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大宋炮灰逆袭录 > 一百九十六 世事洞明皆学问

一百九十六 世事洞明皆学问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李不弃没有正面回答大家的问题,而是:“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你们有了答案,后两件事是否合乎大道也就有了答案。”
    “假如一种极端的情况,这天下因为灾荒只剩下三个人,一个是你自己,一个是你年老的母亲,一个是你怀孕的妻子。可是只有能让两个人活下去的食物,这些食物你会如何分配呢?”
    一个秀才:“自然是把食物给老母和妻子了。”
    李不弃:“那么你会饿死,你的老母和妻子不但会失去你的保护最终葬身野兽之口,还可能无力继续获得食物,很快被饿死。不但你家,就是华夏也从此血脉断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是绝了我华夏的血脉,到了黄泉,三皇五帝这样的华夏先祖也不会饶了你。”
    ………
    众人都哑了。李不弃:“有这几种可能,我替大家出来。若是把食物不给老母,那是不孝。若是把食物不给妻子,一样绝了子嗣,还是大不孝。你们怎么选?”
    要不读书人脑子活呢,李不弃发问后就有人立刻问道:“不知提举怎么选?”
    李不弃很不负责任地:“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就可以理解那不知是何处的人和匈奴人的选择其实并非无因。这是一个坐在书斋里温饱无忧,还能红袖添香的人想不到的吧?所以要想把先贤的学问吃透必要身临其境。只是先贤所处的时代以越千年,早已时过境迁,又是在书斋里想当然,那么先贤的学问便是皮毛也学不到啊。”
    李不弃举的这后两个例子显然对大家都触动很深,一时都沉默下来。李不弃也不着急,自顾自地喝了一杯,这时还是邵雍这种游离多年见多了世事的人最先回过神来,问道:“不知官人的作学问要如人学泳作何解释?”
    李不弃站起来问:“谁擅长游泳?举手!”
    立刻有二十多个人举手。李不弃又问:“好了。有谁完全不会游泳的?现在举手!”
    这下举起一片手臂。李不弃问:“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作个实验。让会游泳的人把他们的法子写出来,然后让人仔细研读了之后看看他会不会游泳。”
    一个南方口音很重的秀才立刻道:“官人不用试了,这不可能。孩子每日在水里泡着,不用教也能会游泳。可要是不下水,就是得再多,一下去还是照样沉底。光是读书可学不会游泳。”
    李不弃呵呵一笑问:“那些会游泳的,你们他得对吗?”
    就有人:“俺也教过别人游水,得口干舌燥不如下去灌几口水。”
    李不弃:“是啊!圣人言传身教,可见只有言传是不够的,既然圣人已逝,无法身教,那么后来学子便只能亲身试水了。夫子当年先出世,后周游列国,阅尽世情方才成就了一番学问。若是只躲在书斋里不明世情,又如何领悟圣人教诲中的深意?”
    这番话得众人纷纷点头,李不弃点了点面前的一盘菜:“再一个,若是圣人这盘菜好吃,你都没有尝过怎么知道这菜如何好吃?若是要你把这盘菜的好处写给别人看,除了重复圣人的话,还能写出什么?更严重的是古人有些记述就是错的,若是不亲自体察纠正过来,只是转述于后人岂不是误人子弟?”
    张载问:“不知官人可举个例子?”
    李不弃:“‘螟蛉之子’出自《诗经·雅·苑》,其言‘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是山中宰相不信其言,亲自扒开蜾蠃的窝去观察,发现蜾蠃捉了螟蛉去根本就不是作义子,而是给自己的后代作为食物。若是轻信《诗经》,岂不是以讹传讹?”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之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也是为大牛,在医药、炼丹和玄学上多有著述,估计大宋也无人敢挑战这位牛人。
    邵雍连连点头:“官人一席话让雍茅塞顿开。却不知这建高楼又是何解?”
    李不弃:“有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是前人盖的高楼就只有这么高了,若要再上一层就只有自己再往上盖一层。能不能把楼底层拆掉把材料拿来再建一层呢?当然不能,需要新的材料,需要这楼里原来没有的材料再往上盖楼。只要有材料,这楼一代一代盖下去,终有一天高与天齐,便真的远望千里了。”
    一个秀才问:“先贤的著述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又无微不至,今人又哪里去找新材料呢?”
    李不弃呵呵一笑问道:“既然先贤的书里把道理都讲明了,那么你能告诉我,人为什么能飞上天去?”
    “这个简单,自然是御风而行。”
    李不弃一拍手:“不错,书里是这么的。可是我在屋子里放个孔明灯,孔明灯也飞起来了,却没有风。这是怎么回事?”
    “哦,这个……”
    李不弃:“大家当记得两儿辩日,夫子亦不能决。至少这个问题就没有解决吧?谁能这不是学问?我给大家变个戏法,大家用古书里的道理解释一下如何?”
    然后他吩咐莺儿:“去把书房里那个高筒玻璃杯拿来。再拿一节蜡烛来。”
    不多时两样东西拿来。李不弃把蜡烛放一个碗里固定住,又倒了半碗水进去后把蜡烛点燃,然后:“大伙儿看看这玻璃杯扣上会出什么事。”
    完他把玻璃杯扣在蜡烛上,不多时,蜡烛的火焰晃了一晃就熄灭了,离得近的几个人惊叫起来:“咦?玻璃杯里面的水面怎得和外面不一样高?”
    李不弃把玻璃杯交给张载:“你来试试。”
    张载重复了两次也是如此,不由问道:“这是什么道理?”
    李不弃又很不负责任地:“我也不知道。有谁知道古书里有这种情况的解释吗?”
    所有人面面相觑,最终都摇摇头。李不弃又拿起那只玻璃杯在里面倒满了水,然后把被子一翻,立刻水哗啦一下泼在地上。李不弃象变戏法一样把杯子给大家都看看,然后又在里面倒满了水,又用一张纸贴在口上,缓缓把杯子翻转,水竟然一滴都没撒。
    李不弃拿着杯子一边给人们看,一边问:“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还是没有人能回答。李不弃把纸一扯,水哗啦一声洒了出来。“万事万物能够出现,皆是有理在其中。世间有这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把其中道理找出来都是学问啊。当年那个游方老人送我两句话,今日便与大家共勉吧。”
    邵雍忙:“官人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6/16671/59655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