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万历明君 > 第152章 毕雨箕风,度地分工

第152章 毕雨箕风,度地分工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毕雨箕风,度地分工
    毕雨箕风,度地分工
    文华殿内,朱翊钧坐在御座上。
    殿内摆了两张长桌,十三名重臣都被赐了坐,分坐在长桌左右。
    彰显优容的同时,又显出一副今日要开长会的模样。
    年会一开始,朱翊钧就点了户部做财政报告。
    财政报告肯定是必须要做的。
    比起歌功颂德的锦绣文章,兜里有多少钱才是骗不了人的。
    好在今年多少赚了些钱,王国光被当先点到,也并不觉得为难。
    有言在先的情况下,王国光不必起身回话,就坐在左侧长椅程出来。”
    这活,都察院跟吏部肯定跑不掉。
    代尚书陆树声与会的申时行,以及都御史葛守礼,连忙表态应诺。
    朱翊钧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将此事关键词记了两笔。
    他正写着,突然抬起头,看向群臣,又添了一句:“届时,朕也会酌情派遣内臣与锦衣卫相佐。”
    这话一出口,左右班首的张居正与高仪对视一眼。
    皇帝没说如何相佐,但想也知道,内臣跟锦衣卫会怎么暴力催缴。
    偏偏也不好劝阻——拖欠的税款,可不止国库的,皇帝的私库也有份子,可谓师出有名。
    朱翊钧最后将锦衣卫三个字也写在了纸条上,顺手递给张宏,让其稍后挂在万寿宫的屏风上。
    而后才重新看向下方的群臣。
    此时,户部王国光已经合上了奏疏,目不斜视地看着面前的长桌,显然话已经说尽了。反倒王国光对面的工部朱衡,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朱翊钧视线直接略过了他,落到了新任刑部尚书张瀚的身上。
    张瀚,这个人后世并不出名,不过他编写的寓言小故事还是很有市场的。
    譬如他的故事里说,他上任之前去找老师,老师就告诫他说,“有一天我乘轿上朝,我的轿夫穿了一双新鞋,由于天下了雨,路上比较泥泞,开始时轿夫择路而行,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
    张瀚立刻顿悟,明白了做官的哪些道理云云。
    一度为士林所传唱。
    寓言故事的火热与否,能看出一个人在士林的声望高低。
    同样是新婚之夜抄写大明律,在民间的口碑也大有不同。
    显然,张瀚在士林的名声很高。
    哪怕张居正都颇为折服,乃至于王之诰一去位,立刻就推荐了张瀚上来。
    不仅称赞其“瀚品格甚高,文学政事兼长,实堪此任。”
    还表示虽然关系不熟,但这个人肯定知恩图报——“且出其不意,拔之疏远之中,彼之图报必当万倍恒情矣。”
    是否知恩图报朱翊钧不知道,反正首辅先生历史上的夺情大案,是挨了张瀚背刺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未必说反对张先生的就是坏人。
    这或许又正好说明了张瀚为人耿介清直,是个见不得有人不遵守礼法的卫道士呢?
    若是如此,让其待在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翊钧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放下历史情节,顺从首辅意见。
    将刑部交给了张瀚,准备再观望观望。
    张瀚如今已经六十四了,乃是当廷最长者。
    朱翊钧面对老辈子,还是十分注意礼数的:“大司寇,入主秋曹数日,可还得心应手?”
    姓名一样的人一多,就不好喊这卿那卿了。
    张瀚须发皆白,很有仙风道骨的气质。
    此时面对问话,沉吟片刻,直来直往道:“陛下明鉴,自陛下登基以来,刑部人事变动过于频繁,下面各司一度群龙无首,自行其是。”
    “在位时间最久的王尚书,眼光太高,并不如何关注具体事务,任由下面自为之。”
    “如今的刑部……积案、错案、冤案,实在有些混乱。”
    “臣一时也无法厘清。”
    朱翊钧闻言,不免有些尴尬。
    最开始的刑部尚书刘自强、刑部侍郎曹金,是随着高拱的离京,而一同致仕的。
    刑部右侍郎毕锵,则是去年年底,跟胡涍一伙搞事情,被流放到了海南岛的。
    不过听闻半路上就不幸病逝了,实在遗憾。
    而刑部尚书王之诰就不说了,今年前一月才被他喷回老家。
    人事变动过于频繁,肯定是影响部门正常运转的,这事朱翊钧确实得认。
    但这每桩每件都事出有因,他也没办法嘛。
    朱翊钧摆了摆手,将其轻轻揭过:“那大司寇年后好生整顿秋曹。”
    等张瀚回礼后,朱翊钧继续说道:“不过朕有两句话,还是要提前嘱咐大司寇。”
    张瀚连忙起身听讲。
    这姿态,给朱翊钧都整得有些不自在,频频示意他坐下。
    朱翊钧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诚如大司寇所言,刑部近年的冤假错案有些多。”
    “哪怕只是科道弹劾到朕这里来的,也有二三件,积压不见天日的,还不知有多少。”
    “人力有时尽,朕也不苛求大司寇替朕澄清玉宇,天朗气清,让百姓在公堂上感受到公道。”
    “冤案无可避免,但……那些酿成冤案的官吏,朕希望大司寇见一起追责一起,就不要再像刑部以往那般姑息维护了。”
    别看刑科给事中弹劾的案件并不多,但那只是能上皇帝御案的。
    其余内阁消化的,刑部掩盖的,乃至卷宗天衣无缝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大明朝可不缺风神腿神探,也不少逼良为盗的有司。
    奈何大明朝生产关系摆在这里,确实没办法一蹴而就,奢望给大明朝黔首看到公道。
    但作为皇帝的好处就在这里了,他可以有权力小小的任性。
    制度建设遥遥无望,那就先出出气吧。
    张瀚才被复起,接任刑部尚书也就几天,更谈不上什么了解皇帝。
    听了这番话,不由暗自感慨,皇帝好大的气性。
    他看了一眼岿然不动的四名辅臣,情知只能自己应对,不由迟疑道:“陛下,冤假错案,未必是故意酿成……”
    朱翊钧好奇看向张瀚,语气极为疑惑道:“对啊,所以才让卿注意区分,按律追责。”
    “至于故意酿成冤假错案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朕便要越过刑部,让北镇抚司出面,还治其身了。”
    这厮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知放任了多少这种事。
    他倒要看看,张瀚是不是真是个公义在心的道德君子。
    张瀚闻言,怔然不语。
    也不知道应该为皇帝这颗赤子之心击节称赞,还是为皇帝的严酷而忧心。
    长时间的沉默。
    朱翊钧也不催促,静静等着。
    过了好一会,张瀚终于有了动静。
    他似乎想通了其中要害,叹了一口气:“臣遵旨。”
    朱翊钧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再得寸进尺——维稳的部门,也只能这样了,实在没什么能改进的地方。
    他低下头,又写了一张纸条,随后交给张宏。
    而后朱翊钧抬起头,终于看向从方才开始就蠢蠢欲动的工部尚书朱衡:“到工部了,朱尚书且说说罢。”
    朱衡早就迫不及待。
    开口道:“陛下!今年工部与漕运衙门,试行了三次近海海运,虽然遇到了触礁、大浪、风暴等诸多困难。”
    “但海运之航线,其地理、水文、气候等,终是勘探完毕。”
    “海运之难,以放洋之险覆、溺之虑耳,臣二年便可去此二患!”
    “万历四年,便可通海运!”
    朱翊钧不由动容,脸上露出惊色,下意识问道:“这么快!?”
    朱衡摇了摇头:“陛下容禀,非是工部与漕运衙门有鬼斧之功,实乃多年开海又禁海,反复之下,所留遗泽。”
    “今拟定海运航线,其最塞者,惟胶州以北,杨家圈以南,计地约一百六十里。”
    “此段自正德以来,节经行勘,又俱为浮议所阻。”
    “频冬役民以浚之,春来淤塞如故,最后至于废弃。”
    “又如,海仓口等处俱有旧设仓廒,仍查复置造以备积贮,是可以备之长策,称转输之便途。”
    “林林总总,如今尽数复用,自然能省积日之功。”
    朱翊钧这才明白过来。
    反复之下,所留遗泽……
    还真就是考古式开航线啊。
    朝令夕改这种事,也不知道平白耗费了多少银钱,朱翊钧忍不住有些心疼。
    旋即又收敛情绪,问起正事:“所以,如今朱卿还有何难处?”
    难处肯定是有的,否则朱衡也不会说再等两年才能通船了。
    皇帝这话一问出口,朱衡向来古板的脸上,竟是露出了些许腼腆之色。
    他迟疑地看了一眼王国光,又看了看皇帝。
    最后不自在地开口道:“陛下,臣入冬前亲自去胶州考察,并择分水岭难开处挑验……”
    朱翊钧看到朱衡的神态,不由咯噔一下。
    这是来要钱的吧!?
    只见朱衡絮絮叨叨说着:“……挑下数尺即硤石,又数尺即沙。此下皆黑沙土,未丈余即有水泉涌出,随挑随汲,愈深愈难。今十余日矣,而所挑深止一丈二尺,所费银已五百余两,尚未与水面相平,若欲通海及海舡可行,更须增深一丈。”
    “除此之外,还有海运必出自淮安海口,高宝其所必经,此处也当需治理。”
    说到这里,朱衡就顿住了。
    朱翊钧不动声色,与王国光对视了一眼。
    后者按捺不住,主动朝朱衡开口道:“朱尚书不妨明说,需要耗费多少银钱?”
    朱衡朝王国光似腼腆,更似讨好地笑了笑。
    他悄悄别过脸,吞吞吐吐道:“约莫……一百八十万两。”
    经过提醒,发现昨天搞了个乌龙,幕僚李杜与万里二年中进士的李杜不是一个人,登科录上的籍贯不一样。
    不过不影响剧情,就不做改动了,说与读者们知道。
    插个题外话,前两天问读者朋友们的书,今天看去了,其中一本太监了,另一本一本2024年八个月了,就更了四十六章,实在离谱,天不让看小说。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5/15750/57402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