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二十四章:天象诛朱棣,沈万三孙子押注朱棣!

第三百二十四章:天象诛朱棣,沈万三孙子押注朱棣!

推荐阅读:顾倾城京澜辰万界交易直播间从火影开始的水雾刺客你是我一的N次方爽文男主刺杀计划开局签到捡破烂成神系统萌宝速递,爹地是大佬绝世皇太子重生东瀛当和尚快穿之末日奇妙屋

    洪武十一年。
    九月末。
    丰收时节。
    皇宫似乎都弥漫着一股麦子、稻子香甜。
    临近傍晚。
    天边出现一圈红霞,红霞圈子缓缓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散,红色圈子,仿佛要把天包围,引得宫人,六部官员纷纷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天象?”
    “从未见过如此天象,日时分,即便天边出现红霞,也只是在西边,眼下,一圈红霞,包围整个天空。”
    “是不是要有刀兵之祸?”
    “我朝陆地上被元朝余孽包围,别忘了,马上就要出现一个四海之主了!”
    “上天在示警!”
    ……
    刘伯温站在同僚中间,耳闻议论内容渐渐变味,不由微微皱眉。
    余光看向御书房……
    ……
    御书房内。
    “皇爷,朱状元一行人进入江浙后,下榻周庄沈园……”
    蒋瓛站在御案前,低眉臊眼汇报着,悄悄窥探朱元璋。
    他这算不上告状。
    时刻汇报朱四郎行程,本来就是皇爷叮嘱的。
    太孙也在队伍中。
    不光皇爷关注。
    太子爷也十分关注。
    沈万三的周庄沈园,绝对是大明朝官场禁忌话题。
    朱四郎途径江浙,竟敢堂而皇之下榻沈园。
    虽未刺探到朱四郎接触沈家有什么目的。
    但也不难猜测。
    大概率,是想要沈家支持他组建私兵。
    养活两万人兵马,把朱四郎切片卖了,都不够!
    朱四郎这回可犯忌讳了!
    ……
    “燕王离开周家时,沈家三房长孙沈至,及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亲自陪同燕王去福建……”
    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捣鼓着十几个麦穗、稻穗。
    双手搓穗子,将里面的稻子、麦子搓出来,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脸上露出笑容,“按照估算,老四他们现在应该到哪儿了?”
    这都无法引起皇爷警觉?
    蒋瓛倍感打击同时,忙答道:“禀皇爷,按朱状元一路行程估算,现在应该进入福建境内了。”
    “咱知道了,下去吧。”
    蒋瓛十分失低头,“是。”
    领命后,转身离开,‘皇爷不在意,就不信太子不在意!’
    这段时间,每次向皇爷汇报后,他还会向太子汇报一次,关于太孙的消息。
    也顺带汇报朱四郎一举一动。
    朱四郎犯忌讳之事,一次不够,积累多了,可就未必。
    蒋瓛走出御书房,就注意到远处,百官全都站在官衙外,指着天边指指点点。
    看向天边一圈红霞,微微皱眉,“朱四郎走了,这些人都变得好雅兴了。”
    声嘀咕一句,走出几步,突然顿足,往六部官衙方向狐疑看去。
    略微琢磨,改变方向,直奔百官。
    ……
    片刻后。
    蒋瓛步履匆匆,去而复返。
    依旧在摆弄稻麦穗子的朱元璋,听到脚步声抬头,见蒋瓛脸色凝重,匆匆折返,微微皱眉,“发生什么事了?”
    “皇……皇爷,您快去外面看看。”蒋瓛指着殿外,上气不接下气道:“外面出现了十分奇怪的天象,六部诸位大人,都在议论……”
    朱元璋皱眉,往外看了眼,起身……
    蒋瓛见朱元璋从身边经过,忙跟上,暗暗窃喜。
    他不得不佩服这群文官。
    的确够阴够毒,够无耻。
    若非多了个心眼儿,悄悄凑过去偷听,就错失了这次机会。
    天边一圈红霞,本来挺好看的景象。
    在这群文官口中,就成了凶兆。
    还能自圆其,把朱四郎牵扯进来。
    ……
    蒋瓛一路窃喜,跟着朱元璋来到御书房外阔地。
    “百官都在议论什么?”
    朱元璋的声音,打断蒋瓛窃喜思绪。
    回神,忙回答:“诸位大人这种天象从未见过……”
    朱元璋脸色不由变冷。
    北元势力陆上包围大明。
    四海之主海上包围大明。
    将来大明陆上、海上,全都处于刀兵战火中?
    眼前的天象,真该这样解释?
    还是,某些怀恨老四的人,假借天象,针对老四?
    ……
    蒋瓛偷偷看着朱元璋,‘这种事情,肯定不可能一下子让皇爷不喜朱四郎,或许,能在皇爷心中扎下一根刺!’
    “去,把刘伯温、李善长,及钦天监官员找来!”
    ……
    福建。
    铜盘山。
    临近傍晚,朱棣一行人行至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选择就地扎营。
    营地内众人,同样被天象所吸引。
    “师娘,好漂亮!”
    “太好看了,这是欢迎咱们来福建吗?”
    ……
    一群在营地内玩闹的孩子们,仰头看着,发出连连惊呼。
    “燕王,天现异象,这是福建都在欢迎燕王到来,往后的福建,肯定如着漫天红霞,红红火火。”
    朱棣身边,一文士拿着折扇,笑着恭维。
    徐增寿、徐膺绪对视一眼,声嘀咕一句‘马屁精’。
    沈家这个女婿,拍了姐夫一路马屁。
    沈至瞥了眼姑父,羞愧的要死,真不知大伯、二伯、父亲为什么要让姑父跟来。
    讨好燕王,也不该这么赤裸裸。
    这样只会让燕王轻视沈家。
    以为沈家都是一群阿谀奉承之辈!
    朱棣注意到沈至的动作,笑问:“沈先生,你呢?”
    沈至忙笑道:“我与姑父看法不同,中间的天,就是咱们大明,红霞圈子不断扩大延展,代表着,随着燕王南下对付倭寇,将来太子北征灭元,我朝疆域,将扩大,我大明国运,将红红火火!”
    朱棣不由笑了。
    一个自然现象罢了,但姑父、侄子的解释,高下立判!
    其他人还在外面欣赏。
    朱棣转身折返主帐。
    沈至、顾学文相视一眼,忙跟上。
    朱棣见两人跟进来,座后,笑着指了指两侧蒲团。
    等二人座后。
    朱棣略作沉吟,笑道:“沈先生,令祖父被发配到云南,跟张三丰学道去了对吗?”
    途径江浙,怀着好奇,顺势去了周庄沈园。
    沈家的确富可敌国。
    一个沈园就可见一斑。
    老头子和沈万三这段历史公案。
    有各种版本。
    有版本记载,老头子登基,沈万三已死。
    有版本记载,老头子对沈万三及沈家极尽残忍。
    他了解的大明。
    沈万三的确被发配云南。
    沈家也的确帮着筑城,劳军。
    不过父皇对沈家也不错。
    沈至的两个堂兄,沈森被封为广积库提举,沈玠被封户部员外郎。
    沈家可是商贾之家。
    按大明的规矩,根本不能为官。
    沈万三发配云南,那是沈家资助张士诚对抗朝廷,沈万三在江浙地区,影响力很大。
    这种情况,任何皇帝都会这样做。
    换他,他也不会让沈万三这样一个,极其不稳定因素,待在江浙。
    甚至为了省事,直接一刀杀了。
    当然,他也不是为老头子开脱。
    江浙地区的税赋的确太高。
    但类似好侄子朱允炆登基后,在江浙地区,推行和天下一样的税制,也不可取。
    朝廷要平衡地域间贫富差距。
    必须通过税制调节。
    老头子对江浙地区施行高税赋政策,也没用于自身享乐。
    江浙百姓有理由恨老头子,但天下人没理由。
    ……
    沈至、顾学文脸色均都大变。
    朱棣瞧见后,收敛思绪,笑着安抚:“放心吧,此事陛下早知道,若是找你沈家麻烦,早找了。”
    这件事,是前锦衣卫头子毛阿六告诉他的。
    沈家现在有点像惊弓之鸟。
    “我提及令祖父,并非想追究什么,只是想你沈家发家史……”
    沈家也是躬耕起家。
    元朝时期,沈万三父亲带着族人迁徙至周庄,在周庄垦荒。
    他们下榻周庄沈园时。
    还参观了沈家阡陌纵横,成片成片水田,以及让人震惊的几百亩桑林……
    沈家几百个装的满满的粮仓,更是把孩子们惊呆了。
    沈家的农田建设,搁在后世,都有可取之处,通过细致参观,他也学到了很多。
    实话。
    对于如何发展农业。
    别看他提出乡土村社。
    可也就是个半壶水。
    大方面的事情了解,但很多细微处,就了解很少。
    种地也是门大学问。
    他在土桥村种两年地,最多只能算是入门。
    “朝廷并非不能容忍伱们这些巨富之家,只是希望你们这些巨富之家,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就好像,令尊及两位叔伯,愿意在周庄,帮助周庄百姓建设乡土村社……”
    沈家承诺,帮助周庄百姓,建设乡土村社,是此番下榻沈园的又一收获。
    沈家攀交他。
    同时愿意帮助周庄百姓建设乡土村社。
    是害怕、不安,想通过这种举动,换沈家平安。
    于是,他就顺水推舟。
    沈家带头在江浙,无偿帮周围百姓搞乡土村社。
    周庄百姓受惠都是利。
    在江浙地区,产生广泛影响,才是大利。
    ……
    沈至渐渐放松,余光暗暗打量朱棣,这位燕王的事迹,已经传到了江浙。
    他没见过太子。
    但就连父亲、大伯、二伯都私下评论。
    这位有人主之相!
    瞧瞧现在的这番话,听起来就让人十分信服。
    “殿下。”趁着朱棣停顿,沈至忙开口:“我沈家一定帮周庄百姓,建好乡土村社,并且,沈家绝不入股乡土村社,跟随殿下出发前,家父曾感慨,我沈家躬耕发家史,其实与殿下的乡土村社十分类似。”
    “只是殿下的乡土村社,愿意惠及不同姓氏之人,而我沈家没殿下的胸怀,只是沈氏一族受益罢了……”
    朱棣不由笑笑。
    这沈至又在不动声色拍马屁。
    不过,也到点子上了。
    沈氏一族当初也是集中人力物力躬耕积累财富。
    乡土村社的本质内核,也是集中人力物力。
    “此番你随我去福建开办海贸,也希望你能引入乡土村社一些要素,比如,每个雇工,在拿报酬同时,是否也应该拥有分红权?”
    ……
    沈至大伯、二伯家,都有人在朝廷效力。
    大房、二房对他热情有余,却保持一定距离。
    显然,也是听,有关大哥和他那些谣言。
    沈家三房之主,沈至的父亲沈旺,把长子沈至塞到他身边。
    沈家希望多一层保险。
    他顺势就答应了。
    沈家以前就是大海商。
    沈至懂海贸,这对于建安县、闽县,乃至辐射整个福建,都十分有利。
    其次,沈家虽然现在不敢参与海上走私。
    但沈家和海盗打过交道,并且有很深渊源。
    逃窜到海上的张士诚残部,沈家都能上一两句话。
    这一点,对他有大用。
    沈至好奇询问:“殿下,所有人都拥有身股?”
    沈家也会给雇工身股,不过只有掌柜这个级别才有。
    其他雇工可没!
    可听这位殿下的意思,普通雇工似乎也应该得到身股。
    “对!”
    朱棣笑着点头:“对一些兢兢业业,表现良好、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雇工,也应该予以身股,这就是对你过的,巨富者,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他很欣赏,后世某个企业的利益分配模式。
    现在只是拿沈至在福建开设的商行做实验。
    如果可行,且总结出一套,符合这个时代的经验。
    他就会向父皇、大哥上奏。
    皇权天下,商业模式怎么搞,就是皇帝一句话!
    不遵从,赶尽杀绝!
    如果能适当时候,以这种商业模式,为大明商业松绑。
    一定会有利刺激乡土村社,向更高等级发展。
    乡土村社生产的粮食、棉布、以及未来还会出现的桌椅板凳、箩筐、瓷器……
    等一系列产品。
    需要一群人把这些物品流通起来。
    在土桥村,他只是一个村长,做不成一个县域的全局配套联动。
    现在做了县令,并且还握有海贸权,条件已经成熟。
    如果父皇和大哥,不接受他这套。
    那他就去东番搞!
    乡土村社+这种雇工持有身股的商业模式。
    能不能成,他还不知道。
    但感觉,很有搞头!
    ……
    这一夜,朱棣和沈至、顾学文谈了很多。
    从朱棣帐中出来。
    沈至、顾学文回到帐内。
    睡下后,沈至如同烙饼子,翻来覆去睡不着。
    “景初,怎么了?”顾学文被惊动,好奇询问。
    沈至起身,点燃灯烛,看着顾学文:“姑父,我感觉燕王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并且,或许会开创一个全新时代!”
    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商业模式。
    他不知燕王最终能不能做成。
    或许,大明掣肘太多,燕王也不是做主之人,成不了。
    可如果燕王去东番,自己的地盘,自己绝对做主的情况呢?
    若是这等划时代的文治,取得成功。
    再配合燕王的武功!
    燕王的光辉将笼罩四海!
    彼时,恐怕中原都会眼红。
    “姑父,我想让你回周庄,把燕王今晚的话,转达父亲……”
    顾学文听着听着,面露惊色,“景初,你想把整个三房,都绑在燕王身上?”
    “朱四郎能不能在建安县立足,现在都未可知!”
    福建很多人并不欢迎朱四郎!
    “别看朱四郎是皇子,可我很怀疑,他此番初来福建,可能就会吃闭门羹!别忘了,福建这些豪强,和海盗的关系!”
    沈至皱眉。
    现在这个时候,更应该下重注!
    顾学文察觉沈至心思,忙劝:“等明天到了建安,看看情况再如何?”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来想从沈家写,可又感觉冗余,修改了好几遍,也不知怎么样。
    换新地图,写的慢了点,求大家原谅。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2/12968/48731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