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何时辞怀兮 > 第五十八章 调离毛廷芳

第五十八章 调离毛廷芳

推荐阅读:龙藏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神话入侵之我在地球斩神明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重生1977大时代荒古武神宋惜惜战北望桃花马上请长缨乡村透视神医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毛廷芳因年老体弱,不宜多行,故禾荃搀扶其坐在王位上,自己则站在一旁。
    因早退避了殿中侍卫与仆从,故此刻殿上只有二人,毛廷芳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依王爷之见,皇上如此安排究竟是为何?”
    禾荃初闻此事,便觉不妥,仔细想来,方知禅帝醉翁之意:“如此安排,确实不合常理,皇上并非不知您年事已高,此举……恐怕,意不止在借您之手制衡韦元树。”
    “王爷的意思是……皇上要一箭双雕?”毛廷芳恍然大悟。
    禾荃微微点头:“既将您调走,必然要派人填补拓泱城的空缺,此人……想必就是皇上放在南潼的眼睛!”
    禾荃的猜测让毛廷芳十分恐慌,他这一调,便意味着西川与南潼两地皆在朝廷的眼皮底下,将在外君命必定有所不受,若时时被别有用心之人监视,无事也有事了。
    “不如……老臣以年高病重为由,请旨卸任?”
    禾荃闻言,未有应答,而面上所表之色,却已透露内心的困惑和迟疑。
    他心有不决,脚下不禁来回踱步,良久方才开口:“皇上既出此令,恐怕早料到您会推辞,若他已有准备,您请旨不成,再要推托就难了!”
    “难道真是毫无办法?”禾荃的话磨灭了毛廷芳心中最后一丝畅想,他不住地摇头苦叹:“唉……老臣都是半个身子进了棺材的人了,想不到还要背井离乡。”
    说到背井离乡,禾荃猛然一惊,似乎想到什么,转头对毛廷芳问道:“本王记得……您是德州人士?”
    “老臣二十岁就来了南潼,五十年了,早把南潼当成了故乡,德州已无一亲眷,哪里还记得啊!”毛廷芳神色晃晃,满目忧思。
    禾荃记得,十九年前,自己刚被先帝封为异性王爷,至南潼上任,毛廷芳恰于同日任职拓泱太守。
    那时,自己不过是个二十岁的楞头少年,而毛廷芳已是为官多年的老臣了。
    数年来,这位劳苦功高的老臣子,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南潼,都可谓是尽心尽力。
    如今却……
    禾荃轻抚其背,出言安慰:“那西川不是什么清静之地,您这么大年纪,实在不宜再倘这潭浑水,而南潼又是的确留不下来了!不如……”
    见禾荃神色,似乎此事仍有转圜余地,毛廷芳闻之,奏然来了精神,颤颤问道:“王爷有何想法?”
    “您看这样如何?”禾荃压低了声音,毛廷芳亦附耳过去。
    即便大殿上只有他二人,但此事说小不小,重则还会威胁二人性命,故谨慎些总是好的。
    只是,听完禾荃的计策,毛廷芳并没有面露喜色,反而更加忧虑:“王爷,老臣若一走,您在南潼就是孤军奋战了啊!”
    为使其安心,禾荃故作轻松道:“没有这么严重,天梁如今什么形势您还不知吗?南潼哪是轻易能动的?”
    “虽说如此,可阿时至今下落不明,皇上心思难测,难保不会借此给王爷安个什么罪名。”
    毛廷芳始终惴惴不安。
    禾荃对他所言此事,亦是早就心有顾忌,否则也不会终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然当务之急并不在此,故依旧轻松道:“若是这样,您更要走了呀!”
    “王爷……”
    毛廷芳拉着禾荃的胳膊,试图借力起身,与他争辩。
    可实在是年事过高,动作蹒跚迟缓,力有不逮。
    禾荃顺势扶过,搀着他慢慢朝殿外走去,一路轻叹:“您啊,为南潼操劳了一辈子,就趁此机会离开是非,颐养天年吧!”
    “老臣放心不下啊……”
    “总要放下的!
    送走毛廷芳后,禾荃独自一人坐在大殿上扶额沉思,手指断断续续地敲击着椅背,想到南潼连日来的不太平,他不禁又是愁上眉头。
    愁乃愁前路难断,忧则忧心肝冷暖,实在寝食难安。
    然而,谁又能料到,真正的灾祸才刚刚向他走来呢?
    毛廷芳按旨意在接到调令的三日后便起程前往西川了,一切按照禅帝的安排进行,可是他不但不顺心,反而对禾荃的毫不阻拦感到疑惑。
    今日下朝后,又留下宋周二人,谈及此事。
    周帮言自从上次丽轩王之事后,心有余悸不敢妄言,便一改往日直言不讳的习惯,迟迟未答,待宋屈先言。
    毛廷芳调职一事乃是宋屈提议,让他先答亦是理所当然,故禅帝此刻并未察觉周帮言有何变化。
    宋屈倒是习惯了他的抢答,原本安静地立在一旁未欲先言,怎料久不闻他开口,稍稍侧身一望,方才见他瞪大眼盯着自己,似是在催促自己答话。
    宋屈见他此态,突然想起那日在宫门口两人的谈话,便借此答道:“臣记得那日周大人提醒过臣,说是毛廷芳会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旨卸任,如今周大人所忧并未发生,定是那毛廷芳不敢对朝廷决策有所异议,皇上何必自扰呢?”
    禅帝对毛廷芳倒不担心,只是禾荃竟会就这样由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臣跋山涉水调往它地,而不阻扰,说来实在不可信。
    周帮言依旧沉默不言,宋屈则反问禅帝,若是禾荃上书请陛下三思,陛下会否同意。
    禅帝想也没想便道绝无可能。宋屈顺势指出禾荃定是已知陛下决绝之心,故不愿再做无用功。
    宋屈此言,虽不能彻底解禅帝疑惑,但至少让他稍稍心安,不再无谓纠缠。
    放下了毛廷芳之事,禅帝又想起那日丽轩王自荐前往陇西时,周帮言似乎有话未说,便趁今日问道是否觉得有何不妥?
    周帮言微微有些震惊,他没想到时隔几日,禅帝竟还会再问起此事。
    若放在以往,周帮言必定会毫不犹豫的直抒胸臆。可如今不同了,自从有了上次的猜测,对于禅帝这类问题,他则是三思又三思了。
    只道是当时因担忧丽轩王本性纯良会被地方官员利用,但又不便说出口。
    禅帝听他这样说,倒是满眼欣慰的笑了笑,直言丽轩王的确纯善耿直。
    反而宋屈,周帮言话音刚落,他便偷偷的嘴角上扬,不知是嘲笑还是冷笑,叫周帮言看了心里十分不快。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507/41499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