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工正处
推荐阅读:绝世虫仙叶麟青瑶仙子、过目不忘,我中状元正常吧?、末世重生:我靠安全车囤物斩尸、小白叶麟、重生七零大佬美娇娘、楚枫苏柔、白蛇献宝,我靠虫修纵横远古叶麟小白、叶麟小白、盗墓:卸岭力士看了都要流泪、医品毒后,皇上药别停、
“武备整顿,是为了开疆拓土,护我靖南!”
这时候,赵琰话锋再转,目光投向了楚炜以及其他几位随林伯温一同处理政务的官员。
“但,安民、富民,才是立身之本!”
“靖南城,百废待兴,绝不能只重军事,而轻了民政!”
他的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眼下,春雨已至,万物复苏,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此事,关乎靖南未来一年的收成,关乎数十万军民的口粮,乃是重中之重,绝不容有失!”
楚炜等人神色一凛,连忙躬身。
“殿下所言极是!”
赵琰看着他们,沉声道:
“本王决定,待各军整编初步完成之后,将亲自主持今年的春耕事宜!”
什么?!
殿下要亲自主持春耕?!
这一下,不仅是文官,连李虎、周大龙这些武将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自古以来,皇子郡王,关心农桑是本分,但亲自下场主持具体事务的,却是少之又少。
这不仅仅是体恤民情,更是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赵琰没有理会众人的惊讶,继续下令。
“在此之前,楚炜,还有诸位负责民政的官员,你们需将手头各项事务尽快梳理清楚,拿出具体的春耕计划,统计好所需农具、种子、耕牛等物资。”
“本王过几日,要召集尔等,共商大计!”
共商大计?
众人心中疑惑更甚,春耕之事虽然重要,但也算不上什么需要“共商”的“大计”吧?殿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但无人敢问。
楚炜等人压下心中的好奇,恭敬领命。
“属下遵命!定不负殿下所托!”
“嗯。”
赵琰点了点头,结束了这次重要的会议。
“都散了吧,各司其职,尽快行动起来!”
“喏!”
众人齐齐行礼,随后怀着各异的心思,陆续退出了郡王府衙正堂。
……
次日。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靖南城。
赵琰并未像往常一样前往军营视察,也没有召见任何文武官员。
他仅仅带着几名亲卫,便轻车简从地来到了城南一处占地颇广,却又显得有些神秘的院落前。
这处院落,门口没有悬挂任何官署牌匾,只有两名身着普通服饰,但眼神警惕的护卫看守。
此地,便是赵琰抵达靖南后,特意为从京城带来的那些“特殊人才”所设立的部门——工正处。
由原工部郎中,精通营造和器械之术的张谦,担任主官。
与其他衙门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截然不同,工正处内,人才济济,却又分工明确到了极致!
擅长冶炼的,专攻金属提纯与合金锻造;
擅长木工的,研究新型结构与精密构件;
擅长水力的,设计水车、水碓,改良灌溉器械;
甚至还有几位,整日里捣鼓着各种矿石粉末,瓶瓶罐罐,旁人根本看不懂他们在做什么。
这里,几乎汇聚了赵琰费尽心力搜罗来的各行各业顶尖工匠和技术人才,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
甚至因为研究方向太过细化,一个萝卜一个坑,导致这里的“官职”都不够用,只因他们所做之事,皆是这个时代旁人闻所未闻,甚至想都想不到的新奇玩意儿!
“吱呀——”
院门被从内打开。
须发半白,但精神矍铄的张谦快步迎了出来,见到赵琰,连忙躬身行礼。
“殿下!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和恭敬。
赵琰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直接问道:
“张谦,本王让你召集的人,都到齐了吗?”
张谦连忙回答:
“回禀殿下,都已到齐!按照您的吩咐,所有工正处的匠师、学徒,无论手头有何工作,便是正在休假的,也一并唤回来了,正在里面的大工坊候着呢!”
赵琰点了点头,正欲往里走。
正在此时。
“嘚嘚嘚……”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随后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在工正处门前缓缓停下。
车帘掀开,一个身形微胖,面容精明的中年男子跳下马车,看到赵琰,也是一愣,随即快步上前,恭敬行礼。
“下官李平,拜见殿下!”
张谦见到来人,也有些意外。
“咦?是李主事?您怎么也来了?”
李平先是对赵琰行礼,然后才笑着对张谦拱了拱手。
“张大人安好,在下是奉了殿下之命前来的。”
赵琰目光平静地点了点头。
“嗯,李平也是本王叫来的。”
他看了一眼院内,“既然人都到齐了,那便开始吧。”
说罢,赵琰率先迈步走进了工正处的大门。
张谦和李平连忙跟上。
穿过前院,来到一间异常宽敞,摆满了各种工具、半成品器械和图纸的大型工坊内。
数十名身穿各式匠服,神情专注或疑惑的工匠、学徒已经在此等候,见到赵琰进来,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
“参见殿下!”
声音虽然不如军士洪亮,但也透着一股对赵琰的尊敬和信服。
毕竟,是这位殿下将他们从各自困顿的境遇中解救出来,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重视。
赵琰目光扫过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走到工坊中央,环视众人,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诸位。”
“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想问问,你们对‘火器’,有何看法?”
“火器?”
站在前排的张谦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对这个词有些不以为然。
作为工正处的主官,又是前工部郎中,他对大齐的各种器械营造之事,可谓了如指掌,
见殿下垂询,他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
“回禀殿下,这火器嘛,下官以为,多是些华而不实之物。”
“诚然,有些火器,譬如军阵之中用以惊吓敌军马匹的烟球,或是夜间袭扰用的火球,用起来似乎有些方便。”
“但究其根本,威力有限,制造繁琐,耗费巨大。其效用,与其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张谦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几分不屑的神情。
“不瞒殿下,下官在京城工部任职之时,部中也曾有过一些所谓的火器研究,投入了不少钱粮,也召集过一些方士术士参与,可最终,也没捣鼓出什么真正有用的好东西。”
“那些玩意儿,要么就是点燃了扔出去,烧伤几个倒霉的敌兵,要么就是声音大点,吓唬人罢了。”
“真正到了战场上,面对训练有素的精锐,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久而久之,军中将领们也就不再待见这些东西了,认为它们不过是奇技淫巧,中看不中用,也不再重视对它们的研究了。”
这时候,赵琰话锋再转,目光投向了楚炜以及其他几位随林伯温一同处理政务的官员。
“但,安民、富民,才是立身之本!”
“靖南城,百废待兴,绝不能只重军事,而轻了民政!”
他的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眼下,春雨已至,万物复苏,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此事,关乎靖南未来一年的收成,关乎数十万军民的口粮,乃是重中之重,绝不容有失!”
楚炜等人神色一凛,连忙躬身。
“殿下所言极是!”
赵琰看着他们,沉声道:
“本王决定,待各军整编初步完成之后,将亲自主持今年的春耕事宜!”
什么?!
殿下要亲自主持春耕?!
这一下,不仅是文官,连李虎、周大龙这些武将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自古以来,皇子郡王,关心农桑是本分,但亲自下场主持具体事务的,却是少之又少。
这不仅仅是体恤民情,更是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赵琰没有理会众人的惊讶,继续下令。
“在此之前,楚炜,还有诸位负责民政的官员,你们需将手头各项事务尽快梳理清楚,拿出具体的春耕计划,统计好所需农具、种子、耕牛等物资。”
“本王过几日,要召集尔等,共商大计!”
共商大计?
众人心中疑惑更甚,春耕之事虽然重要,但也算不上什么需要“共商”的“大计”吧?殿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但无人敢问。
楚炜等人压下心中的好奇,恭敬领命。
“属下遵命!定不负殿下所托!”
“嗯。”
赵琰点了点头,结束了这次重要的会议。
“都散了吧,各司其职,尽快行动起来!”
“喏!”
众人齐齐行礼,随后怀着各异的心思,陆续退出了郡王府衙正堂。
……
次日。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靖南城。
赵琰并未像往常一样前往军营视察,也没有召见任何文武官员。
他仅仅带着几名亲卫,便轻车简从地来到了城南一处占地颇广,却又显得有些神秘的院落前。
这处院落,门口没有悬挂任何官署牌匾,只有两名身着普通服饰,但眼神警惕的护卫看守。
此地,便是赵琰抵达靖南后,特意为从京城带来的那些“特殊人才”所设立的部门——工正处。
由原工部郎中,精通营造和器械之术的张谦,担任主官。
与其他衙门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截然不同,工正处内,人才济济,却又分工明确到了极致!
擅长冶炼的,专攻金属提纯与合金锻造;
擅长木工的,研究新型结构与精密构件;
擅长水力的,设计水车、水碓,改良灌溉器械;
甚至还有几位,整日里捣鼓着各种矿石粉末,瓶瓶罐罐,旁人根本看不懂他们在做什么。
这里,几乎汇聚了赵琰费尽心力搜罗来的各行各业顶尖工匠和技术人才,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
甚至因为研究方向太过细化,一个萝卜一个坑,导致这里的“官职”都不够用,只因他们所做之事,皆是这个时代旁人闻所未闻,甚至想都想不到的新奇玩意儿!
“吱呀——”
院门被从内打开。
须发半白,但精神矍铄的张谦快步迎了出来,见到赵琰,连忙躬身行礼。
“殿下!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和恭敬。
赵琰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直接问道:
“张谦,本王让你召集的人,都到齐了吗?”
张谦连忙回答:
“回禀殿下,都已到齐!按照您的吩咐,所有工正处的匠师、学徒,无论手头有何工作,便是正在休假的,也一并唤回来了,正在里面的大工坊候着呢!”
赵琰点了点头,正欲往里走。
正在此时。
“嘚嘚嘚……”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随后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在工正处门前缓缓停下。
车帘掀开,一个身形微胖,面容精明的中年男子跳下马车,看到赵琰,也是一愣,随即快步上前,恭敬行礼。
“下官李平,拜见殿下!”
张谦见到来人,也有些意外。
“咦?是李主事?您怎么也来了?”
李平先是对赵琰行礼,然后才笑着对张谦拱了拱手。
“张大人安好,在下是奉了殿下之命前来的。”
赵琰目光平静地点了点头。
“嗯,李平也是本王叫来的。”
他看了一眼院内,“既然人都到齐了,那便开始吧。”
说罢,赵琰率先迈步走进了工正处的大门。
张谦和李平连忙跟上。
穿过前院,来到一间异常宽敞,摆满了各种工具、半成品器械和图纸的大型工坊内。
数十名身穿各式匠服,神情专注或疑惑的工匠、学徒已经在此等候,见到赵琰进来,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
“参见殿下!”
声音虽然不如军士洪亮,但也透着一股对赵琰的尊敬和信服。
毕竟,是这位殿下将他们从各自困顿的境遇中解救出来,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重视。
赵琰目光扫过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走到工坊中央,环视众人,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诸位。”
“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想问问,你们对‘火器’,有何看法?”
“火器?”
站在前排的张谦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对这个词有些不以为然。
作为工正处的主官,又是前工部郎中,他对大齐的各种器械营造之事,可谓了如指掌,
见殿下垂询,他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
“回禀殿下,这火器嘛,下官以为,多是些华而不实之物。”
“诚然,有些火器,譬如军阵之中用以惊吓敌军马匹的烟球,或是夜间袭扰用的火球,用起来似乎有些方便。”
“但究其根本,威力有限,制造繁琐,耗费巨大。其效用,与其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张谦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几分不屑的神情。
“不瞒殿下,下官在京城工部任职之时,部中也曾有过一些所谓的火器研究,投入了不少钱粮,也召集过一些方士术士参与,可最终,也没捣鼓出什么真正有用的好东西。”
“那些玩意儿,要么就是点燃了扔出去,烧伤几个倒霉的敌兵,要么就是声音大点,吓唬人罢了。”
“真正到了战场上,面对训练有素的精锐,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久而久之,军中将领们也就不再待见这些东西了,认为它们不过是奇技淫巧,中看不中用,也不再重视对它们的研究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562/41635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