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留在东平州的慕容鲜卑,其首领正是慕容廆的弟弟慕容仁。
    作为慕容部的新首领,慕容仁率领五万鲜卑部众南迁到了乐浪郡南。
    “陛下,打算如何让他们报效呢?”公孙盛问道。
    这一支慕容鲜卑在当地缺吃少喝,已经是大概半年左右了。
    如果不是汉军一直供应粮草,只怕早已经是要饿死在乐浪郡了。
    “慕容部虽然是蛮夷,不过毕竟是仰慕王化,南面的那些百济、三韩蛮子,却都是一个个不肯老老实实听命。”刘预缓缓的说道。
    1200ksw.
    其实,也不是百济国的扶余人和三韩蛮不肯听命,实在是东平州的汉军对于他们压榨越来越厉害。
    刚开始的时候,东平州刺史只是要求百济王每年奉上捕捉的奴隶和物产。
    到了最近两年,东平州刺史张统遵照刘预的命令,开始要求百济王每年都要上贡年轻的女子和奴隶。
    对于百济国来说,其核心部众就是扶余人,根本没有多余的女子上贡,最后只能是更加厉害的去征讨马韩等蛮子。
    搞到最后,百济国不堪重负,开始对于汉军的要求左右推脱。
    “那些百济国的扶余人,现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干脆把他们连同马韩人都抹杀好了。”
    听到刘预的话后,公孙盛也是微微点头。
    他根本没有觉得刘预这话有什么毛病。
    对于这些蛮夷来说,只有两个出路。
    一个是老老实实的遵循朝廷旨意,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都必须义无反顾,绝对不能有丝毫怨言。
    第二个出路,则是赶紧秣马厉兵,做好与汉军拼命的准备。
    至于其他的出路,根本不存在。
    所以,如今百济人消极抗命的态度,早已经被归于第二种了。
    “只不过百济国贫瘠不堪,就算是讨伐下来,只怕也赚不回来消耗的钱粮啊。”
    公孙盛唯一的担心,就是这一场战争实在是不划算。
    因为东平州半岛南端实在是太穷了,除了沿海有一些零星的平地之外,其余都是一些贫瘠的山地,道路极为不便。
    恐怕一场战争下来,挣得的土地都不够回本的。
    “慕容仁可不是什么雄主,若是没有足够的钱粮,只怕不能号令其部众。”
    对于这一点,刘预自然也是非常明白。
    毕竟这也是他留下慕容仁担任东部慕容鲜卑首领的原因。
    “百济之地,虽然有些贫瘠,不过位置重要,可以说是连接四方,必须要控制在我们手中。”刘预不容置疑的说道。
    现在慕容仁率领的鲜卑兵,除了充当汉军的马前卒之外,根本没有别的用处。
    如果不让他们在前冲杀,难道还要用粮草供养他们一辈子吗?
    “朕打算攻占百济之后,再让慕容仁率军继续东讨。”
    “继续东讨?陛下打算让他们去征讨弁韩、辰韩等国?”
    公孙盛对于这几个韩蛮小国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知道半岛南端分为三部,西面是马韩,中部是弁韩,东部是辰韩。
    “哈哈,区区两个撮尔小国,也配东讨这个名头吗?”刘预立刻哂笑道。
    “不是弁韩和辰韩?”公孙盛倒是微微一愣。
    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应该就是指代跨海的倭国了。
    “陛下说的,可是那东海之上的倭国?”公孙盛问道。
    “不错,就是倭国。”
    “倭国有什么好讨伐的?”公孙盛大为不解。
    孤悬海外的倭国,虽然不算是藩属,但也没有惹到大汉啊。
    为什么要派慕容鲜卑去讨伐他们?
    “有大利在彼,自然要去取!”刘预笑着说道。
    “大利?野人之国,有什么大利?”
    公孙盛曾经看到过曹魏遗留下来的文书,其中就是封赐倭国的文字。
    其中记载倭国的使者粗鄙矮小,比照南方的山越都是不如,他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可以去贪图的。
    最重要的是,要想打过去的话,还必须要有水军舟船。
    “倭国现在实力弱小,对付他们,根本用不了多少兵马,只要让慕容仁率军登陆之后,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让他们在当地自给自足,也可以说是以战养战。”刘预说道。
    如今的倭国,刚刚脱离蒙昧的弥生时代,已经是进入了‘古坟时代’,也就是大和时代的正是开始。
    整个大和国现在只占据这本州的中部和西部,以及两个附属岛屿,至于东面的土着夷都还没有征服完成。
    在历史上,一直到了五六十年之后,大和才完成了对于本州大致征服,开始有能力渡海攻打朝鲜半岛南部。
    所以,此时的倭国实在弱小的很,根本不可能是数万慕容鲜卑的对手。
    “倭国有女子、硫磺、银矿、石炭,这些虽然算不得什么珍奇的东西,但是都是极为容易获取,只需要在没有风浪的时候渡海,保管就是万无一失的买卖!”
    刘预说道。
    倭国岛上的银矿,曾经在十六世纪的时候供应了整个世界三分之一的银币,凭借一己之力让大明朝彻底巩固了银本位。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11373/44966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