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诸国演武

推荐阅读: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多重宇宙的修炼人生长命酒师一见燃情,厉少强势锁婚演员从向往开始灵宠创造模拟器我一定能成功入侵世界少夫人的嘴巴开过光绝世武神左尘罪恶不赦

    长安,西城门外,旌旗林立,甲士列阵。
    千街空巷犹盼首,大百官俱相迎。
    天子车驾驻于驰道,六匹纯白的高头大马威武雄壮。
    想当年大汉初立之时,高祖出行尚且凑不出六匹杂色的白马,经由文景之治后,到了此时,大汉王朝国力鼎盛。
    无数百姓站在羽林、期门二军身后翘首以盼,想要一睹这支使团的风采。
    “诶!听了吗?这次伴随使团而来的,还有前来建交的大宛人。”
    “大宛人?好像是他们都是金发碧眼,肤白如痨病之人,当真是神奇啊,天下竟然还有如此奇特之人?”
    驰道两侧围观者甚多,羽林、期门二军如绷紧的弓弦,丝毫不敢懈怠,而笔直站立在车驾之上的刘彻却是不以为意。
    或者,这本身就是他有意而为之。
    项羽当年定都彭城时,有一句话的深入刘彻之心。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如此一个宣扬大汉国威昌盛的大好祥瑞,若是不能与民同享,广传郡县与诸侯各国,岂不正是锦衣夜行?
    嗯,特别是在当下,大汉上下一心,决意与匈奴人势分高下生死的时候,西域的使团便如虎狼之药,能极大的提振士气与民心。
    “主父偃,你使团来信,是要在入城之时展现西域诸国的联军风采?此为何解?”
    如今的主父偃虽是中大夫,可由于近年来为天子削藩,颇有几分当年董仲舒罢黜百家时的青云之兆,故而能伴驾君前。
    “陛下,臣亦不知,不过臣以为,此为大善之事。”
    “西域诸国越是展示强盛,岂不越是承托我大汉之声势烜赫?”
    “哈哈哈,言之有理!”
    刘彻不怒自威的大笑起来,心中对着张骞的回归也越发迫切。
    等待途中,侦骑不断往返,回报着使团的行程。
    同时也是在封禁西城门驰道内外,避免出现冲撞车驾,阻塞城门的乌龙。
    等众人终于见到远处密密麻麻的黑点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心中大喜,开始赞扬大汉,赞扬陛下天威。
    使团车驾靠近,左右各出两骑白身青年,朝着天子驾前缓缓行来。
    “大汉白身,赵德邦,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安,大汉万世!”
    刘彻低头看向跪伏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赵德邦,虽未多言赘述,可气势十足的眼神,已然让这位沙场悍将忍不住手心发汗,将额头伏得更低。
    “你是匈奴人?”
    “不!陛下,人体内流淌的是诸夏之血,人是汉人!是大汉的子民!”
    刘彻先是一愣,看向身后影影绰绰,穿戴着甲胄的联军,又看了看做汉人庶民打扮的赵德邦,心头明悟。
    “汝何名?”
    “回陛下,德殷先人,勿忘故邦,人赵德邦!”
    “我听过你的名字,军报里,冲击龟兹王廷,抵御浑邪王冲阵,就是你在指挥盾阵,你很不错!”
    “汉民赵德邦,起身叙话!”
    “诺!”
    赵德邦喜不自胜,感激的眺望了一番孟焕,能有面圣表现的机会,天子一句汉民,已胜过千言万语的解释。
    “陛下,西域诸国慕我大汉隆威,今日欲献礼阅兵,请陛下成全!”
    “准!”
    “乌孙军阵,出列!!!”
    “演武开始!!”
    “咚!咚!咚!”
    战鼓隆隆,号角呜咽,乌孙军阵脱离兵团,开始在天子驾前做起迂回的圆形阵。
    不少控马娴熟者,甚至还开始各种藏身马腹,脱手骑乘的绝技,引得百姓们纷纷叫好。
    唯独羽林、期门军不屑一顾。
    刘彻皱紧了眉头,偏过头对着身边的羽林令陆恢一阵耳语。
    “啊?陛下!!不可啊!”
    一声惊呼,吸引了周身王公大臣们的注意,纷纷转身望来。
    “乌孙人出生就在马背上生活,若无弓箭骑射,那和拔了牙的老虎有何区别?”
    “赵德邦,我让羽林军在西边放置了一些草人,让他们拉弓,给朕展示展示,什么叫做骑射!”
    刘彻一席话,顿时震惊四方,劝阻者不知凡几。
    “陛下,刀剑无眼,天子岂能坐于危楼之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哼!将士们且能在草原上与匈奴人厮杀,朕为天子,岂能连使臣之军都畏首畏尾?勿要再劝,诸君听命行事。”
    赵德邦见天子之命坚决,也不好什么,只得拱手拜倒,信誓旦旦的承诺。
    “有我家将军,陛下尽管放心,但有流矢,赵德邦愿为陛下之盾!”
    “拉弓!”
    “引箭!”
    “发矢!”
    三声令下,乌孙军阵没有丝毫迟疑,纷纷从背上取弓,目光死死望着草人。
    西侧骑兵发矢,然后逆时针前行,每一位移动到西侧的骑兵,都紧随军令,一波一波,如飞流而下的瀑布,箭如雨下,连绵不绝。
    刘彻未曾喊停,他们便一直攒弓飞矢,直到箭袋射空,草人身上挂满了箭矢,方才作罢,朝着东侧退去。
    “去病,你不是常以善骑射自居?观之乌孙骑射之术,可识得何为精兵矣?”
    刘彻面上笑吟吟,笑着对身侧倨傲的少年问道。
    少年霍去病,自幼便精于马上刀枪弓弩之术,被刘彻誉为虎子,带在身边,既是外甥,也如门徒。
    此时不过十三岁的霍去病看着退去的乌孙人没有一味的鄙夷,反而是面露精光,仿佛看到心爱的玩具一般,指着这支军队道。
    “陛下,骑射之术是胡人的天赋,我真正欣赏的,是让这群散漫的胡人,能如臂使指,熟稔的变幻战阵,如冒顿一般,令出发矢,令止而回。”
    “乌孙固强,可统帅乌孙之人更强!”
    刘彻喜笑颜开:“哈哈哈,很好,这些年让你学习兵法韬略,你倒也没白费朕的一番苦心。”
    见着陛下与少年同时望了过来,赵德邦也是急忙为自己的兄弟怒刷存在。
    “陛下,乌孙本就散漫,能有如此阵势,全赖我玄甲寨首领孟焕,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才有蜂腰关大捷!”
    面前区区心思,刘彻也不点破,大手一挥,示意联军继续。
    往后便是诸国联军军阵,只是见过乌孙精湛的骑射之术,这些人,大多数已经只是看个热闹,让旁观的大臣与百姓们知道,在西域还有这么多,多姿多彩的国家。
    直到最后压轴而出,声势瞬间达到顶峰。
    金发碧眼,白肤高鼻的大宛人上阵,独特的龟甲阵形象,将军团护卫得严丝合缝,才算是让刘彻,以及其他诸将领严阵以待。
    不怕敌人精锐,只要军纪散漫,不成规模,不成文明,哪怕敌众我寡,诸夏都不惧之。
    正如匈奴之势,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
    纵使匈奴人百战百胜,自冒顿单于以后,也再未有过匈奴人南下过陇西、上谷之地的经历。
    其中很大的因素,便有几分匈奴人逐利,各部族之间征战亦不休的原因。
    如今大宛军阵出现,百姓们还在嗤笑番邦无勇,而明眼人,已经开始探讨起破阵之法。
    “赵德邦,此为何阵?可是孟焕所创?”
    “不敢欺瞒陛下,此为龟甲阵,非我家首领所创,而是罗马人特有。”
    “罗马?何为罗马?”
    刘彻重新拿起张骞所呈陈表,反复点读着其中三十五加一国的名录,确信自己未曾发现罗马之称。
    “罗马之事,首领最为清楚,人只知皮毛,更西之地如我诸夏春秋,有一国曰罗马,如周之横,扫灭诸国,其域之广堪比大汉,兵锋所向可抵匈奴。”
    “而大宛国,便为罗马之后,其政其军,无出其右!”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2/12515/48069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