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有些事必须要去争

推荐阅读:穿书后我在傅少怀里撒个娇请叫我超人吧全能极品医圣姜六娘发家日常我靠穿书拯救世界东京恶人恋爱日常我真的只想活过末日啊盛唐崛起战神王爷是妻奴死亡高校

    胡翊就在帅帐外站着。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李文忠穿好盔甲,从内走出。
    看到胡翊时,李文忠有些诧异,“一夜没睡啊?”
    七日赶路2400里,就前夜到达时,胡翊睡了个囫囵觉。
    再加上昨晚又是一夜没睡,胡翊那两只眼睛肿的很明显。
    李文忠扯着胡翊往营外就走,道:
    “既然来了,陪我去巡营。”
    “大帅。”
    胡翊的话,已到了嘴边。
    李文忠打断他道,“叫二哥,没人的时候叫什么大帅,显得生分了。”
    胡翊只得改口道,“二哥,我有件事不明白,想来问你。”
    李文忠点了一下头,拉着胡翊边走边道:
    “先巡营,话后面。”
    巡视了一遍营寨,又去检查水源地。
    李文忠的检查十分仔细严格,力求抠到每一个细节处。他告诉胡翊为何要在隆兴寺扎营,又将扎营之法传授给他,了许多行军细节上的事。
    胡翊心里虽然憋着事,李文忠教他的这些东西还是要学的,从这些行军的细节当中,胡翊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
    行军打仗,很多时候并非是看对方的智计是否出众,只要能做到少犯错,便已经具备独领一军的能力的。
    巡过一遍大营,日头已经高高的升起来了。
    李文忠这才同胡翊讲话,起了昨晚的事:
    “心里憋着事呢吧?你昨夜出营,我就知道了。”
    胡翊身为监军,算得上是军营中的二号人物,他的行踪李文忠自然是知晓的。
    胡翊就道:“二哥都知道我要问的事了,想必是能够给我一个答复的。”
    李文忠却没有直接给出答复,而是问了胡翊几个问题。
    “我先要你去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军驿站有多少马匹?每日损耗跟消耗是多少?驿兵每日可行进多少里地?”
    李文忠又道:
    “听你昨日在伤兵营忙了一日,那就再了解了解伤兵营,去问问医官还剩下多少药材?户部每次能补充我们多少药材?把这些都问清了,你再回来找我吧。”
    面对李文忠忽然提出的问题,胡翊只能去找陈龙了解情况。
    军驿站的事,陈龙是知道的,当即告诉胡翊道:
    “姑父,军驿站有大驿、中驿和驿,咱们主帅的中军自然用大驿,有驿马120匹。”
    从陈龙的介绍,胡翊有所了解。
    大驿有驿马100—120匹,主帅中军大营才可配备。
    中驿有驿马50—60匹,适合副帅行军时候携带,彼此互通消息。
    驿有驿马20—30匹,一般像先锋营中所用。
    李文忠帐下副帅是廖永忠,就是将韩林儿沉江的那个人。
    前锋现在是傅友德,作战勇猛,战绩卓著。
    每日的损耗,大概是每匹战马一日15斤草料,驿兵运送时每日3斤口粮。
    就拿中军的大驿来,每日送往徐达、常遇春军中的信件便有许多,还要和傅友德、廖永忠等人联络。
    身为主帅,李文忠每日要回信、下达新的命令送往各地军中,又要上书向皇帝奏报军情,此外可能还要催促六部、提前支会各州府,另外还有许多护送物品等重要的杂事算在其内。
    这样算来算去,每日那120匹驿马几乎都不得空,常常还要抽调军中战马加入消息的传递当中。
    陈龙又道:
    “驿马大都是从军中退下来的,脚力慢,负重也轻,咱们的驿马能驮150斤,每日行进30-40里地,若是紧急军情当然就要用快马了,否则的话,就要紧着打仗的骑兵们率先挑选良马。”
    这倒也对。
    如此算下来的话,一个送信的驿兵,体型必须要瘦,若是赶的路程远一些,还需要自身携带足够的干粮和马料。
    先不论成本,把这些重量加上去,一匹驿马驮载的重量就极其有限了,至多不会超过40斤。
    单单是送信,信件一类需要装进竹筒之中,规避极端天气,再加上体积的考虑在内,一个驿兵身上只携带书信的话,百十来封便已到了极限。
    一次大军伤亡下来,堆积几千封家信,如何送回去?
    何况士兵们家乡分散在各州府,行程和距离都极远,中途的补给又是问题,这些加起来就很难了。
    胡翊经过了解,已然知道了李文忠的苦心。
    随后和陈龙又去了趟伤兵营,了解药材给养的事。
    老医官给出的答复是,户部运送的药材给养很少,不足每次战后所需药材总量的一半。
    这还是因为李文忠的地位摆在那里,没有克扣的前提下。
    不然那些将帅们人人都多抢一份,轮到别人时,便会少一份。
    归根结底,户部也没招儿,大明今年才开国,元大都还未攻破,连年的战事杀到如今,百姓们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正因为许多地方已经变成无人区,朱元璋才要强行把人迁过去,发展壮大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得要有人,有人才能做事和提升。
    战乱下来死伤惨重,饥饿导致的大量黎民死亡,粮食都不够吃,何况是种药材了?
    药材产量上不来,军中医疗资源不足,便只能区别对待。
    自然是优先治疗那些轻伤和重伤之人,对于致死伤者就放任自流,给点金疮药,命硬能扛下来的,再给他们治伤。
    命不够硬,那就怪命不好,怪不得人了。
    听闻这些事后,胡翊更加体会到打仗的残酷。
    以往只知道打仗很苦,现在亲身经历后,才知道真正到底有多苦!
    偏偏受到诸多限制,没有办法去改善。
    李文忠作为三军主帅,需要时刻权衡利弊,对于致死伤兵们放任不管,看似很残忍,可又不得不如此做。
    烧家信也是一样的道理,归根结底,是因为资源不足。
    拧巴的点就在于这里。
    朱元璋下的命令没错,战场放弃同伴者,斩!
    这更不会有错。
    困于环境和周边因素,李文忠他们只能做出抉择,牺牲作用最的那批人。
    但是对于那些被牺牲掉的个体们,命运又是多么不公啊?
    没有人想死,大家都想活!
    只是最后,却被选择性的放弃掉了……
    胡翊心中暗暗想着这些事,一开始他陷入到两难境地。
    可是后来,忽然发觉了问题所在。
    “选择是错的,他们的选择是错的!”
    胡翊突然明白了,军中的驿马闲不下来,战时没有资源去运送伤兵们的家信。
    但这是焚烧信件的理由吗?
    战时不行,那战后呢?
    为何就不能将伤兵们的家信暂时封存,留在某地,等到战后驿马闲置下来了,再将这些家信送回去?
    班师回朝之际,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空着手回归,为什么就不能每个人身上带些东西回去?
    困于环境和内外部因素,受到许多限制。
    但这些事绝对不是没办法解决的!
    而要解决这些事,便需要去争取。
    胡翊的双眼忽然变得明亮起来,有些事要去争!
    不争,得不到,也改不了。
    但是争了,就有改善的可能。
    争!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3/13052/48864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