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七百二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态又崩了

第七百二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态又崩了

推荐阅读:1994:菜农逆袭皇修桃花马上请长缨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剑道余烬导演1978:开局跟天仙妈相亲出阳神同时穿越:打造末日文明互助协会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奥特曼任意键:启明

    “流官制。”
    秦枫这次没有只在心里嘀咕,而是看着一筹莫展的朱元璋,从嘴里慢慢吐出三个字。
    虽然这三个字,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毕竟对抗人性是亘古不变的难题。
    但是能够从雍正年间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后世的规矩和法则,哪怕并不完美,也一定有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事实上,从广东回来之后,秦枫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尤其是广东当地的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再跟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结合在一起之后,形成的那股堪称强大的合力,几乎让外面任何人都再也无法插手进来,哪怕是皇帝的命令,也难以推进。
    “流官制?那是什么?”朱元璋果然好奇地瞪起眼睛,愿闻其详。
    “流官,由朝廷委派,到地方任职。”秦枫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娓娓道来,朱元璋洗耳恭听,极为认真。
    “大到主政一方的布政司使,到知县这个级别,都不采取固定的方式,而是指定一个任期,比如知县三年,知府以上的官员五年,大概这样。”
    “任期一满,那就必须要调任到另一个地方来任职,当然了,还要看他在具体任期之内,表现的政绩等综合情况如何,若是考评优秀,那就考虑升官,反之可以考虑降级使用。”
    官员……到处流窜?!
    朱元璋越听越奇怪,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流民,可不是什么正经词儿。
    那么这个流官,难道就是秦枫想出来的好办法?
    确定不是蒙我的?
    可是,这次秦枫心声里也并没有什么猫腻,而是做到了心口如一,的确是真心实意给他出谋划策,朱元璋虽然茫然不解,但并没有打断,而是示意秦枫继续下去。
    “流官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官员在地方上坐大,形成坚固的势力,甚至开始出现很难控制的地方割据!”
    这句话,倒是到了朱元璋心里!
    地方割据,这是任何帝王都不能忍受的。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明朝刚一建立,各地的民政和军事,就是分属不同的官员,确立了布政司使和都指挥使各司其职的地方政治结构。
    不过,倘若时间长了,布政司使和都指挥使,也渐渐联合起来呢?
    毕竟天高皇帝远,他们反倒是距离很近,频繁走动之下,越走越近,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让官员“流窜”起来。
    这好像还真是一步妙棋呢!
    有点意思。
    不愧是你,秦枫!
    朱元璋当然很聪明,虽然一开始茫然不解,但稍稍咀嚼,立刻开始品味出这所谓的流官制的好处,眼睛微微发亮,炯炯盯着秦枫。
    “这样一来,地方官比如任期五年,但他光是适应新环境,熟悉新人事,就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秦枫继续道:“接下来,协调统一各方势力,让自己能够站稳脚跟,让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按照一般的能力来,又需要一年!”
    “那么接下来的三年,才是他真正做事情的时间。”
    “这样紧凑的时间安排,官员想要做出政绩,帮助自己升官,总要殚精竭虑,那就更没有时间和空间,跟当地营造起盘根错节的势力,就算煞费苦心营造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几年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要被调去哪里,那么辛苦经营的势力全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倒不如把时间都放在好好发展民生,做好基本的政绩上。”
    妙啊!
    还真是这样!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怎么自己之前竟然没想到!
    还有,还有吏部那些废物,加在一起,都没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流官,简直就像釜底抽薪一样!
    强迫那些不老实的官员,把精力都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把老百姓放在一边,一门心思就经营自己的势力,把自己所在的那一亩三分地,真的当成自家的自留地了。
    这样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下来,某官员对于某地方的控制,怕是比皇帝更强!
    这还得了?
    “同时,还有一个好处。”秦枫继续道:“地方官最初到地方的时候,毕竟是势单力孤,要想在当地迅速站稳脚跟,那就必须要跟当地的豪强进行某种合作。”
    “比如广东!那里的宗族势力之强大,乃是微臣亲眼所见,的确是远超其他地区,就算是强如二品的布政司使,也不得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否则几乎是寸步难行。”
    “可是这样一来,地方豪族有了官员的支持,势力很容易就会一举压倒其他势力,越做越大。”
    “但流官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个问题。”
    “因为官员频繁轮换,每次有新官上任的时候,他为了做出政绩,就要营造新形势,就会扶持新的豪族,这就避免了地方豪强的过度膨胀……”
    可以可以可以!
    朱元璋听得心痒难搔,恨不得立刻就在大明全面铺开这个政策。
    不过,这可不是一件事。
    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大明之大,幅员辽阔,牵涉到的各级官员,成千上万。
    这个办法虽然由秦枫提出来了,但是具体如何实施,还是需要反复思忖,再三推敲,才能最终形成制度,在大明朝施行开来。
    “来人那!”
    朱元璋无疑是讲究效率的,立刻吩咐伺候在外面的太监,传旨道:“去把吏部尚书藤毅,给咱叫来!”
    过不多时,吏部尚书藤毅脚步匆匆,入宫见驾。
    还没见到驾,先看见了秦枫。
    这位吏部尚书心里就咯噔一下。
    又是他?
    不会又有什么幺蛾子吧?
    上次因为大明国债的事情,藤毅真的是闹了个灰头土脸!
    堂堂当朝二品,被秦枫耍得团团转,就跟个猴子似的。
    当然,后来要不是秦枫站出来了几句话,不定圣上在气头上,把他这个吏部尚书直接给撸了都大有可能,甚至性命都无法保全。
    所以,对秦枫,藤毅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
    一看到他,心态就有点要崩!
    “微臣,吏部尚书藤毅,拜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顾不得跟秦枫打招呼,当然还是要给陛下见礼。
    可是皇帝今天似乎很着急,随意摆了摆手,道:“平身平身!秦爱卿!刚才你的那个什么……流官制,给藤爱卿再讲一遍!”
    “遵旨。”秦枫微笑,倒也不怕麻烦,重新整理思路,又事无巨细地给这位吏部尚书传达了一次关于流官制的基本思路。
    这?
    藤毅有点懵。
    天下官员,都流动起来?
    什么人能想出这么大手笔的主意啊!
    虽然听起来,的确有很多的门道在里面。
    但……秦枫啊秦枫!
    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老夫从现在开始,到今年过年,怕是一个囫囵觉,都别想睡了……
    心态崩了呀!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688/78031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