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回家过年

推荐阅读:小锦鲤她可盐可甜修真超级兵王万道星辰录西游:从觉醒每日情报开始我在美国修个仙大佬的黑月光掉马后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妖孽世子,放肆宠镇封图蚀骨缠绵:痴情阔少强宠妻

    客堂里,气氛融洽。
    许兴尧重新铺好红纸,手里握着毛笔蓄势待发,看着秦远,热情道:
    “秦同志,你那屋也要贴春联,我顺手帮你写了,你觉得写什么好?”
    春联,秦远脑海里只记得一副,还是前世学课本上学的,印象深刻。
    沉吟片刻,他朗声道:
    “就写简单点的,写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横批:吉祥如意。”
    闻言,许兴尧挥毫运笔,毛笔笔尖飞快跳动,不多时,便写好春联。
    字写的不错,放下笔,他拍手赞道:
    “简单明了,但朗朗上口,寓意也好,这幅春联喜庆。”
    一旁,许贞目露异彩,笑吟吟附和道:
    “秦远同志,有文采的。”
    这俩居然都没听过这副春联...秦远顿感意外,细一想,自己的这联有些像是改+开后的风格。
    许贞看着秦远愈发有血色的脸庞,又笑着提议道:
    “春节期间,豫园那边有灯会,张灯结彩,可以赏花灯、猜灯谜。
    秦远同志有才华,到时我陪你一起去看看?”
    秦远赶忙摆手,温声回:
    “抱歉哈,过年我得去乡下过,没时间的,许叔比我有才华,他也能陪你去。”
    许贞听得狠狠翻了个白眼,心我才不要跟个糟老头子一起去。
    几人话的功夫,忽地44号门口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
    “阿远哥,我来帮你贴春联啦。”
    秦远转头看去,却见白蓝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口,后面跟着白家三只。
    秦远谢过许兴尧,收好春联,便去门口迎接。
    “这才刚天亮没多久,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他诧异问。
    白蓝搓了搓冻的发红的手,来之前擦了护肤膏,香香的,接着很有干劲回道:
    “我猜阿远哥要回乡下,跟三柱叔他们一起过年,就想早点过来,帮你家先布置好。
    而且我昨晚剪了窗花,厂里嬢嬢们教我的,可漂亮了,待会帮阿远哥贴窗子上。”
    等她完,白家三只冲秦远甜甜问好。
    秦远摸摸他们的脑袋,笑着道:
    “外面冷,走,先跟我进屋,给你们冲好喝的。”
    罢,几人有有笑地走回秦远屋。
    许兴尧知道自家闺女的心思,仔细打量了白蓝一眼。
    感觉长相不比自家闺女差。
    但不如自家闺女有贵气,个子也没自家闺女高,不如自家闺女好生养。
    他压低声音,冲许贞提醒道:
    “这好男人,抢手的,你要是真对秦有好感,那就不要犹豫。”
    许贞没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眼眸闪烁着浓浓的胜负欲。
    。
    回到屋里,得知白蓝跟弟弟妹妹们没吃早饭,便赶过来。
    秦远安排他们坐下,用开水冲了几碗蜂蜜水,把三只乐坏了。
    三只过年没有新棉袄,但都穿上了新毛衣。
    蜂蜜水散发着淡淡的花草清香,看着就不一般。
    白蓝瞧着三只喝的欢实,嘴角柔和一笑。
    见秦远坐到自己身边,她从包里拿出三双毛线手套,递过去。
    “这是给霞、三柱叔他们的新年礼物,阿远哥,你回头帮我带给他们。”
    秦远没拒绝这姑娘的心意,接过手套,微笑问道:
    “毛线不便宜,花了不少钱吧?”
    白蓝脸微红,赧然道:“我在棉纺厂工作,毛线不花钱的。”
    秦远一拍脑袋,懂了,没再多问,接着又似是想到什么,继续道:
    “今天才放假,家里年货准备好了吗,尤其是糯米,买了吗?”
    沪城这边酷爱吃糯米,过年要吃八宝饭、蒸年糕、汤圆等,糯米必备。
    白蓝摇了摇头,温润回道:“糯米还没买呢,我打算等下午去。”
    “下午去,糯米早被卖光了,咱们先贴春联,待会我去弄堂供销社那看看,顺便把糯米买了。”
    “嗯,我听阿远哥的。”
    除夕的早饭一般都挺随便,简单对付一口,接着白蓝带着弟弟妹妹们,帮秦远布置房间。
    用开水烫了少少的一点浆糊。
    白蓝站上板凳,用浆糊涂上春联,朝门框上一拍。
    贴好春联,又拿出福字、窗花,挨个朝窗户、家具上贴。
    福字、窗花都是她自己剪的,颇为精致。
    而秦远则裹着军大衣,来到弄堂口的供销社。
    才7点半,这儿便排起了长队,一片喧嚣,都想朝里挤,格外热闹。
    供销社挂着红灯笼,门框贴着大红春联。
    不远处,几个穿着新衣服的孩,拿着鞭炮乱扔、乱炸,一阵欢乐。
    那种红红的鞭,100响一串,要2毛钱,一般人家的孩子还真玩不起。
    此外,供销社门口还摆了一张黑板,用粉笔写着:
    糯米春节特供,3毛/斤,凭粮票购买,每人限定3斤。
    糯米比较扛饿,又能做各种糕点,是沪城人的心头好,平常得用专门的糯米票购买。
    也就过年才稍稍放开限制。
    眼前长长的队伍,大多数都是冲糯米来的。
    秦远安静地排在队伍末尾。
    没等两分钟,却见李佑树胳膊上套着红箍,凑了过来,热切道:
    “秦队,您也是来买糯米的?”
    秦远点了点头,回道:
    “嗯,来买糯米,打年糕、做八宝饭、包汤圆要用。”
    李佑树刚刚给评上居委会优秀干部,而这优秀干部的名单正是王红拍板,知道王主任跟秦远关系不浅。
    他对秦远更加上心了,当即低声道:
    “您买糯米,哪用排队,您先回去,待会我把糯米给您送家去。”
    秦远瞧了瞧前面排的长龙,没拒绝,塞给李佑树一些钱和粮票,便回家等。
    现官不如现管,在繁花弄堂这地,李佑树这治保主任的名头非常好使。
    秦远回到家,没过半时,李佑树便把30斤糯米送了过来,限购什么的不存在。
    家里让白蓝布置一新,看着很喜庆。
    时间不早,秦远把糯米分出一份给白蓝,接着蹬上车子,拖着大包、包的年货往桥东村赶。
    骑得快,还能赶上中午饭。
    。
    桥东生产队。
    各家都贴上了春联,大队了发了老人家的年画,墙上的标语也粉刷一新。
    偶尔还能听见零星的鞭炮声。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欢笑,跑来跑去,一阵闹腾。
    秦远家有石磨和石臼。
    此时,跟家里关系好的邻里,正拿着糯米,来磨成粉。
    王根宝体格子好,嘎吱嘎吱地主动帮忙推磨。
    村里的民兵队长王保财把一碗糯米慢慢倒入磨眼,又添点水,心嘱咐道:
    “根宝,公社给一家总共就分这么一碗糯米,你可得给我磨好、磨细啊。”
    村里过年也分了糯米,每户分半斤,自然比不上城里。
    “这推磨跟拉大锯很像的。”王根宝扭腰推磨,自信道,“除了我爸,村里就属我最会推磨。”
    话间,湿润的米浆从磨口涌出,王保财赶紧拿盆接住。
    不远处的石臼旁,秦三柱拿着洗干净的藕,不紧不慢地擦成蓉。
    一旁,王大全嘴里抽着用纸卷的旱烟,羡慕道:
    “三柱,过年也就你家敢吃炸圆子,阿远这孩子真是出息了啊。”
    生产队刚从公社领了棉油,虽年景好了,分量比往年多了不少。
    但每户基本也就分个3斤5两,吃一年,真要用来炸圆子,今年日子甭过了。
    秦三柱听得一阵自豪,连擦藕的动作都快上几分,笑道:
    “藕擦成蓉,加肉馅、生粉,剁点泡发的粉条,挤成圆子,挂糊一炸,香喷喷的口感好,那臭子就好这一口。
    我多炸点,今儿大年夜,老队长待会拿点回去。”
    也就过年生产队杀年猪,每家才能分到2斤猪肉,平时没有。
    平时生产队养的猪,要是病死、摔死,公社会派人下来查的。
    王大全听得咽了咽口水,没拒绝,笑着道:
    “行,那我就不客气,根宝和他爸,前几天弄了几斤鱼籽,待会我去拿点过来,你煎一煎,味不错。”
    “鱼籽好,阿远喜欢吃这个。”秦三柱笑呵呵道。
    王大全看了眼天色,出声道:
    “我听城里今天放假,这快晌午了,阿远那孩子也该回来了吧?”
    俩老头谈话间,忽听守在村口的秦霞传来一声喊。
    “叔,你回来啦!”
    村口,秦远停下车子,看着蹲坐在路旁的侄女,诧异问道:
    “霞,大冷天的,怎么坐这啊?”
    秦霞嘻嘻一笑,脆声道:
    “我猜到叔今天要回来,在这等你,叔,我考试又得奖状啦。”
    罢,她从身上掏出一张“五好学生”奖状,举给秦远看。
    当下没有学六年级,13岁的秦霞在镇里读初一。
    红河镇靠近市里,又是3万人口的大镇子。
    不仅有初中,连高中也有,教育水平还是不错的。
    本来,秦远还想把侄女弄到城里读书,但细一想,又放弃了。
    城里读书要城市户口,不好办。
    而且真要搞成城里户口,侄女三年后就得上山下乡,也不安全。
    秦远看着侄女满是补丁的花棉袄,摸摸她的脑袋,夸赞道:
    “霞真厉害,叔从城里带了布和棉花,回头让奶奶做一身新衣裳。
    对了,上次来的蓝蓝姐姐,也有礼物送给你。”
    他边,边从包里拿出一双粉色手套,给侄女套上。
    秦霞举着毛线手套,脸上满是雀跃之色,欣喜道:
    “我属牛,手套上也绣着白牛,蓝蓝婶婶好厉害!”
    秦远听得暗暗翻了个白眼,倒是没纠正。
    跟着侄女回到家,发现家里聚了不少人,都站起身,目光热切地望着自己。
    秦远笑着冲众人点点头。
    而王根宝直接撂下磨,兴冲冲地跑过来。
    看得王保财脸色一阵发黑,不过,很快他也凑了过来。
    晓得王根宝抽烟,秦远悄悄塞给他一包好烟,乐的这货跟偷鸡的狐狸一样,紧紧捂住烟,藏进怀里。
    众人看着秦远后座拖的大包包口袋,眼睛都看直了。
    王保财吞了吞口水,好奇问道:
    “阿远,你这后座拉的是什么啊,乖乖,好大分量。”
    秦远没藏着掖着,支好车子,微笑道:
    “也就看着吓人,主要是两袋棉花,一些布料,过年拿回来给家里人做身衣服。
    此外还有一些山货蘑菇,不是什么值钱东西。”
    “这么些布和棉花,都够做一床新被子的,拿它当彩礼,一准能娶房媳妇。”王保财羡慕道。
    “嘁,保财叔可真会笑。”王根宝听得直撇嘴,嗤笑道,“我远哥娶媳妇还用彩礼?
    咱公社大姑娘,不知多少想上赶着嫁给我远哥。”
    “这话在理,嫁给阿远,那就是城市户口了。”
    有社员立马跟着附和一句,他眼尖,鼻子灵,发现油篓和糯米,眼睛瞪圆道:
    “这油篓里装的是菜油吧,真香啊,比棉油好吃啊,还有这糯米,这...这一袋得有20斤吧。”
    油篓子用竹子编,里面糊上纸,再刷上桐油,有盖,不会漏,也不会撒。
    家里估计待会还会来人,菜油、糯米过年都要用到,秦远大大方方点头回道:
    “是菜油和糯米。”
    王保财两眼一阵放光,搓着手,目光火热道:
    “阿远,三柱哥你爱吃鱼,我家那臭子昨天逮到2条松江鲈。
    这鱼美味,听以前还上贡给皇帝吃呢,能用这俩鱼,跟你换1斤糯米吗?”
    松江鲈确实鲜美,野生的后世好像吃不到了,秦远点点头,笑着回道:
    “保财叔开口,我肯定换。”
    “诶,谢谢阿远,我这就回家拿鱼。”王保财一阵欣喜,兴冲冲往家跑。
    其他社员一阵沸腾。
    “松江鲈,我家也有的。”
    “大黑鱼能换吗...”
    瞧着热闹的人群,秦远把一袋糯米丢给秦三柱,家长里短,老爹来应付。
    秦三柱抱着糯米袋,朗声道:
    “这糯米,大家可以少少换一点,我们自己也要留一些。
    后山庙里张道长义诊回来了,那是我儿子的师父,阿远要留些糯米,来孝敬师父。”
    秦远听的眼前一亮,当即问道:
    “道长师父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年夜,祭灶神那天回来的。”秦三柱出声道,“阿远,下午我做点好吃的,你给张道长送去。”
    “嗯,爸弄丰盛一点。”秦远点头回道,“多做点香煎糍粑,道长师父爱吃这个。”
    “我做糍粑一绝,放心吧,根宝,来帮我推一下磨。”
    “诶,三柱叔推磨交给我!”
    。
    临近傍晚,暖阳挂在西边,像个咸鸭黄。
    山里庙也贴上了春联:
    去年门前贴桃符,今年门上换新颜。
    秦远提着一篮美食,轻轻推开庙的门。
    庙里静悄悄的,只有阵阵有节奏的切菜声。
    秦远笑着来到庙里的厨房,总算见着道长师父。
    张道长身材高大,穿着一身浆洗的发白的道袍,身子硬朗。
    快70的人,看着顶多50多岁,没有白头发,脸色红润,两眼有神。
    他瞧见秦远,上下打量了秦远一眼,笑道:
    “脸上血色多了不少,看来我给开的那药方,你一直没下。”
    秦远把篮子放到桌上,脸上带着好奇,微笑回道:
    “那药方很管用,我听这还是简化过的,原药方功效更大,师父你知道原药方吗?”
    “呦,遇到高人了。”
    张道长没有隐瞒,朗声道:“原药方我当然知道,据这是咱们祖师传下的。
    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呢。”
    张道长出生武当,祖师自然是那位活了143岁的三丰道长。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11703/46150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