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收拾人心(二)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徐忠想了想:“这姚指使虽然好逢迎些,但是办事也算尽心尽力。这么多房屋,多亏姚指使催逼赶工才得修好的。”
李不弃:“只是我看姚指使对他手下的厢军有些刻薄。”
徐忠不以为然:“天下厢军大多如此。姚指使只是脾气大些。”
李不弃对此没什么,而是问:“姚指使有什么事似乎总是安排给那个叫郑和的都头?”
徐忠:“是呢。提举好眼力,一来就看出来了。这个郑和在这一指挥中似乎深孚人望,而且也是个有办法的,因此姚指使有什么事情都是吩咐他作。”
李不弃点点头站起来:“那你们随我去看看厢军的情况。以后干活儿还主要靠他们呢。”
在路上李不弃问:“机宜以前是什么差事?”
徐忠:“下官以前在店宅务勾当。”
“喔,那么机宜应该很有经验了。不知机宜认为如何让试验场中的这些人给官家赚更多的钱?”
徐忠略微一想,便:“自然是严加管束,不让他们偷懒。”
李不弃摇头:“我们只几个人,哪里能看住几百人?就算你看住十个,百个,其他几百人趁着你看不见的时候偷懒怎么办?再他们人多,只要一人想出一个办法,累死人也对付不了啊。”
徐忠问:“那么提举可有办法?”
李不弃:“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干活儿的人感到努力干活对他们自己有好处。这样他们就会把活计当作自己的事情,就不会偷懒了。”
“那如何让他们把分派给他们的活计当自己的事情作呢?”
李不弃指着那些正在搬蒸酒工具的厢军“一定要让他们作这活计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个比方,官家吃肉,也得让他们喝些汤。”
徐忠是管过人的,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就是利益均沾嘛,只是从没有人像李不弃一样得这般明白。听这么一句话,徐忠就明白了,但是他却有些不以为然:“提举得有道理,只是这些厢军懒惰惯了,只有把铜钱放在他们眼前,他们才会稍微勤快一点儿。”
李不弃穿越前当过头头,自认对这些人的心理还算有了解。他信心满满地:“看到钱知道勤快些就明他们还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只是他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前景,如果努力了却可能没有回报,他们自然会得过且过。当年商鞅变法之前就在城门外立一根木头,有人扛到另一个城门立刻赏了一笔钱,就是让百姓相信他话算数。我话是算数的,但我们几个不可能亲自给这些人一个个儿的发钱粮。就算我给这些厢军承诺他们多劳多得,他们也要担心钱粮到不了他们手里。”
徐忠问:“提举是姚指使?”
李不弃:“在我们和这些厢军之间需要一个他们信得过的沟通渠道啊。”
徐忠想了想:“提举得是。下官听厢军换个指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而且这支厢军就是为大内奔走的,只要张都知点头就成。只是提举准备让谁来管这支厢军?”
有这一句话姚福的去向就决定了,李不弃:“这支厢军好几百人,总有一两个他们信得过又能干事的,便让他们自己选出一个来。”
徐忠惊得长大了嘴巴:“提举这法子真是新奇。可是若让他们自己选出首领来,若是闹事却不好弹压。”
李不弃冷哼一声:“若是给了他们过好日子的机会还要闹事那就怪不得别人去。厢军也有军规!再那边有六百多新兵,训练几日弹压二三百厢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着他看向王昭明和葛盛文,三人连忙表决心:“提举放心,我等一定加紧训练,绝不会误事。”
徐忠见李不弃果然如张永和所是个杀伐决断的主儿,也就不再什么。反正张永和交代了,只要李不弃不闹出什么出格儿的事儿来就不要干涉李不弃,再他也想把试验场搞好,那对他来也是一桩大功劳。因此徐忠便不再话。
厢军都是带家属的,现在男人们都往新建的酒坊去干活儿了,他们居住的地方只留下了些老幼妇孺,见到李不弃他们走来都惊恐地躲进了低矮的土坯房里,在门口留下了一堆堆还没有择完的野菜,只有几个老汉垂手弓身站在屋檐下,紧张地看着一群贵人走过来。
李不弃走到一户人家门口看了一眼篮子里的野菜便叫过一个老汉:“老人家,这几个月的钱粮可领了?”
老人连忙点头哈腰地回答:“都领了,都领了。”
李不弃又问:“可是足额领的?”
这一问老人便脸上发苦,只是看徐忠在场,却不敢。徐忠何等精明的人,立刻就看出不对,连忙撇清:“你们厢军的钱粮都是姚指使派人领来发放的,与我无关。你只管大胆地。这是李提举,若是你有什么委屈只管出来,李提举自会给你做主。”
李不弃又:“你们以后都要听我安排做工。俗话皇帝还不差饿兵,我自然要清楚你们是否吃饱,能干多少活儿。”
李不弃把自己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的位置上,老人反倒相信了,有些担心又有些期盼地:“俺们每月也就只能领到两成吧。这还是郑都头给大伙儿争的。求官人给姚指使,再给俺们多发两成吧。”
“郑都头?郑和吗?”
“正是。”
“我看姚指使很是器重郑都头,有什么事情都安排他作啊。”
到郑和,老汉立刻话就多起来:“郑都头干活儿可是把好手,也知道体恤人。有他带领大伙儿,同样的活计作起来省工省力,俺们还比别的指挥作的好些。”
张永和曾向李不弃保证一定给试验场调干活儿最好的厢军,看来这一指挥能被选上是因为里面有能人啊。
李不弃又向老汉询问了这支厢军的实际人数和其他一些情况就离开了,绕了个圈子走到新的酒精作坊。现在厢军们已经把马车上的东西全都搬下来,正在毛乙的指挥下垒灶,打扫。
姚指挥使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对工作上心,亲自带领几个都头在作坊里督工。而他们督工的方法就是拎着皮鞭和木棍不断的吆喝,看谁不顺眼就抽上两下,以李不弃看来他们几个就是在添乱。
郑和呢?没看见郑和。走到院子后面的空场才看到郑和在指挥一些人摊晒粮食和洗刷器具。不同于其他几个军头,郑和也不怎么喊叫,只是分派任务,然后检查执行情况,见到活儿干的有缺漏的地方就提示两句。而那些厢军们也甚是听他的话。
这下李不弃放心了。这些厢军有人管了。
李不弃:“只是我看姚指使对他手下的厢军有些刻薄。”
徐忠不以为然:“天下厢军大多如此。姚指使只是脾气大些。”
李不弃对此没什么,而是问:“姚指使有什么事似乎总是安排给那个叫郑和的都头?”
徐忠:“是呢。提举好眼力,一来就看出来了。这个郑和在这一指挥中似乎深孚人望,而且也是个有办法的,因此姚指使有什么事情都是吩咐他作。”
李不弃点点头站起来:“那你们随我去看看厢军的情况。以后干活儿还主要靠他们呢。”
在路上李不弃问:“机宜以前是什么差事?”
徐忠:“下官以前在店宅务勾当。”
“喔,那么机宜应该很有经验了。不知机宜认为如何让试验场中的这些人给官家赚更多的钱?”
徐忠略微一想,便:“自然是严加管束,不让他们偷懒。”
李不弃摇头:“我们只几个人,哪里能看住几百人?就算你看住十个,百个,其他几百人趁着你看不见的时候偷懒怎么办?再他们人多,只要一人想出一个办法,累死人也对付不了啊。”
徐忠问:“那么提举可有办法?”
李不弃:“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干活儿的人感到努力干活对他们自己有好处。这样他们就会把活计当作自己的事情,就不会偷懒了。”
“那如何让他们把分派给他们的活计当自己的事情作呢?”
李不弃指着那些正在搬蒸酒工具的厢军“一定要让他们作这活计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个比方,官家吃肉,也得让他们喝些汤。”
徐忠是管过人的,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就是利益均沾嘛,只是从没有人像李不弃一样得这般明白。听这么一句话,徐忠就明白了,但是他却有些不以为然:“提举得有道理,只是这些厢军懒惰惯了,只有把铜钱放在他们眼前,他们才会稍微勤快一点儿。”
李不弃穿越前当过头头,自认对这些人的心理还算有了解。他信心满满地:“看到钱知道勤快些就明他们还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只是他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前景,如果努力了却可能没有回报,他们自然会得过且过。当年商鞅变法之前就在城门外立一根木头,有人扛到另一个城门立刻赏了一笔钱,就是让百姓相信他话算数。我话是算数的,但我们几个不可能亲自给这些人一个个儿的发钱粮。就算我给这些厢军承诺他们多劳多得,他们也要担心钱粮到不了他们手里。”
徐忠问:“提举是姚指使?”
李不弃:“在我们和这些厢军之间需要一个他们信得过的沟通渠道啊。”
徐忠想了想:“提举得是。下官听厢军换个指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而且这支厢军就是为大内奔走的,只要张都知点头就成。只是提举准备让谁来管这支厢军?”
有这一句话姚福的去向就决定了,李不弃:“这支厢军好几百人,总有一两个他们信得过又能干事的,便让他们自己选出一个来。”
徐忠惊得长大了嘴巴:“提举这法子真是新奇。可是若让他们自己选出首领来,若是闹事却不好弹压。”
李不弃冷哼一声:“若是给了他们过好日子的机会还要闹事那就怪不得别人去。厢军也有军规!再那边有六百多新兵,训练几日弹压二三百厢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着他看向王昭明和葛盛文,三人连忙表决心:“提举放心,我等一定加紧训练,绝不会误事。”
徐忠见李不弃果然如张永和所是个杀伐决断的主儿,也就不再什么。反正张永和交代了,只要李不弃不闹出什么出格儿的事儿来就不要干涉李不弃,再他也想把试验场搞好,那对他来也是一桩大功劳。因此徐忠便不再话。
厢军都是带家属的,现在男人们都往新建的酒坊去干活儿了,他们居住的地方只留下了些老幼妇孺,见到李不弃他们走来都惊恐地躲进了低矮的土坯房里,在门口留下了一堆堆还没有择完的野菜,只有几个老汉垂手弓身站在屋檐下,紧张地看着一群贵人走过来。
李不弃走到一户人家门口看了一眼篮子里的野菜便叫过一个老汉:“老人家,这几个月的钱粮可领了?”
老人连忙点头哈腰地回答:“都领了,都领了。”
李不弃又问:“可是足额领的?”
这一问老人便脸上发苦,只是看徐忠在场,却不敢。徐忠何等精明的人,立刻就看出不对,连忙撇清:“你们厢军的钱粮都是姚指使派人领来发放的,与我无关。你只管大胆地。这是李提举,若是你有什么委屈只管出来,李提举自会给你做主。”
李不弃又:“你们以后都要听我安排做工。俗话皇帝还不差饿兵,我自然要清楚你们是否吃饱,能干多少活儿。”
李不弃把自己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的位置上,老人反倒相信了,有些担心又有些期盼地:“俺们每月也就只能领到两成吧。这还是郑都头给大伙儿争的。求官人给姚指使,再给俺们多发两成吧。”
“郑都头?郑和吗?”
“正是。”
“我看姚指使很是器重郑都头,有什么事情都安排他作啊。”
到郑和,老汉立刻话就多起来:“郑都头干活儿可是把好手,也知道体恤人。有他带领大伙儿,同样的活计作起来省工省力,俺们还比别的指挥作的好些。”
张永和曾向李不弃保证一定给试验场调干活儿最好的厢军,看来这一指挥能被选上是因为里面有能人啊。
李不弃又向老汉询问了这支厢军的实际人数和其他一些情况就离开了,绕了个圈子走到新的酒精作坊。现在厢军们已经把马车上的东西全都搬下来,正在毛乙的指挥下垒灶,打扫。
姚指挥使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对工作上心,亲自带领几个都头在作坊里督工。而他们督工的方法就是拎着皮鞭和木棍不断的吆喝,看谁不顺眼就抽上两下,以李不弃看来他们几个就是在添乱。
郑和呢?没看见郑和。走到院子后面的空场才看到郑和在指挥一些人摊晒粮食和洗刷器具。不同于其他几个军头,郑和也不怎么喊叫,只是分派任务,然后检查执行情况,见到活儿干的有缺漏的地方就提示两句。而那些厢军们也甚是听他的话。
这下李不弃放心了。这些厢军有人管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6/16671/59652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