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向周边蛮族借粮
推荐阅读:穿进年代文,我成全男女主的爱情、豪门小嫩妻:禁欲大叔的盛世婚宠、修罗剑尊王腾莫湘、天下第一狱、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从行星总督开始、我的空间能修仙、谍海孤雁、太荒吞天诀、望仙门、
万青两人闻言,顿时一愣。
“帅爷您……”
然而,李牧的脸色一沉,打断了他们。
“怎么?我的话你也不听了吗?”
万青万鸿两人闻言,吓得连忙跪倒在地。
“属下不敢!”
随后,万青和万鸿朝着赵琰跪了下去。
“属下万青(万鸿),拜见殿下!”
然而,赵琰却看出了不对,李牧让万青和万鸿带领归义军投靠自己,但他自己却并未投诚。
“李将军,您这是要……”
此时的李牧恢复了平静,脸色也好似苍老了几分。
“殿下昏迷的这几日,老夫也并非什么都没做。老夫向岭南军的将士们打听了不少关于殿下的事。”
“他们说,殿下待人宽厚,赏罚分明,对百姓更是爱护有加,老夫知道,殿下不会亏待我的归义军,所以这才将他们托付于你。”
李牧的声音虽轻,却掷地有声,充满了信任。
赵琰心中一暖,但却感觉到更加不安,不由得问向李牧。
“李老将军放心,本王定不负所托,可李老将军,难道你不准备留在归义军中吗?”
说实话,赵琰此行来安南城,一是要收服归义军这支战斗经验丰富的军队,另外就是冲着李牧而来。
李牧是前朝靠山王,东征西战多年,乃是以为不可多得的统帅,现在李牧要是离开了归义军,对于自己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就在这时,李牧叹了一口气,看向屋外。
“老夫,该走了。”
闻言,李泠月和万青等人满脸焦急,赶紧拦住了他。
“爹,你要去哪里?”
李牧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脸上带着一丝歉意。
“泠月,爹不能留在这里。”
“归义军已经找到了归宿,爹的身份,不便留在军中,爹飘零了半生,也是时候归隐山林,享受享受清净日子了。”
赵琰一直看着李牧,听到他说想要归隐,却也没有开口阻拦,因为他忽然想通了李牧要归隐的理由。
李牧的离开,对于自己来说,不是坏事儿。
至少在明面上,他现在不能留在归义军。
第一,李牧的心态尚未完全转变,他虽然放弃了复国的念头,但心中仍然残留着对前朝的忠义,现在并不能真正帮助自己。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李牧的身份。
自己收服归义军的消息,早晚会传到朝廷那边,父皇虽然肯定乐见其成,很高兴自己能收服归义军,但如果李牧还在的话……
他是前朝的靠山王,自己又身负前朝血脉,两者结合,在朝廷看来,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朝廷绝不会允许这样一支军队存在的。
所以,李牧必须离开,至少暂时要离开。
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朝廷的疑虑,保住归义军。
还有一点就是,李牧的存在,会让自己对于归义军的掌控能力几乎为零,李牧对于他们来说,威信太高了,只要他在,他的命令,永远会大于自己。
赵琰叹了口气,他知道,很多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所以他默许了李牧的退隐。
……
接下来的几天,赵琰都留在了安南城,处理善后事宜。
首当其冲的,便是粮食问题。
安南城原本就缺粮,这才难以坚守,自己带来的粮食并不多,而现在,需要吃饭的人太多了。
归义军还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安南城的百姓,也有一万多两万人,大理国的俘虏,更是有两万多人。
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岭南军和民夫,也有一万多人。
这么多人,粮食的消耗量非常恐怖。
现在,粮食储备只能维持几天时间了。
赵琰眉头紧锁,他已经开始为粮草发愁了。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一时之间,赵琰陷入了困境。
就在赵琰一筹莫展之际,李牧来了。
此时的李牧,已经褪去了身上的肃杀之气,俨然像是一个普通的老者,不过是气质上有些不同而已。
他看起来十分轻松,心情也好了不少。
虽然要归隐山林,但并不着急,他要辅助赵琰彻底掌控归义军,才能安心离去。
“殿下,为何如此烦恼?”
赵琰叹了口气,将粮食问题告诉了李牧。
李牧听后,沉思片刻,突然说道。
“殿下,老夫有个建议。”
赵琰眼前一亮,急忙问道。
“李老将军请讲!”
李牧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语气冰冷地说道。
“杀掉大理国的俘虏,减少一些人吃饭。”
赵琰闻言,脸色顿时一变,他没有想到,李牧竟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杀俘?”
赵琰皱着眉头,反问道。
“不错,杀俘!”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
“这些大理国的士兵,都是敌人,他们曾经和我们作战,杀害我们的同胞,现在,我们抓住了他们,为什么要养着他们?”
“杀了他们,既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又可以震慑敌人,一举两得!”
赵琰沉默了。
他知道,李牧说得有道理。
杀俘的确是一个解决粮食问题的简单粗暴的方法。
而且,在战争年代,杀俘的事情并不少见。
但是,赵琰却有些无法接受,他虽然自认为不是什么君子,但杀降却也不是他的作风。
“既然殿下不想杀降,老夫也有另一策可供选择。”
李牧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
“哦?老将军快说!”
赵琰眉毛一抬,催促李牧赶紧说。
“是这样的,安南城周边,还有几个小的土司部落,以及一些蛮族部族。”
“此前,他们可没少给大理国军队输送粮草物资,如今大理国兵败如山倒,正是他们人心惶惶的时候!”
“殿下只需派人前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李牧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狠厉。
“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兵!”
“告诉他们,若是不肯献粮,就灭了他们的部落!”
“想必,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赵琰闻言,眼前一亮。
这李牧,果然是老将,脑子转的就是快!
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现在的时节,正是蛮族部落分散兵力放牧和打猎的时候,正是他们最为虚弱的时候,那些土司部落和蛮族部族,虽然人数不少,但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聚集起大量的士兵。
“李老将军说得极是!”
赵琰忍不住赞叹,随后又叹了一口气,有些惋惜。
“若非担心大理国残余势力在后方作乱,本王还真想趁此机会,将这一片地方彻底扫平,纳入我大齐的实控范围!”
他语气之中,充满了惋惜,也充满了野心。
李牧听后,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看来这位七皇子,绝非池中之物啊!
“另外,殿下可以向大理国提出,用送回俘虏为条件,索要粮食!”
“如今大理国刚刚大败,军心涣散,国内局势也并不稳定,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动乱,他们肯定会答应殿下的要求!”
“到时候,殿下只需将老弱病残送回去,那些年轻力壮的,就留在安南城当苦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赵琰听后,顿时喜笑颜开,一拍大腿。
“妙!妙!妙啊!”
“李老将军果然是老谋深算,此计甚妙!”
“帅爷您……”
然而,李牧的脸色一沉,打断了他们。
“怎么?我的话你也不听了吗?”
万青万鸿两人闻言,吓得连忙跪倒在地。
“属下不敢!”
随后,万青和万鸿朝着赵琰跪了下去。
“属下万青(万鸿),拜见殿下!”
然而,赵琰却看出了不对,李牧让万青和万鸿带领归义军投靠自己,但他自己却并未投诚。
“李将军,您这是要……”
此时的李牧恢复了平静,脸色也好似苍老了几分。
“殿下昏迷的这几日,老夫也并非什么都没做。老夫向岭南军的将士们打听了不少关于殿下的事。”
“他们说,殿下待人宽厚,赏罚分明,对百姓更是爱护有加,老夫知道,殿下不会亏待我的归义军,所以这才将他们托付于你。”
李牧的声音虽轻,却掷地有声,充满了信任。
赵琰心中一暖,但却感觉到更加不安,不由得问向李牧。
“李老将军放心,本王定不负所托,可李老将军,难道你不准备留在归义军中吗?”
说实话,赵琰此行来安南城,一是要收服归义军这支战斗经验丰富的军队,另外就是冲着李牧而来。
李牧是前朝靠山王,东征西战多年,乃是以为不可多得的统帅,现在李牧要是离开了归义军,对于自己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就在这时,李牧叹了一口气,看向屋外。
“老夫,该走了。”
闻言,李泠月和万青等人满脸焦急,赶紧拦住了他。
“爹,你要去哪里?”
李牧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脸上带着一丝歉意。
“泠月,爹不能留在这里。”
“归义军已经找到了归宿,爹的身份,不便留在军中,爹飘零了半生,也是时候归隐山林,享受享受清净日子了。”
赵琰一直看着李牧,听到他说想要归隐,却也没有开口阻拦,因为他忽然想通了李牧要归隐的理由。
李牧的离开,对于自己来说,不是坏事儿。
至少在明面上,他现在不能留在归义军。
第一,李牧的心态尚未完全转变,他虽然放弃了复国的念头,但心中仍然残留着对前朝的忠义,现在并不能真正帮助自己。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李牧的身份。
自己收服归义军的消息,早晚会传到朝廷那边,父皇虽然肯定乐见其成,很高兴自己能收服归义军,但如果李牧还在的话……
他是前朝的靠山王,自己又身负前朝血脉,两者结合,在朝廷看来,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朝廷绝不会允许这样一支军队存在的。
所以,李牧必须离开,至少暂时要离开。
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朝廷的疑虑,保住归义军。
还有一点就是,李牧的存在,会让自己对于归义军的掌控能力几乎为零,李牧对于他们来说,威信太高了,只要他在,他的命令,永远会大于自己。
赵琰叹了口气,他知道,很多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所以他默许了李牧的退隐。
……
接下来的几天,赵琰都留在了安南城,处理善后事宜。
首当其冲的,便是粮食问题。
安南城原本就缺粮,这才难以坚守,自己带来的粮食并不多,而现在,需要吃饭的人太多了。
归义军还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安南城的百姓,也有一万多两万人,大理国的俘虏,更是有两万多人。
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岭南军和民夫,也有一万多人。
这么多人,粮食的消耗量非常恐怖。
现在,粮食储备只能维持几天时间了。
赵琰眉头紧锁,他已经开始为粮草发愁了。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一时之间,赵琰陷入了困境。
就在赵琰一筹莫展之际,李牧来了。
此时的李牧,已经褪去了身上的肃杀之气,俨然像是一个普通的老者,不过是气质上有些不同而已。
他看起来十分轻松,心情也好了不少。
虽然要归隐山林,但并不着急,他要辅助赵琰彻底掌控归义军,才能安心离去。
“殿下,为何如此烦恼?”
赵琰叹了口气,将粮食问题告诉了李牧。
李牧听后,沉思片刻,突然说道。
“殿下,老夫有个建议。”
赵琰眼前一亮,急忙问道。
“李老将军请讲!”
李牧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语气冰冷地说道。
“杀掉大理国的俘虏,减少一些人吃饭。”
赵琰闻言,脸色顿时一变,他没有想到,李牧竟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杀俘?”
赵琰皱着眉头,反问道。
“不错,杀俘!”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
“这些大理国的士兵,都是敌人,他们曾经和我们作战,杀害我们的同胞,现在,我们抓住了他们,为什么要养着他们?”
“杀了他们,既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又可以震慑敌人,一举两得!”
赵琰沉默了。
他知道,李牧说得有道理。
杀俘的确是一个解决粮食问题的简单粗暴的方法。
而且,在战争年代,杀俘的事情并不少见。
但是,赵琰却有些无法接受,他虽然自认为不是什么君子,但杀降却也不是他的作风。
“既然殿下不想杀降,老夫也有另一策可供选择。”
李牧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
“哦?老将军快说!”
赵琰眉毛一抬,催促李牧赶紧说。
“是这样的,安南城周边,还有几个小的土司部落,以及一些蛮族部族。”
“此前,他们可没少给大理国军队输送粮草物资,如今大理国兵败如山倒,正是他们人心惶惶的时候!”
“殿下只需派人前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李牧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狠厉。
“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兵!”
“告诉他们,若是不肯献粮,就灭了他们的部落!”
“想必,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赵琰闻言,眼前一亮。
这李牧,果然是老将,脑子转的就是快!
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现在的时节,正是蛮族部落分散兵力放牧和打猎的时候,正是他们最为虚弱的时候,那些土司部落和蛮族部族,虽然人数不少,但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聚集起大量的士兵。
“李老将军说得极是!”
赵琰忍不住赞叹,随后又叹了一口气,有些惋惜。
“若非担心大理国残余势力在后方作乱,本王还真想趁此机会,将这一片地方彻底扫平,纳入我大齐的实控范围!”
他语气之中,充满了惋惜,也充满了野心。
李牧听后,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看来这位七皇子,绝非池中之物啊!
“另外,殿下可以向大理国提出,用送回俘虏为条件,索要粮食!”
“如今大理国刚刚大败,军心涣散,国内局势也并不稳定,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动乱,他们肯定会答应殿下的要求!”
“到时候,殿下只需将老弱病残送回去,那些年轻力壮的,就留在安南城当苦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赵琰听后,顿时喜笑颜开,一拍大腿。
“妙!妙!妙啊!”
“李老将军果然是老谋深算,此计甚妙!”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562/41635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