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抚仙幽香仙侣家,凶涛绝岭遗古刹(2)
推荐阅读:神话降临:我真的只是小说家、长歌当宋、极品农夫、网游之全球在线、凡人修仙:真实的修仙界、某美漫的祖国人、科普精灵,我缔造了新时代!、末日惊华、凡人修仙:我能穿梭万界、我在诡异世界修仙那些年、
第一百六十九章:抚仙幽香仙侣家,凶涛绝岭遗古刹(2)
“你——父亲?”白诺城神色微震,似乎被吸引了注意力,点点头:“嗯。”
暴雨惊雷的殿门口,朴素的乡人历经艰辛将年幼的顾惜颜辗转带到禅寂寺,一路上尽见可怖。石阶上、广场上、环廊下……横尸遍野,鲜血在暴雨中汇入河流,殷红一片,惨状如坠地府。
殿外惊雷暴雨,转轮藏殿里豆焰黄灯,依稀可辩有一人坐在居中的蒲团上,周围坐着十几个中年和尚,虽然有些身上有伤,但是依旧法相庄严。北方居首是一位白眉灰袍老僧,个子中等,消瘦如岩,形容枯槁,但阖眸如眠,远远看去仍觉慈眉善目。
“恨妒嗔怨远比慈善恩舍更加坚韧刻骨,所以其实人生来即恶,世间无人不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
顾惜颜愣愣地望着寺门外的暴雨,将刺痛的回忆如旧书一页页重新揭开:“这是我听见我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那天的雨,就像今天这样。”
“这……这便是父亲?”
在顾惜颜的记忆中,那个素未谋面的父亲,对他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母亲的描述,母亲在弥留之际说起第一次在芦风细谷中见到她父亲那时候的场景。
当时正直盛夏,日上三竿。骄阳炙烤大地,唯河风轻柔,最抚人心。满谷飘飞着白色的芦苇花,如絮如雪。
她是郡里采诗官,每年有三个月被任命去周游各地,听风采诗。彼时她赤足挽袖,摇桨泛舟,正直灵泉枯竭、一筹莫展之时,忽听芦苇深处,有人吟唱:
翠微峰上云霞烟,天尊半边我半边。
图醉疏狂日三竿,鸾在水,鱼在天。
欲可眠,尤可眠。
哈哈
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她峨眉舒展,循声摇桨抵近。几经婉转,层层芦苇过后,只见一男子敞开半幅洗得灰白的衣襟,正懒洋洋躺在一头熟睡的青牛背上,嘴里衔着根尺许长的青嫩芦苇枝,腰间吊着酒葫,双眸微阖,赤足摇头。
她嫣然一笑,灵意迸发如涌泉,当即赋诗一首:
狭舟细谷日三竿,无酒无韵意兴残。
清音妙曲江风里,使得偶然亦潸然。
挽袖破浪逐小船,峨眉一展望江畔。
呵呵
非是太上自在天,原本梦稳夏正酣。
四十余年,故人双绝。此芦风细谷之对,亦绝。
她清楚的记得,她母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虽然重病已沉,但那一刻枯黄的脸上却如同被春光抚慰,那是她从未见过的温柔舒愉。
“我和莲姨甚至以为我们来错了地方,找错了人。”顾惜颜玉容低垂,神色凝滞,嘴里喃喃低吟,似喁喁自述,“他们若是同一个人,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样?”
“若世间有佛,何以有魔,何以有我?”他抬起头,双眸赤红如兽眼,眼白里密布血丝,在昏暗的殿里显得分外恐怖,“和尚们,佛在何处?”他声音虽小,却仿佛有种异能,如同静夜之中在你耳边低声诉说。
“佛不在外,佛在自心。若心有佛性,则一切声色是佛,一切……”话语未尽,只看殿里银光一闪即失,西南角一和尚顷刻间被剑光透体,血瀑喷涌,刹那间几个周围的僧侣都是怒而起身,拳头崩得咯咯作响,作势要斗,却见老和尚阖眸不语,似乎又不敢发作。
此时忽听殿中响起奇音,似群蝶飞舞,嗡鸣不绝,众僧循声细看,原来是败惊伦手中之剑在激颤嗡鸣。
“此剑名为幽摄,出自齐物天工府,能感应杀意恨意。”
他环顾四围,嘴角勾起轻蔑冷笑:“说什么佛性佛心,诸位大师各个心中杀意涌动,恨不得将我碎尸万段,以报同门丧命之仇。又与世间俗人何异?看来一座山门分不出红尘内外,也生不出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的佛性无量心。”
“南无阿弥陀佛。”白眉老僧轻念佛号,如晨钟暮鼓,直抵心魂。其余僧侣徐徐坐回原初,脸上怨气渐退,复归平静。
“佛道本一家,居士出道门之家,虽然历劫尘世,听今日之语,仍算半步方外之人。一刹那十万花开,九百生灭,性命一时生灭何足道哉。居士问佛在何处?佛是来为众生来,去也为众生,然佛不在寺门楼宇之内,也非泥塑照像之中。佛是慈、悲、喜、舍的无量心,也是居士此刻守住本真灵智始终不愿堕入魔道的仁善之心!不染不净,居士……”
“放屁。”
败惊仑厉声爆喝,再次打断另一个灰袍老僧,他周身剧颤,呼吸沉重如兽,全身冷汗如浸,湿了一地一蒲团,却仍咬着牙轻蔑冷笑:“人言,禅寂寺是灭佛惨祸之中的遗宝明珠。便是当今声名赫赫的大空寺僧侣也曾借居于此。然今日一见,当真大谬。首座说来说去,说不破人性始恶之因,方有今世祸乱之果。那也罢了。我流入邪辟,来此只求教除魔辟邪之法,诸位却与我缠夹许久,辩无终无果的经。少时,我若魔性难遏,恐怕贵寺顷刻间便有灭门之祸。我有持戒忍辱之决心,诸位却无助人解脱的究竟法门,却以佛门遗宝正宗居之,是为沽名钓誉、自寻死路耳。故此恶果之因,在于诸位,而非我。”
“你——父亲?”白诺城神色微震,似乎被吸引了注意力,点点头:“嗯。”
暴雨惊雷的殿门口,朴素的乡人历经艰辛将年幼的顾惜颜辗转带到禅寂寺,一路上尽见可怖。石阶上、广场上、环廊下……横尸遍野,鲜血在暴雨中汇入河流,殷红一片,惨状如坠地府。
殿外惊雷暴雨,转轮藏殿里豆焰黄灯,依稀可辩有一人坐在居中的蒲团上,周围坐着十几个中年和尚,虽然有些身上有伤,但是依旧法相庄严。北方居首是一位白眉灰袍老僧,个子中等,消瘦如岩,形容枯槁,但阖眸如眠,远远看去仍觉慈眉善目。
“恨妒嗔怨远比慈善恩舍更加坚韧刻骨,所以其实人生来即恶,世间无人不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
顾惜颜愣愣地望着寺门外的暴雨,将刺痛的回忆如旧书一页页重新揭开:“这是我听见我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那天的雨,就像今天这样。”
“这……这便是父亲?”
在顾惜颜的记忆中,那个素未谋面的父亲,对他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母亲的描述,母亲在弥留之际说起第一次在芦风细谷中见到她父亲那时候的场景。
当时正直盛夏,日上三竿。骄阳炙烤大地,唯河风轻柔,最抚人心。满谷飘飞着白色的芦苇花,如絮如雪。
她是郡里采诗官,每年有三个月被任命去周游各地,听风采诗。彼时她赤足挽袖,摇桨泛舟,正直灵泉枯竭、一筹莫展之时,忽听芦苇深处,有人吟唱:
翠微峰上云霞烟,天尊半边我半边。
图醉疏狂日三竿,鸾在水,鱼在天。
欲可眠,尤可眠。
哈哈
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她峨眉舒展,循声摇桨抵近。几经婉转,层层芦苇过后,只见一男子敞开半幅洗得灰白的衣襟,正懒洋洋躺在一头熟睡的青牛背上,嘴里衔着根尺许长的青嫩芦苇枝,腰间吊着酒葫,双眸微阖,赤足摇头。
她嫣然一笑,灵意迸发如涌泉,当即赋诗一首:
狭舟细谷日三竿,无酒无韵意兴残。
清音妙曲江风里,使得偶然亦潸然。
挽袖破浪逐小船,峨眉一展望江畔。
呵呵
非是太上自在天,原本梦稳夏正酣。
四十余年,故人双绝。此芦风细谷之对,亦绝。
她清楚的记得,她母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虽然重病已沉,但那一刻枯黄的脸上却如同被春光抚慰,那是她从未见过的温柔舒愉。
“我和莲姨甚至以为我们来错了地方,找错了人。”顾惜颜玉容低垂,神色凝滞,嘴里喃喃低吟,似喁喁自述,“他们若是同一个人,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样?”
“若世间有佛,何以有魔,何以有我?”他抬起头,双眸赤红如兽眼,眼白里密布血丝,在昏暗的殿里显得分外恐怖,“和尚们,佛在何处?”他声音虽小,却仿佛有种异能,如同静夜之中在你耳边低声诉说。
“佛不在外,佛在自心。若心有佛性,则一切声色是佛,一切……”话语未尽,只看殿里银光一闪即失,西南角一和尚顷刻间被剑光透体,血瀑喷涌,刹那间几个周围的僧侣都是怒而起身,拳头崩得咯咯作响,作势要斗,却见老和尚阖眸不语,似乎又不敢发作。
此时忽听殿中响起奇音,似群蝶飞舞,嗡鸣不绝,众僧循声细看,原来是败惊伦手中之剑在激颤嗡鸣。
“此剑名为幽摄,出自齐物天工府,能感应杀意恨意。”
他环顾四围,嘴角勾起轻蔑冷笑:“说什么佛性佛心,诸位大师各个心中杀意涌动,恨不得将我碎尸万段,以报同门丧命之仇。又与世间俗人何异?看来一座山门分不出红尘内外,也生不出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的佛性无量心。”
“南无阿弥陀佛。”白眉老僧轻念佛号,如晨钟暮鼓,直抵心魂。其余僧侣徐徐坐回原初,脸上怨气渐退,复归平静。
“佛道本一家,居士出道门之家,虽然历劫尘世,听今日之语,仍算半步方外之人。一刹那十万花开,九百生灭,性命一时生灭何足道哉。居士问佛在何处?佛是来为众生来,去也为众生,然佛不在寺门楼宇之内,也非泥塑照像之中。佛是慈、悲、喜、舍的无量心,也是居士此刻守住本真灵智始终不愿堕入魔道的仁善之心!不染不净,居士……”
“放屁。”
败惊仑厉声爆喝,再次打断另一个灰袍老僧,他周身剧颤,呼吸沉重如兽,全身冷汗如浸,湿了一地一蒲团,却仍咬着牙轻蔑冷笑:“人言,禅寂寺是灭佛惨祸之中的遗宝明珠。便是当今声名赫赫的大空寺僧侣也曾借居于此。然今日一见,当真大谬。首座说来说去,说不破人性始恶之因,方有今世祸乱之果。那也罢了。我流入邪辟,来此只求教除魔辟邪之法,诸位却与我缠夹许久,辩无终无果的经。少时,我若魔性难遏,恐怕贵寺顷刻间便有灭门之祸。我有持戒忍辱之决心,诸位却无助人解脱的究竟法门,却以佛门遗宝正宗居之,是为沽名钓誉、自寻死路耳。故此恶果之因,在于诸位,而非我。”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2/12026/46940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