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过家家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你没看错,太监也可以娶老婆,而自古以来能够娶老婆的太监地位都不低。
所以说王衍要去秦州,说好听一点那是贪玩,说难听一点,那就是去跟自己的老相好去幽会。
为了坚定王衍到秦州的决心,王承休还加班加点建造行宫,并强行掳掠民间有姿色的女子,教习歌舞,充做皇帝驾临时的艺伎。
这些“海选”出的女子姿色估计是上上等,以至于王承休让画师把她们歌舞的场面画了下来,送给王衍身边的佞臣韩昭,让他转递给王衍。
王衍一看,两眼顿时发直,铁了心要到秦州去了。
这个消息一出来,朝中震动。
秦州地处偏僻,而且汉胡杂居,治安状况也不好,皇帝怎么能到那种地方去呢,群臣切谏,不遗余力地阻止。
就连同样身为佞臣的王宗弼也持反对意见,让王衍三思而后行。
还三思个毛线啊,这么多美女等着朕呢,朕很急,没时间跟你们啰嗦。
王衍看都不看,直接把王宗弼的奏表扔在了地上,而且喊出话去,谁若是再敢唱反调,斩!
在尽忠与保命之间做选择,大家还都是很理智的。结果反对的声音消失了,王衍去秦州的路打开了。
然而群臣这一关过了,还有一关必须重视。
皇太后出面了,而且是哭着挽留王衍,劝他不要再闹了。
按说太后都发声了,你个做皇帝的就再考虑考虑呗,即便还要去,把行程推迟一下下也是个意思啊。
王衍不是李存勖,他没有唯太后之命是从的觉悟,坚决要去,而且是立刻马上刻不容缓地要去。
太后都不管用,这就没辙了。
接下来发生了十分有趣的一幕。
北边,后唐的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要来灭蜀。
南边,蜀帝王衍也带着几万扈从兵马北上,要去秦州。
双方相向而行,像是提前约好了似的,要来一个有缘千里来相会。只不过这次相会的人数有点多,场面应该也不会太友好。
如果王衍是个能打的,又如果他带的这几万军队都是精锐,再假如他身边有一些能征惯战又忠心耿耿的武将,那这次相遇也许可以起到阻敌的效果。
然而,这也只是如果而已了。
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行军状态就知道了。
后唐的康延孝(献计灭梁,赐名李绍琛)与李严(首倡伐蜀的那位狠人)两员骁将带领精锐骑兵三千、步兵一万为先锋,这两个人手下有一个招讨判官,名叫陈义。
陈判官估计是怕死,路过宝鸡的时候不走了,派人向上面报告,说自己生病了,下面的路大家先走,我在宝鸡养养病,养好了就赶上来。
李严大怒:“陈义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摇,宜斩以徇!”
说白了就一句话:你动摇军心,杀你没商量!
此令一下,全军肃然,都不敢消极怠战了。
这是唐-军。再来看蜀军。
王衍带着几万扈从部队摇摇摆摆到了汉州(今四川广汉),这时候武兴节度使王承捷过来汇报,说后唐-军队已经西上,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王衍听完哈哈大笑,不信。
他以为这又是群臣劝阻他去秦州的伎俩,心想你们也真烦人,劝了这么长时间还不累吗,竟然又谎报军情来吓我,我是那么容易被吓住的吗?
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武,王衍说了一句大话:“吾方欲耀武。”
意思是说后唐来得正好,我正想着打打仗来展示一下武力呢!
然后带着大军继续前进。
接下来走到了梓潼,然后发生了一场很奇特的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常见,那就是妖风“发木拔屋”,啥意思呢。意思是说来了一阵疾风,把树都连根拔起,把房屋都吹倒了,不吉祥。
其实这不就是狂风嘛,但古人特别喜欢把这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和人联系起来,认为这是老天爷对世人发出的警告。
当下这警告肯定是针对王衍了,于是乎立刻就有官员跑来汇报,说这风不一般,是贪狼风,预示着将有败军覆将的风险。
这就有点扯淡了,刮不刮风和打不打败仗有什么关系,这不是装神弄鬼吗。
然而装神弄鬼有时候也有用处,比如说这次,如果王衍信了,就地折返回去,估计还是好事。
可是王衍不信,像他这种在安乐窝里长大的人,往往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类型,你说前面有危险,他偏要跑到前面去求一下刺激,但若真的刺激得狠了,他能跑得比兔子还快。
王衍扮兔子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下一站到了利州,前线的警报已经拉响,有人汇报威武城的守将唐景思已经投降了后唐-军。
王衍开始害怕,知道怕就好,是打是跑你倒是拿个主意啊,想打的话你手里也有几万人呢,赶快派到前线去;想跑的话也拿出个章程出来,收缩防线也好,打伏击也罢,总要有个想法吧。
所以说王衍要去秦州,说好听一点那是贪玩,说难听一点,那就是去跟自己的老相好去幽会。
为了坚定王衍到秦州的决心,王承休还加班加点建造行宫,并强行掳掠民间有姿色的女子,教习歌舞,充做皇帝驾临时的艺伎。
这些“海选”出的女子姿色估计是上上等,以至于王承休让画师把她们歌舞的场面画了下来,送给王衍身边的佞臣韩昭,让他转递给王衍。
王衍一看,两眼顿时发直,铁了心要到秦州去了。
这个消息一出来,朝中震动。
秦州地处偏僻,而且汉胡杂居,治安状况也不好,皇帝怎么能到那种地方去呢,群臣切谏,不遗余力地阻止。
就连同样身为佞臣的王宗弼也持反对意见,让王衍三思而后行。
还三思个毛线啊,这么多美女等着朕呢,朕很急,没时间跟你们啰嗦。
王衍看都不看,直接把王宗弼的奏表扔在了地上,而且喊出话去,谁若是再敢唱反调,斩!
在尽忠与保命之间做选择,大家还都是很理智的。结果反对的声音消失了,王衍去秦州的路打开了。
然而群臣这一关过了,还有一关必须重视。
皇太后出面了,而且是哭着挽留王衍,劝他不要再闹了。
按说太后都发声了,你个做皇帝的就再考虑考虑呗,即便还要去,把行程推迟一下下也是个意思啊。
王衍不是李存勖,他没有唯太后之命是从的觉悟,坚决要去,而且是立刻马上刻不容缓地要去。
太后都不管用,这就没辙了。
接下来发生了十分有趣的一幕。
北边,后唐的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要来灭蜀。
南边,蜀帝王衍也带着几万扈从兵马北上,要去秦州。
双方相向而行,像是提前约好了似的,要来一个有缘千里来相会。只不过这次相会的人数有点多,场面应该也不会太友好。
如果王衍是个能打的,又如果他带的这几万军队都是精锐,再假如他身边有一些能征惯战又忠心耿耿的武将,那这次相遇也许可以起到阻敌的效果。
然而,这也只是如果而已了。
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行军状态就知道了。
后唐的康延孝(献计灭梁,赐名李绍琛)与李严(首倡伐蜀的那位狠人)两员骁将带领精锐骑兵三千、步兵一万为先锋,这两个人手下有一个招讨判官,名叫陈义。
陈判官估计是怕死,路过宝鸡的时候不走了,派人向上面报告,说自己生病了,下面的路大家先走,我在宝鸡养养病,养好了就赶上来。
李严大怒:“陈义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摇,宜斩以徇!”
说白了就一句话:你动摇军心,杀你没商量!
此令一下,全军肃然,都不敢消极怠战了。
这是唐-军。再来看蜀军。
王衍带着几万扈从部队摇摇摆摆到了汉州(今四川广汉),这时候武兴节度使王承捷过来汇报,说后唐-军队已经西上,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王衍听完哈哈大笑,不信。
他以为这又是群臣劝阻他去秦州的伎俩,心想你们也真烦人,劝了这么长时间还不累吗,竟然又谎报军情来吓我,我是那么容易被吓住的吗?
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武,王衍说了一句大话:“吾方欲耀武。”
意思是说后唐来得正好,我正想着打打仗来展示一下武力呢!
然后带着大军继续前进。
接下来走到了梓潼,然后发生了一场很奇特的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常见,那就是妖风“发木拔屋”,啥意思呢。意思是说来了一阵疾风,把树都连根拔起,把房屋都吹倒了,不吉祥。
其实这不就是狂风嘛,但古人特别喜欢把这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和人联系起来,认为这是老天爷对世人发出的警告。
当下这警告肯定是针对王衍了,于是乎立刻就有官员跑来汇报,说这风不一般,是贪狼风,预示着将有败军覆将的风险。
这就有点扯淡了,刮不刮风和打不打败仗有什么关系,这不是装神弄鬼吗。
然而装神弄鬼有时候也有用处,比如说这次,如果王衍信了,就地折返回去,估计还是好事。
可是王衍不信,像他这种在安乐窝里长大的人,往往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类型,你说前面有危险,他偏要跑到前面去求一下刺激,但若真的刺激得狠了,他能跑得比兔子还快。
王衍扮兔子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下一站到了利州,前线的警报已经拉响,有人汇报威武城的守将唐景思已经投降了后唐-军。
王衍开始害怕,知道怕就好,是打是跑你倒是拿个主意啊,想打的话你手里也有几万人呢,赶快派到前线去;想跑的话也拿出个章程出来,收缩防线也好,打伏击也罢,总要有个想法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7/17042/64758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