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袭的威力

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袭的威力

推荐阅读: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战锤:从伊斯塔万开始最强雄狮老婆入我怀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满门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陆地神仙

    唐道袭因为舞僮的身份被王建发掘重用,所以他被很多人瞧不起,而瞧不起他的人当中王宗佶最为过分。
    当时唐道袭已经官至枢密使,这个枢密使很是不得了,主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长加军委副主席。
    这样的高官在当时人人见了都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唐枢密”或者是“唐公”,然后乖乖行礼。
    王宗佶不,他直呼唐道袭大名。
    古人的名字不是随便叫的,人与人之间见了面要称呼对方表字,以示尊敬。
    名字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使用,第一种情况是本人自称,以表谦逊;第二种情况是骂人的时候用。
    王宗佶又不是唐道袭,他肯定不是第一种情况,那就只能是第二种。
    一个堂堂的枢密使,你见了面就骂,这就很过分了。
    这件事被王建知道了,他盛怒之下说了一句话:
    “王宗佶直呼我枢密使的名字,这是将要造反啊!”
    王建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站在他的角度来审视一些这件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唐道袭这个人有两重身份。
    第一,他是一个人,名叫唐道袭。
    第二,他是蜀国的枢密使。
    第一个身份可以骂,没事;第二个身份不能骂,会死。
    这两个身份绑定在一起,很难分开。王宗佶想要侮辱的是唐道袭第一个身份,但是王建不这么想,他想到的是道袭同志的第二个身份。
    大蜀国的枢密使,以我皇帝之尊见到他都要用尊称,甚至还要加上一个“您”字。你王宗佶算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骂他,你眼里还有大蜀国吗,还有我这个皇帝吗,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即便是这样,面对王宗佶请封大司马的要求,王建并没有立即痛下杀手,他拿这件事情去问唐道袭,想要听听他的看法。
    唐道袭是个聪明人,他略一思量,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肯定不是出自真心,但可以置王宗佶于死地:
    “宗佶乃是蜀国功臣,他的威望也足以慑服人心,大司马的职位给了他算是实至名归啊。”
    够了!王宗佶有功、有威望,可以做大司马,当然,在王建心里他也可以去死了。
    王宗佶的死很有戏剧性。
    他不知道王建已经起了杀心,每天都到王建那里去问安,顺便讨要大司马的职位。王建不给,他一直要。要到最后,王建命卫士将其“扑杀”。
    扑杀这个词很有画面感,通俗地来讲应该是现场围殴,活活打死。这个死法,很新颖。
    唐道袭狠呐,欲擒故纵、借刀杀人、捧杀等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硬是在王宗佶灭亡的道路上推了他最后一把。
    到目前为止,王宗涤是被唐道袭勒死的,王宗佶是他让王建给扑杀的,接下来还有一个人会死在他手上,这个人是大蜀国的太子爷。
    这位太子爷就是王宗懿。
    这个王宗懿很了不得,他有两个特点。
    第一,生得很是奇异,按照算命先生的话来说应该是:此子状貌非凡,贵不可言!
    三国时刘备双手过膝的特异功能在他这里根本就不算啥,为什么呢,因为王宗懿太丑了!史书上对他的相貌有个四字评语——“猳喙龋齿”。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猳”是野猪的意思,“龋齿”指的是牙齿外露。“猳喙龋齿”就是指野猪的嘴巴,牙齿外露。
    所以说古人着书就是有水平,人家不直说他长得像猪头,偏偏用这种是是而非、扑朔迷离、看似高雅的文字来形容这个人,高啊。
    古人很有一种审丑的习惯,一个人丑出了新高度那就不再是丑,而是奇异。
    王宗懿是个奇异的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要讲一下他的第二个特点。
    第二,勇武绝伦。
    王宗懿的射艺十分厉害,他把铜钱吊在树上,隔着好远就能射中钱孔,不得不说目力、臂力、射艺都是无双。
    而王宗懿不仅可以打固定靶,移动靶照样不在话下。他经常骑在马上,随手抛飞彩球,随后弯弓去射,彩球无一不中。
    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在年仅十七岁就做到了皇太子的高位,并且总判六军,创建了自己的嫡系军队天武神机营,开府建衙,设置官署,俨然一副英姿勃发,年少有为的态势。
    儿子有出息,王建很高兴,高兴的背后却又有一丝凉凉的隐忧。
    这种隐忧,当年朱温对朱友裕也有过。
    这些人的家业太大了,大到能够化家为国,如此大的家业完全能够让人突破亲情与血缘的束缚,去做铤而走险的事。
    王建很担心,所以很忧虑。他怕儿子权势太大,来抢夺自己的位子,把自己变成第二个刘仁恭。
    正所谓皇帝的位子是你的,但必须是在我死之后,这个时间点不能前移,移一天,一小时,一分钟都不行。
    为此,王建开始设防,起初是在心里,随后是在行动上。
    行动上的防备有两方面,一是日常言行上的敲打,二是建立一道防火墙。
    日常敲打很普遍,王建曾经跟王宗懿说过一句话:
    “一切学朕所为,则可以保国。”
    意思是多向你老子我学学,最好是能把我当成偶像,别有非分之想。
    为了能够拘束儿子的野心,王建还找来了一个名叫杜光庭的道士做王宗懿的老师。
    这个杜光庭很不简单,道号广成先生,着有《广成集》流传于世。而大名鼎鼎、流传甚广的《虬髯客专》这部做品就是出自《广成集》。
    不仅如此,杜光庭还到大唐朝廷里镀过金,受到唐僖宗的赏识,并让其主持皇家祠事,可谓是风光无限。
    这样的一个人物在当时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顶一的人才。
    王建让这样的人来做王宗懿的老师,一方面是对儿子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也是想让他学好,不要学坏,因为学坏了就可能做出悖逆的事情来。(想想朱友珪)
    正所谓担心什么来什么,事实证明王宗懿还真的学坏了,坏到想要谋逆造反。
    当然,这个“造反”只是王建想当然这么认为的,但只要他这么认为了,事实就不重要了,因为说你反了你就反了,不反也反了!
    既然儿子造反,那么前面提到的那堵防火墙就能起作用了。
    这堵墙是一个人,我们可以称之为肉盾,这面肉盾就是唐道袭。?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7/17042/64756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