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唐新豪门 > 第145章 五甲诗

第145章 五甲诗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今年的鹊桥夺灯搞得很不错啊。”
    “那是,灯楼搭得比去年更高、更华丽,就是参与的才子也多了起来。”
    “以前一晚出就出现三五个甲等,这次只读了二首,加起来有三个甲,真是令人期待。”
    “那当然,前面二首诗都是佳作,拿到甲等不奇怪,希望后面有更多的佳作,这不枉我从青州特意赶到这里。”
    一连出了二首佳作,现场的气氛也开始好了起来,人们对下面的诗作也有了更大的期待。
    三名负责诵唱的下人卯足劲,轮流诵唱每一个首诗作,评判席上的五名评判开始忙碌起来,不停地给每一首诗作点评、打分,刚开始还有些和气,慢慢开始争拗起来,幸好孙时永经验丰富,不停地调解、协商。
    评判席上热闹,灯楼下面的人群慢慢开始有些沉默。
    一边读了十首诗作,虽说写得不错,有借花咏志、借花咏物、借花抒情,但少有出彩的地方,也没有让人惊艳的好句。
    从评分就可以看出来,前面二首诗有三个甲,跟着连续说了十首,一个甲也没,只有一个乙上,三个乙中,剩下的不是乙下就丙,还有人得到丙中的评价。
    很明显,听众的品味让前面二首给吊高了。
    读到第十七首诗作时,原来平静的气氛一下子再次涌动起来。
    要诵唱房士强的诗作。
    “开始了,开始了。”包厢里的郑紫菡突然激动起来。
    集英社这次活动,就是郑紫菡一力推动,郑紫菡这么卖力,就是来看房士强。
    萧若儿有些嫌弃地说:“紫菡,不就是一个小书生吗,你好歹也是名门小姐,就不会把矜持一些吗?”
    才子又如何,连功名都没有,背境也普通,就是入了仕途又如何,像七族五姓这些望族中的翘楚,连李氏宗室都不放在眼内,区区一个江南才子算什么。
    幸好没有外人,要不然传出去,简直是给名门望族抹黑。
    “就是”王蓉蓉抱着郑紫菡的脖子腻声说:“紫菡,你要矜持,把房公子让给妹妹好了。”
    郑妍芝突然开口:“两个小浪蹄子。”
    “芝妹,这话怎么讲?”郑紫菡有些不解地问。
    “是啊,妍芝,你怎么这样抵毁你的两个好姐妹?”王蓉蓉一脸不解地问道。
    郑妍芝瞄了她们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刚才没听那个姓房的说吗,他能夜御五女,你们不就看上这点吗?嗯,名字也让你们感到窃喜。”
    “嘻嘻嘻,小芝这话说得太对了。”
    “就是,两个小浪蹄子,正好结个伴。”
    “你们两个太...让我们丢脸了,姐妹们,我们要把这两个小浪蹄子逐出集英社。”
    “好哇,芝妹竟然笑话我们,给她上私刑。”
    几个女的很快笑闹着打成一团。
    当锣声再声响起时,郑紫菡马上投降:“好了,好了,先听听房公子作了什么诗,关乎了姐妹们的彩头呢。”
    一众女的一听,也不再闹了,听房士强作出什么诗。
    就是不喜欢诗作,也想知道赌约的胜负。
    唱诗的人大声说:“这首诗的诗题是《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前二句一诵唱出,不少人马上听出这是一首劝学诗。
    劝学这类诗不好写,都说忠言逆耳,很少人愿意听别人说教,特别是读书人,很少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是文人相轻的根源,房士强作出这种诗,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
    感觉跟“花”的命题也没切合。
    前二句显得有些平淡,像这种铺垫的诗,很考究火候,后面就要像画龙点睛一样才能写得出彩,要不然,连个乙中都拿不到。
    包厢对面的郑紫菡眼里闪过一丝忧虑的神色,以房士强的名气,不写得出彩就是输。
    没人注意到,陆庭盯着一旁洋洋自得的房士强,眼里有一种“见鬼了”的目光。
    这首诗太熟悉了,后世出现在教科书的诗句,很多老师用这首诗鼓励学生。
    诗的作者标上无名氏,只知是出自唐朝,不知是谁写的,没想到自己在这里听到。
    天啊,那个无名氏,竟是房士强这货。
    难不成房士强站错队,李二上位把他清算了,所以那首诗的作者成了无名氏?
    陆庭脑中一时天雷滚滚。
    果然,那个诵唱的人继续唱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最后两句一唱出,刚刚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转眼全部没了。
    前面二句有些平淡,好像也不切题,可最后两句一出,用喻议的方式把青春年华比作成鲜花,意在劝勉年轻人要珍惜美好时光,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
    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唆,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回过神,灯楼下面喝彩声、鼓掌声不绝于耳,包厢里的郑紫蒸和王蓉蓉更是大声叫好,很多集英社的成员也纷纷叫好。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6/16055/58036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