次被这个平日里古板木讷的太子哥哥盖了下去!一向以绝世才子自诩的他都快气疯了,脸涨得通红,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愤懑。
    康王赵构和其他皇子亲王见状都很高兴,纷纷向太子祝贺,并不时翻眼瞪那郓王赵楷,显然他们内心也很不爽赵楷的狂妄嚣张。
    赵佶举杯道:“太子、老三,你俩个陪朕喝一杯,其他皇儿都要罚酒三盏!”完一饮而尽。
    赵佶很高兴,虽然对子很难,但依然有两个儿子对了上来,明皇室仍有才俊,可喜可贺。
    此时官家已有些酒意,眯着眼扫视了一下众人,道:“朕还有一联,看何人能对出。上联: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此联一出,顿时全场喑然,个个苦思冥想,眉头紧锁,过了两刻钟也无人对出。赵佶又去看几位王公大臣道:“王爱卿,你是太宰,位列诸臣首席,看这联如何?”
    王黼忙奏道:“回禀陛下,臣才疏学浅,向来愚钝,岂能与殿下们相比,诸位皇子殿下都对不上来,臣更对不上来了。”
    赵佶又看了看诸皇子,见自己最寄予厚望的三子赵楷也在踱步沉思,再看看最近给了他不少惊喜的太子赵桓,更是低着头一声不吭的,显然也是力有不逮,不禁有些失望道:
    “此联是朕在九华山上听一老道所言,当时那道士在听雨楼上与朕论道,忽然下了一阵急雨,而后雨住仍听那楼外点点滴滴,淅淅沥沥,道长随口吟出这句来,吟罢再也对不出下联来,不怕皇儿们笑话,朕当时也是苦思冥想,可惜仍无妙对,只好下山,时至今日也未有下联,如谁能对出下联,朕一定重重赏他,君无戏言!”
    大家不住点头,默默记住这上联,此时已是太阳偏西,夕阳西下,见时候不早了,官家这才下旨散席,众人山呼万岁之后纷纷罢席而去,一路上仍在苦思着下联,毕竟官家许下了重赏,教人如何不动心?
    回到太子府,赵桓仍在默记着那联,可想了一晚上也没任何思绪,只好作罢,第二日一大早,他就去了资善堂请教老师耿南仲,耿南仲想了大约一个时辰,最后红着脸道:“殿下,恕老朽驽钝,这联确实难对,非寻常人等所能对出的,惭愧,惭愧,实在惭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8/18276/64398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