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云淡风轻飞花令 > 第4章 生孩子是一门很的大学问

第4章 生孩子是一门很的大学问

推荐阅读:你敢断她财路?她背后有地下大佬!火系法爷修炼指南父子都选白月光,这婚我离定了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想骗情?那就别怪我开虐了斩仙葫芦在手,大唐盛世全靠我被退婚后撩了太子爷的检察官小叔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带我去远方林朝阳陶玉书天降玄鸟之火魅传奇

    云从龙眉头一拧,瞪了许曼宁一眼,满目皆是不悦,道:“你有女儿吗?你知道什么教女无方?”
    季佳媛也是一惊,心里却暗自窃喜,云景这个刀补得好。
    许曼宁怯怯低下头,不敢直视云从龙,喃喃嘟哝道:“我倒是想生一个女儿呢,起码能养在自己身边,生儿子都是替别人生的……”
    声音越来越小,后面半句任谁都没有听到,云从龙抬了抬眉头,挤眉道:“生儿子什么?”
    许曼宁嘴角抽了抽,舌头似打了结,虽顶着一张铁青的脸,开口却像抹了蜜一样,道:“生生生儿子不比生女儿,都说女儿是娘亲的小棉袄,夫君好福气,有阿景这个乖巧的女儿。”
    云从龙闻言,面上立即舒展开了,笑容满面对云景招招手示意到他那里,道:“当然,不止是娘亲的小棉袄,还是为父的小棉袄,暖心,哈哈。”
    云景钻进云从龙怀里,撒娇的用脸蹭了蹭他的衣裳,惹来一阵嫌弃,云从龙伸出手指轻勾她的鼻尖,道:“看你吃的一嘴甜腻,全蹭到为父衣服上了。”
    此情此景,其乐融融,连一向沉默的云雯也面露出笑容,许氏的面色却更难看。
    云从龙展颜一笑,道:“母亲,邕京翰林院来了消息,儿子后天就要进京编撰《尊宝经典》,家中事务麻烦母亲多多费心了。”
    云老夫人语气平平道:“传闻那年的大火把藏经阁烧了个干净,这么大一部《尊宝经典》从何下手啊?”
    云从龙从袖中取出金黄色明晃晃的一卷帛书递上,道:“母亲放心,除了儿子,还有其他学识渊博的翰林院老师、其他地方的儒林名士一同编撰,《尊宝经典》是家国至宝,真是三生有幸能参与编撰。”
    云老夫人没有接,面上不**澜,内心此时已然在打鼓,道:“你太爷爷曾立下家规,云家人世代不得为官,你莫不是忘了?”
    云从龙见状,一脸惶恐,急忙收回帛书起身作揖一礼,道:“母亲言重了,家规自然是不敢忘的,这次参与编撰不入官籍,待完成了编撰就立刻回来,请母亲放心。”
    一旁的季佳媛坐不住了,面露焦急,自己肚子一天天大,临盆在即,夫君却要出远门?她道:“那什么时候才编得完?”
    云从龙缓缓坐下,端起面前的酒樽,沉呤片刻道:“还不知道,顺利的话三个月,不顺利的话三年。”
    季佳媛正要再问,一旁的许曼宁抢先道:“这么久?夫君让我随去吧,也好有个照应。”
    云从龙蹙眉道:“你去做什么?”
    许曼宁道:“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呀!在这里多闷啊,都快闷出病来了。”
    云从龙拒绝道:“翰林院上下都是男子,你一个女流极不方便,你就好好在家呆着。”
    许曼宁娇嗔着:“夫君……”
    云从龙断言拒绝,道:“这事没得商量的,这是替帝家做事,你当是去游山玩水?”
    云老夫人不语,似有所思,过了半晌,才道:“你要是嫌这里闷,我倒是有一个好去处,茶乡老宅是个清静所在,依山傍水,是个休养的好地方,你不如去养着。”
    许曼宁垂首惊慌,不再多言,心里有了怨气,心道“这老太婆是想要借机将我赶出去呀?茶乡那个穷乡僻壤,我才不会去。”
    云从龙见气氛不对,低声道:“母亲不要生她的气,想着她也是关心儿子。”
    云老夫人有些不耐烦了,摆摆手道:“好了好了,家中事务还有我和你媳妇,你在邕京还不知道要呆多久,自已照顾好自已吧。某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就不要拿出来说了,让人心烦。走之前,别忘了跟你的老师朋友们说一声,别失了礼数。”
    云从龙忙起身应诺,这一去邕京不知归期,说到底,他也是不放心家里的。
    转眼便到六月,方才还晴空万里,顷刻间阵雨骤来,倾盆大雨如万马奔腾,瓦片上的雨点击鼓传花一般,敲敲打打急急促促,顺着屋檐流下在地面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雨越下越大,还刮起了大风,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像金蛇狂舞。
    今日的桃花坞不同往时,全家上下老老少少都聚集在澄园,澄园正厅宽敞规整,有前后门,是由外进入内屋的通道,厅内陈设较严整静穆,家具、楹联、匾额、挂屏两边对称布置,堂中央两侧摆放对称茶几和椅,是晚辈的排列座式。
    轰然一声惊雷震得地动山摇,云景怕雷,吓得紧缩脖子,双手捂着耳朵一头窜进云老夫人怀里,祖母护着她安慰道:“别怕。雨过天晴云破散,万般颜色做将来,鄹然而来,鄹然而止,这就是夏雨的节奏吧。”
    常言道:儿奔生,娘奔死。算算日子,已经到了季佳媛临盆之期,云家一大早就找来了经验老道的接生婆,烧上一大锅水,准备好高粱杆,把高粱杆的外皮削下,很锋利,用来割断脐带。
    接生婆煞有介事地高喝:“大柜小箱开了口,娃儿才敢往出走。撑开雨伞挡天眼,娃儿才好把路赶。烧红火炭铺门口,值日诸神绕道走。”
    俗说话,一等小孩不落地,要开柜子开抽屉,罗嬷嬷派了好些个手脚麻利的丫鬟,直到把澄园所有带盖的,带门的家具都揭完,谓之开口;二等小孩无哭喊就要掀开草帽撑雨伞,罗嬷嬷又命丫鬟在院里撑起了伞谓之挡天眼;三等小孩不见面,就要命人烧红火炭,罗嬷嬷是个过来人,一一照办,命人烧了火炭倒在桃花坞门口的路面上,谓之避让,烫过往神灵的脚,好让他们绕道而走,不要吓着孩子不敢面世。
    妇人生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三样无非就是祈祷个顺利!
    但听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叫喊,就让前厅的人坐立不安,看似平静,内心早已似江海翻涌,云老夫人手中念珠轻轻拨动,怀里搂着云景,口中念念有词,默默祈祷平安。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444/41300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