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与谁同搏 > 第十八章 生活日常

第十八章 生活日常

推荐阅读:bug之神医武高手恶毒皇后她成了团宠大佬大炼师重生之这个庶女不好惹镜钥执掌射雕无处说相思原来公爵不是人美女总裁之贴身高手

    自从一诺上学后,家里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一直做编辑的朱墨,就想趁自己还年轻,继续去当记者,跑采访,写稿子。
    这几天,编辑们坐在办公室里,都在闲聊一个话题。
    “马上中层干部又要全体起立啦。”
    “你这次可以去冲一个正职。”
    “别抬举我啦,狼多肉少。算了吧。”
    “感觉每个部门刚稳定住,又开始折腾了。”
    “折腾吧,不折腾咋办。大敌压境,领导们总得有个姿态吧,能用的招,不都得用上吗。”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西城日报近几年开始对人员实行一年一次小调整、三年一次大调整,为的是让“能者上、庸者下”。
    这一年,恰遇采编岗位三年一次的大调整,中层干部要“全体起立”,职务清零,重新竞聘上岗。
    这种人员调配的方式,经过几年的运作,在西城日报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所以,中层干部重新竞聘上岗,很快尘埃落定,各就其位。紧接着,各部门人员开始双向选择。朱墨借此机会,就从要闻部到了采访部,分管财税、金融、科技等战线的采访报道。
    “朱墨,这几个线都不好出稿子。”要好的同事悄悄提醒朱墨。
    有经验的记者都知道,分配给朱墨的这几条采访战线,长期以来都不是出新闻的地方,出好新闻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采访部开会分配战线的时候,朱墨是主动要求负责这些战线的。也许是因着张智的关系,朱墨对科技这条战线的感性认识就多了些。她觉得这条战线其实是一座新闻报道的富矿,一旦出了新闻,就一定是大新闻。
    而对财税、金融这两条战线来说,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已经进入国家决策层的视野,在财政支付制度、农村税费制度等方面,一项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已渐次在全国铺开。
    多么好的新闻源啊。朱墨庆幸自己及时调整了岗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拨款方式,都是在上一年拨款额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财政年度结束的时候,结余部分要全部上缴。这样一来,便形成一个怪圈:有些部门宁可多花钱,谁也不愿意去省钱再上缴。
    这方面,就发生过一件让人很是费解的事情。据说,南方某城市的地铁线,实际建设费用比预算投资节约了近20亿元,可工程负责人不仅没有得到表扬,反而因为“钱没花完、绩效不好”,挨了批评。
    因此,财政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然而,但凡一改,就会涉及各级各部门的利益,引发诸多矛盾,导致部门和单位借改革之机,突击花钱。
    为了营造出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良好氛围,配合改革政策在西城的落地实施,朱墨在第一时间采写了《让财政资金不再是“唐僧肉”》的深度报道,
    张智也对这种改革很感兴趣,认为可以将其移植到他所负责的部门工作当中。
    一个周六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懒洋洋的味道。午睡过后,张智和朱墨两人躺在床上聊起了这个话题。一诺趴在床边的写字台上做着数学作业。
    “我可是现学现卖。传统的财政资金支付制度,流经环节太多,资金使用单位拥有资金的直接支配权,这就导致资金的使用随意性很大,被截留、被挤占、被挪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朱墨向张智介绍她在采访中所了解到的情况。
    “那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如果不改革,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就有可能出现‘缺斤短两’?”张智问。
    “是的,你很聪明。”朱墨调侃了一句。
    “爸爸就是聪明,我的数学题,爸爸给我一讲,我就懂了。”一诺抬起头插话。
    朱墨接着说:“按之前的制度,财政部门只能在事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但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时过境迁,已经没有了纠正和挽回损失的机会。”
    “那么,这种新的国库集中支付政策是否就意味着,在资金拨付之前,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实现对每笔资金的全过程监控?”
    “对的,这正是改革的目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单位真的是可以借鉴一下。”
    这种新的制度设计,启发了张智对GAZ中心资金管理新的思路……
    朱墨还配合国家大力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采写了稿件《农民将不再“交公粮”》。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做出的重大政策调整,是对农民在税负上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位的恢复。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农业税。
    西城市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市委郭副书记接受朱墨他们的采访,在谈到这项改革时,感慨万千:“历史上,老百姓眼中的‘皇粮国税’,一直牵动着中国社会的兴衰。革命战争时期,在充满战火硝烟的土地上,中国的农民用一辆辆装满粮食的小推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几十年来,农业税也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基石,从一九四九年到二〇〇〇年,这五十二年间,中国的农民向国家缴纳了七千多亿公斤的粮食。”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0/10361/41091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