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明血1641 > 第567章 无解

第567章 无解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魏国公府大堂,徐久爵和堵胤锡相对而坐。
    室内再无一个侍候的家仆侍女。
    大堂里安静的很。
    “魏国公,本官知道你心里有些怨气。”
    “绝无此事,本官怎么敢怨恨殿下,绝没有...”
    “魏国公不实在了,徐允祯除爵,两万亩划线,就是这两项都是痛彻心扉吧,如果说心中没有一点怨尤,谁信,反正我是不信的,我也会把这个想法告之殿下的。”
    堵胤锡一字一顿的。
    徐久爵瞪着堵胤锡,眼中泛起红丝,他真想毙了这个王八蛋。
    “堵学士到底要本官如何做,不如明言。”
    “很好啊,本官就晓得国公爷是通晓大义的,很简单,提点一下本官赵之龙的罪状,赵之龙幽禁后,出头收拾局面,让那些勋贵老实听话,把发出去的人手都收回来,让南京恢复平静。”
    堵胤锡饮了口茶。
    ‘堵大人,本官一向不偏不倚,也不做那些龌蹉之事,哪里有什么赵之龙的把柄,大人说笑了。’
    徐久爵淡淡的。
    他确是如同堵胤锡所说,心里有个怨气,是,徐家分家了,两个国公,一北一南,双方还有些积怨。
    但毕竟都是出自徐家,有着徐达一个老祖。
    徐允祯被除爵,对于徐久爵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更何况两万亩的土地红线简直要了命,勋贵日后想要靠田亩生发在无可能。
    因此对朱慈烺当然有怨气。
    但是他不敢和朱慈烺作对,他一向胆子不大,对于朱慈烺狠辣的手段惊惧。
    于是他在这个事件中就是游离中立,打算两不相帮。
    但是这个酷吏偏偏盯着他不放,果然是个小人。
    “国公说笑了,不偏不倚,你以为此事还可能有中立的可能,哪怕是中立都是与改制为敌,不知道别人,如果此番国公不站在殿下一边,只要此间事了,本官定会厚报国公。”
    堵胤锡盯着徐久爵,言语充满威胁。
    “你怎么敢...”
    徐久爵喘着气。
    ‘我当然敢,某就是一个孤臣,殿下的嫡系,如果殿下受挫,本官前程断送,致仕返家都是奢望,某就点明了吧,阻拦殿下改制的所有人都是某的敌人,必除之而后够快。’
    堵胤锡眼都不眨的看着徐久爵。
    徐久爵真的胆怯了,因为他看出这就是对方的想法。
    也许别的钦差徐久爵扛得住,但是这个所到之处人头滚滚,不知道多少人家破人亡的酷吏真是太吓人了。
    “徐爵爷不会以为本官没有办法吧,徐爵爷的堂弟,还有侄孙等七八人,这一年多好像名下多了不少田亩吧,果然生发有道,本官恭喜了。”
    徐久爵喘息着看着对面的毒蛇,怪不得当年有人在杭州想杀他,太可恨了,把他分散田亩的图谋查个底掉。
    “其实调查统计部早就把徐爵爷的名头报上去了,只是殿下念在中山王功业,放了您一马,您不会以为调查统计部尸位素餐吧,您也太小看它的厉害了。”
    堵胤锡讥讽道。
    “好,本公从命就是了。”
    徐久爵心肝肺都疼,浑身无力,他真是怕了,果然不负酷吏之名。
    他真不敢赌一把。
    九成的可能徐家要翻船。
    “很好,国公果然是国之干臣,尽忠职守。”
    徐久爵瘫在椅子上,
    “赵之龙昔年吞并了很多田亩,其中勾连当地官吏打杀了一些反抗的细民,再者他家里的打行害了有些人命,时间长了他就忘了,但是本公没忘。”
    “国公定然是收集了事主,收买了一些当时的赵府主事人,保留了人证物证。”
    堵胤锡抢先道,这套路很熟啊。
    他早就探知徐久爵和赵之龙面和心不和,大有可能握着相互间的把柄,今日一试果然如此了。
    徐久爵深感无力,在这厮面前无所遁形。
    “本官就等着国公提来人证物证了,”
    “堵学士放心,本官也想尽快办妥此事,好恭送堵学士返京。”
    徐久爵很有怨念。
    堵胤锡笑笑拱手告辞。
    他起身走了两步,然后转身,
    ‘对了,国公不会告知有些勋贵,让他们早有准备吧。’
    徐久爵摇头。
    “这就好,这就好,本官这就告辞,国公留步,留步。”
    堵胤锡走出了官署。
    良久,大堂内响起了杯盘碎裂的声音。
    还有徐久爵的狼嚎,
    “谁特么的想送你,你个灾星。”
    ...
    户部官署后进的一个偏院,这里是堵胤锡和邢远荣、闵东宁两个幕僚坐在一处。
    “大人,此番南京勋贵怕是要对大人恨之入骨了。”
    邢远荣叹道。
    “何止勋贵,勋贵在殿下那里翻不起风浪来,只是江南士林将某视为叛徒,呵呵,”
    堵胤锡自嘲一笑。
    “大人,此时韬光养晦已经来不及了。”
    闵东宁建言。
    “韬光养晦当然不可行,某出仕以来就以能任事敢任事着称,殿下也是看到本官这点,这才一力擢拔,如果韬光养晦,你等以为殿下会如何。”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7/17769/62654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