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买到就是赚到!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呼。”
见王耀没有在巨大利益面前犯傻,徐昌长舒了一口气。
接着,徐昌再问:“那王总,你有什么规划?”
“说来简单。首先,我们先捞上一笔。接着,再开放市场,对同行业的出售这一机器。售价嘛……十亿、二十亿、三十亿的,都可以。这、就相当于,我们在自己吃的同时,还分给了大家每人一点。却又从中,拿回一点回扣,赚两份钱。
如此,我们是没有全占,可保守估计,却也能拿下一半,乃至是一半多。”
洋洋洒洒,王耀说出了这么的一长串。
徐昌一听。
觉得应当可行。
开玩笑。
事实上,王耀这一套“组合拳”,在其他行业,已经有过实际的运用、切实的案例。
比如说——互联网行业。
为此,还有一个专有的学术名词,叫做头部效应。
说得简单直白点。
伴随着发展,一个行业的前三,将占据这一整个市场的50%以上。
当然。
相较而言。
王耀要来得更狠一点。
毕竟,别人是三家,他只有旗下的一家——星耀科技!
主意既定。
接下来,便是按部就班的发展了。
两个星期过去。
第一台样机,被生产了出来,头三天单层石墨烯的产量,分别为——67.2公斤、71.9公斤和69.3公斤。
差距不大。
平均下来,是69.47公斤,非常接近70公斤!
由此可见。
王耀最开始,脑子里粗略计算,还是太低估了。
往后走。
样机没有什么问题。
利用这半个月,流水生产线,在一众工人们的同心协力下,差不多是一条一条的布置好了。
还是那句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准备工作就绪,日后的生产速度,便大大的加快了。
结果。
两个月下来。
初期一百台,造了八十七台。
所生产的单层石墨烯总量,也达到了可怖的……111.5吨!
对。
你没有看错,单位是吨。
由于巨量的冲击,单层石墨烯的收购价,在这段时间,是从3000元克跌到了1300元克左右,出于星耀科技,是边生产边卖的。
均值售价,在1800元克上下。
换算下来。
刨去成本、人工,连同部分用于快充导线、充电桩的自用,王耀的星耀科技,保守估计——是净赚1500亿!
有点叼哈。
不过,这是在最初,“一个人”开心吃独食的时候。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收益是会直线下降的,直到找到一条“平衡线”,才会重新归于稳定,不是太波动了。
说回来。
星耀科技这种出售。
在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直到后面,这量是越来越大,极大的影响了价格,以及供需的关系,才引起了这一行业内的人重视。
本来,他们以为,星耀科技是从某种渠道,意外获得了一大批单层石墨烯。
可临了,以他们官网的公告,对方话里话外,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他们有专门量产的机器。
好家伙。
这个消息一放出。
绝大多数人是不信的,甚至嗤之以鼻!
在他们看来,这种高科技材料,能大规模生产可能性为零。
却还是有人相信的。
比如说。
同在东海市的某家小企业。
他们的老总,名叫郑祚年。
在得知消息后,抱着“试一试又不会怀孕”的心态,打电话联系到了星耀科技,说想要购买这样的一台机器。
结果。
很快便得到了答复。
翌日,在工厂里,徐昌和郑祚年,二人是一边走着,一边在有说有笑的聊着天。
“徐经理,你们真有这等机器?”
“自然。老话说得好,眼见为实。待会,郑老板自己看了,就会彻底相信的。”
“也是。可这价格……15亿,是不是太贵了一点?”
“贵?不不不,是便宜的很!郑老板,你要知道,我们的机器,单层石墨烯的日产量,保守估计在65公斤以上。以现在的价格,一天就是8000万进账。就算目前这个价格,伴随时间推移,还会跌。可你把机器买回去,开足马力生产,一个月绝对能回本。之后,再生产就是纯赚了。
郑老板,你不要短视。悄悄告诉你,这个15亿,还是打折之后的价格。本来,按照我们老总的意思,这机器,没个20亿绝对不卖。可郑老板,你是第一个顾客,第一个相信支持我们星耀科技的,我便做主,适当给你一点优惠。”
“那就多谢徐经理了。”
面上,郑祚年这般说道,心里还是狐疑,甚至有点骂骂咧咧的。
等真正看到机器。
看到那货真价实的单层石墨烯,被生产出来,郑祚年这才相信了七八分。
最终,在一番挣扎后,郑祚年用东拼西借,弄来了15亿,买下了一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见王耀没有在巨大利益面前犯傻,徐昌长舒了一口气。
接着,徐昌再问:“那王总,你有什么规划?”
“说来简单。首先,我们先捞上一笔。接着,再开放市场,对同行业的出售这一机器。售价嘛……十亿、二十亿、三十亿的,都可以。这、就相当于,我们在自己吃的同时,还分给了大家每人一点。却又从中,拿回一点回扣,赚两份钱。
如此,我们是没有全占,可保守估计,却也能拿下一半,乃至是一半多。”
洋洋洒洒,王耀说出了这么的一长串。
徐昌一听。
觉得应当可行。
开玩笑。
事实上,王耀这一套“组合拳”,在其他行业,已经有过实际的运用、切实的案例。
比如说——互联网行业。
为此,还有一个专有的学术名词,叫做头部效应。
说得简单直白点。
伴随着发展,一个行业的前三,将占据这一整个市场的50%以上。
当然。
相较而言。
王耀要来得更狠一点。
毕竟,别人是三家,他只有旗下的一家——星耀科技!
主意既定。
接下来,便是按部就班的发展了。
两个星期过去。
第一台样机,被生产了出来,头三天单层石墨烯的产量,分别为——67.2公斤、71.9公斤和69.3公斤。
差距不大。
平均下来,是69.47公斤,非常接近70公斤!
由此可见。
王耀最开始,脑子里粗略计算,还是太低估了。
往后走。
样机没有什么问题。
利用这半个月,流水生产线,在一众工人们的同心协力下,差不多是一条一条的布置好了。
还是那句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准备工作就绪,日后的生产速度,便大大的加快了。
结果。
两个月下来。
初期一百台,造了八十七台。
所生产的单层石墨烯总量,也达到了可怖的……111.5吨!
对。
你没有看错,单位是吨。
由于巨量的冲击,单层石墨烯的收购价,在这段时间,是从3000元克跌到了1300元克左右,出于星耀科技,是边生产边卖的。
均值售价,在1800元克上下。
换算下来。
刨去成本、人工,连同部分用于快充导线、充电桩的自用,王耀的星耀科技,保守估计——是净赚1500亿!
有点叼哈。
不过,这是在最初,“一个人”开心吃独食的时候。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收益是会直线下降的,直到找到一条“平衡线”,才会重新归于稳定,不是太波动了。
说回来。
星耀科技这种出售。
在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直到后面,这量是越来越大,极大的影响了价格,以及供需的关系,才引起了这一行业内的人重视。
本来,他们以为,星耀科技是从某种渠道,意外获得了一大批单层石墨烯。
可临了,以他们官网的公告,对方话里话外,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他们有专门量产的机器。
好家伙。
这个消息一放出。
绝大多数人是不信的,甚至嗤之以鼻!
在他们看来,这种高科技材料,能大规模生产可能性为零。
却还是有人相信的。
比如说。
同在东海市的某家小企业。
他们的老总,名叫郑祚年。
在得知消息后,抱着“试一试又不会怀孕”的心态,打电话联系到了星耀科技,说想要购买这样的一台机器。
结果。
很快便得到了答复。
翌日,在工厂里,徐昌和郑祚年,二人是一边走着,一边在有说有笑的聊着天。
“徐经理,你们真有这等机器?”
“自然。老话说得好,眼见为实。待会,郑老板自己看了,就会彻底相信的。”
“也是。可这价格……15亿,是不是太贵了一点?”
“贵?不不不,是便宜的很!郑老板,你要知道,我们的机器,单层石墨烯的日产量,保守估计在65公斤以上。以现在的价格,一天就是8000万进账。就算目前这个价格,伴随时间推移,还会跌。可你把机器买回去,开足马力生产,一个月绝对能回本。之后,再生产就是纯赚了。
郑老板,你不要短视。悄悄告诉你,这个15亿,还是打折之后的价格。本来,按照我们老总的意思,这机器,没个20亿绝对不卖。可郑老板,你是第一个顾客,第一个相信支持我们星耀科技的,我便做主,适当给你一点优惠。”
“那就多谢徐经理了。”
面上,郑祚年这般说道,心里还是狐疑,甚至有点骂骂咧咧的。
等真正看到机器。
看到那货真价实的单层石墨烯,被生产出来,郑祚年这才相信了七八分。
最终,在一番挣扎后,郑祚年用东拼西借,弄来了15亿,买下了一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3/13605/50352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