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皇后又打朕 > 第三十二章 徐后临朝

第三十二章 徐后临朝

推荐阅读:我在四合院奋斗的日子回到过去做财阀权门婚宠末世之全球降临我为王快穿之山海为盟丹道武神长命酒师龙陨九天从狐妖开始穿越诸天以庶为贵

    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内阁成员与翰林学士在文华殿草拟新帝即位诏书,直到晨光熹微。
    次日,嗣皇帝在大行皇帝灵前宣布即位,前往天坛、地坛祭祀天地,又去太庙祭告祖先,接着宣布大赦天下。
    自此,黎晨这个小太子,就晋级成了小皇帝。
    再次日,小皇帝素服御西角门视朝。
    本朝皇帝御门听政,多选在中轴线上的皇极门、奉天门,西角门是新帝在丧期或者逢皇亲薨逝辍朝的时候,临时议政之处。
    这次朝会,先是群臣行奉慰礼,依礼安慰孝期的小皇帝。
    然后围绕大行皇帝丧仪展开了几项讨论——
    徐平成率先启奏说:“诸王、公主远在各地,回京奔丧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可能不利于藩地政令畅通。”
    藩王只是富贵闲人,没有实权,奔丧哪里会影响当地政务。
    这不过是建议不让藩王回京奔丧的托辞,而他的建议也不是为了阻止诸王奔丧,而是告诉明眼人,他、徐家,全心全意支持这位小皇帝。
    小皇帝说:“地方上有布政使,下有知府知州,藩王奔丧哪里会有碍政务。齐衰以下奔丧,礼也,礼不可废。”
    “但朕念天寒地冻,诸王回京路途遥远,恐年长者身体不适,允体弱者遣使来祭。”
    群臣都称赞他“守礼而仁义”。
    工部请问了大行皇帝山岭选址,小皇帝派礼部、工部、钦天监与地方官员共同堪选陵墓。
    其他官员也找了些不太难的事务禀奏,在小皇帝面前刷了印象,让新帝视朝第一日,有政务可处理,而且不至于被政务难住。
    新帝迅速登基,皇位平稳交接,给人一种尘埃落定,从此天下太平的错觉。
    但,小皇帝、徐家、钱家都没有形成对朝堂的实际掌控,围绕大梁最高权力的争斗,依旧在继续。
    大行皇帝驾崩的第十天,皇宫突然传出一道旨意:
    “朕年幼,德才不济,唯恐失赏罚,愧对先人。母后皇太后仁孝淑娴,愿不辞辛苦,临朝敦教之。明日大朝会,臣工当朝服拜谒,以感后恩,以表尊崇。”
    这封旨意可把京城的文官惹恼了,细分为三条:
    其一,大行皇帝遗诏,不准太后垂帘听政,但是皇帝让太后垂帘听政,违背先帝遗诏,这是不忠;
    其二,国孝结束后,才能够换下丧服,穿戴朝服。国丧二十七日,这才过了十日,怎么能脱下丧服换朝服,这是大不孝;
    其三,按照惯例,新帝在西角门视朝,直到国孝期结束,才能举行大朝会,明日怎么能大朝会?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通政使谢傅詹、都御史杜阳铭,同样秉性刚正,立刻联合进宫求见。
    结果被挡在东角门外,等了大半天没见人,最后被“阉人推出来,斯文扫地”。
    谢傅詹勃然大怒,对下属说:“士当仗义死节,何惧触怒龙颜!”
    都御史杜阳铭说:“不求万世瞻仰,但求不愧于大行皇帝及至圣先师。”
    “走,去左顺门。”
    两人位高权重又有威望,一呼百应。
    左顺门前聚集了不少人,群情激奋,眼看要闹出前朝“伏朝门大礼议”的局面。
    饱读诗书的两榜进士,一旦陷入群体,也难以逃脱“集体无意识”的魔咒。
    能不陷入“集体无意识”的,才是真正有主见、能成大事的人,比如林长年。
    小皇帝圣旨无礼,礼部官员尤其不能忍,几乎各个跪在左顺门外。
    林长年好说歹说,劝他们回去。
    但往日听话的下属,此刻怎么说教、怎么呵斥都没用,反而嘲讽他:“大人这番阿谀谄媚作态,对得起大行皇帝吗?这才几日,大行皇帝的恩德都忘干净了吗?”
    林长年又急又气,失了往日的从容,直跺脚。
    谢文通含笑走来:“林尚书,下官有礼了。”
    林长年没好气地说:“监丞也来效仿前朝吗?”愤慨,“前朝大礼议什么下场?死的死,充军的充军不说,君臣离心,遗患无穷。”
    谢文通摇头:“下官只是在等能主事的人。”
    林长年期待:“谁?”
    谢文通摇头:“下官不知,故而来此等待。”
    林长年也想不出谁能控制局面,命人去请诸位功勋和皇亲:“或许威远侯和赵王能劝服众人。”
    谢文通微笑:“试试吧。”局面,除了钱明月无人能控制,这是大行皇帝给她的资格。
    他认为钱明月一定会来的,他想看看她什么时候来,怎么处理,必要的时候,给她点儿帮衬。
    钱明月当然打算阻止徐后临朝,因为徐后临朝后的第一刀一定会砍向钱家。
    她一直派人密切关心群臣的情况,她的本意是借群臣的力量逼退徐太后。
    但她万万没想到群臣会发疯,那么疯狂的力量,她不敢借助了。
    她担不起事情失控的历史罪责!
    惠康太长公主病了,赵王也“病”了,湖阳大长公主去了,却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身穿重孝,跪在左顺门前悲悲戚戚哭先皇:“真是客走茶凉,大行皇帝宾天不过十日,就没人遵守他的旨意了。”
    她一哭,群臣也跟着哭起来,伏阙痛哭的局面,到底还是出现了。
    成国公、威远侯、保宁侯等来得晚一些,成国公说:“这样哭闹不解决问题,快整理仪容,上书陈情吧。”
    威远侯也说:“圣人年幼,须得良言相劝,这样力争不是办法。”
    他们德高望重,群臣信服,加上各部尚书也力劝自己的下官,众人这才起身,局面稍稍缓和。
    可圣人不召见威远侯等人,群臣字字泣血的奏疏全都被打回来,朱砂批着“荒唐”“忤逆”等词,群臣心都滴血了。
    群臣再度伏阙痛哭,声音甚至传到内宫,小皇帝传来手谕:“回去!”
    群臣不回,继续闹。
    再传手谕:“散开。”
    群臣不散,继续哭。
    复传手谕:“既然诸卿效仿前朝,朕亦当效仿前朝。”
    谢文通皱眉:明月怎么还不来!
    銮仪卫拿着大棒出来,眼看真的要步前朝君臣离心之辙!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5/15857/57424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