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 > 第七章 侍中、汉武,争论

第七章 侍中、汉武,争论

推荐阅读:修仙:癞蛤蟆的妖修日常紫极天下九狼图斩仙除魔记斗罗之开局龙神九考世城最强之都市法神我哥是主角无限神秘复苏最强花都狂少

    诗经云:“夜如何其?夜未央”。
    此乃汉家第一宫阙,未央宫名字的来历。
    长号呜鸣,在茫茫夜色中回荡。
    “呜!呜呜!”
    紧接着,钟鼓齐鸣,演绎大汉磅礴之气势。
    “咚!”
    “咚!”
    “当!当!当!”
    “当!当!”
    借着皎洁明月,在交错的礼乐声中,几十名头顶黑色官帽的两千石重臣,去鞋之后,如同鱼群遨游一般,涌入了承明殿。
    九根鱼油巨烛藏在帷幔之后,其散发的柔和光芒,恰好照亮整个大殿。
    刘彻头戴帝王之冠,神态威严,面向南方,端正的跪坐在榻上。
    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向,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向。
    承明殿中文武官员,皆跪坐,静静地等待刘彻宣布今日事宜。
    朝会的召开,并不像影视剧中,每天召开一次。
    一般来说,西汉时期,除了在岁首会定期召开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不定期的。
    没有哪一位大臣敢保证,下一次朝会是什么时候。
    不过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宣帝,也就是刘彻的嫡曾孙子的时候就结束了。
    这小子开创了常朝,每五天举行一次听政,让文武百官在其他时间,可以放心地在家睡懒觉。当然,紧急军情除外。
    这种体贴下属的行为,应该算得上是西汉好老板才能做出来的。
    要不然,大臣们没有被政务累死,先被睡眠不足给戕害死了。
    西汉的朝会开始于“夜漏未尽七刻”。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古代日出前二刻半是平旦,平旦是夜漏的终点、昼漏的起点。
    夜漏未尽七刻就是平旦前七刻,夜漏未尽七刻则在日出前2小时又9分钟又36秒。
    这要是在六月中旬,长安日出时间在五点半左右,大臣们朝会就要在凌晨三点多了。
    这几乎堪比学习美术的高考生了。
    三个字:要你命!
    而今日,刘彻突然派人召集众人在承明殿举行朝会,在场的大臣,皆一头雾水。
    如果是诸侯王入朝觐见,朝会位置选择的绝对是未央宫前殿,而不是承明殿,为什么要突然召开朝会?难道是为了宣布昨日策论的事宜?思前想后,也就只有这种可能了。
    一时间,所有的两千石皆抻着脖子,好奇地打量承明殿正门的位置。他们想好好瞧瞧,到底是哪些人被刘彻看上了。
    然而,他们注定猜错了。
    刘彻用手拍了拍旁边低矮的案几,“咚!咚!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其厚重威严的声音紧跟着回声,一起在大殿中荡漾,“诸位爱卿,别看门口了。今日召诸爱卿前来,只为商量两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一件事情。”
    刘彻见下方两千石正襟危坐,满意地点点头,看向大殿门口的位置,轻声道:“宣,侍中——卫青上殿!”
    一旁侍奉刘彻的太监——春陀急忙向前一步,用他鸭子般尖锐的嗓音,高声道:“陛下有旨,宣,侍中——卫青上殿!”
    “陛下有旨,宣,侍中——卫青上殿!”
    侍中虽然为皇帝近臣,但是根据大礼仪规定,朝会的时候应该在殿外恭候。因此,刘彻想要见卫青需要传唤。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官服,手中捧着一块洁白的玉质朝笏的青年恭恭敬敬地走了进来。
    如果白明哲在此,一定会发现,卫青正是和他交谈的那个神秘侍中。
    卫青,字仲卿。
    按照隶书的写法,仲字和简体字相同。
    民者,人也!
    为了隐藏身份,他把自己的字拆分,组成了一个新的名字。
    这也不怪白明哲没有反应过来,卫青这两个字,在后世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他字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他名字。
    卫青走到大殿三分之二的位置后,跪了下来,“臣,卫青,拜见陛下。”
    “卫青,平身吧!”刘彻笑着说道。
    “谢陛下!”卫青利索地站了起来,然后又立刻拱手作揖,道:“陛下,一个半时辰之前,臣曾经说的事情,陛下考虑的如何?”
    刘彻开心地挥挥手,对自己这个小舅子莫名的喜爱,语气柔和地说道:“哈哈哈,卿别急,朕这不是把文武百官召来详谈嘛。爱卿为了这两策,觉都不睡,直接到未央宫汇报,朕自然要重视。”
    神色突然变得严肃,刘彻坐直身子,沉声道:“卿的意思朕已经了解,现在需要让满朝文武也具体地了解一下。既然是汝之门客,那就由汝详细说明吧。”
    “诺!”卫青拱手接旨,随后环视左右两侧,高声道:“诸公,下官昨日在大农令府邸之前救下一个挨打的少年。其自称有治河之策、平匈之策,欲借助大农令之手,传达到陛下耳中。”
    在文官队伍中的郑当时眉头一皱,原本松弛的精神一下子紧绷了,“卫侍中,为何本官不曾听说这件事。”
    “下官建议大农令回去之后,好好地调查调查君之门房——张定。”卫青捧着朝笏,邪魅一笑,“幸好天意在汉,本官侥幸救下此人,得定国安邦之计。否则,天下黎民百姓还要受匈奴与黄河之难数十年!”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729/42474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