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让老朱封禅

推荐阅读:BE文里的受都想攻我[快穿]打爆玄幻位面农家福女跃龙门水浒之最强匪二代综漫之海洋意志力万历明君父皇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神秘宝藏超能纨绔高手我和她们与十二重世界

    郁新眼疾手快,从上林苑监记账的小吏手里一把夺过记录册,撒腿就往这边奔。
    随着缪良哲跟郁新的一系列动作,众官员整齐划一地转身跟随,生怕落了后。
    嘭地一声响。
    郁新抱着产量记录册,双腿猛地跪下。
    因之前的狂奔,整个人还往前溜了一大截,直溜到缪良哲身旁。
    又是一声扑通。
    郁新双手高举记录册,整个人趴伏在地,面向朱元璋。
    “微臣郁新呈上红薯亩产30石之记录,恭请圣裁。”
    “大明上林苑监勤耕红薯,亩产30石,福泽深厚,利国惠民。此乃圣上英明,福祉万民,大明昌盛,千秋万代。”
    “恳请圣上下旨,书写天意,同祭天地,焚表告天。”
    郁新这一番高呼,响彻柳怀湖畔。
    群臣紧随其后,纷纷跪倒。
    “臣等附议,恳请圣上,共祭天地,焚表上天。”
    闪了腰的任亨泰在茹瑺的搀扶下,艰难赶到,好位置已被占满,只好咬牙硬挺着跪在了后面。
    郁新请圣人祭天焚表,让任亨泰心头一震。
    茹瑺跪着,借前边人的衣摆遮挡,扭头看向任亨泰:“你怎么抢了礼部的活。”
    “让他去吧,这局势不对,有人心知肚明,有人装作不知,有人随大流。别急,静观其变。”
    一道沉稳声音突现。
    茹瑺眼眸一压,瞥了眼任亨泰,见非他所言,眉头拧得更紧了。
    任亨泰转头望向茹瑺,眼神渐渐变得深邃,随后移开了视线。
    茹瑺猛然回头,发现翟善跪在自己另一侧,正平静地望着前方进言的郁新几人。
    似是感受到旁人的目光,翟善转头,对上茹瑺和任亨泰的视线,嘴角浅笑。
    任亨泰悄悄碰了碰茹瑺。
    茹瑺稳住身形,也淡然回望翟善。
    “吏部公房那茶,咱们可有些日子没喝过了,不知翟尚书是否介意我们上门讨杯茶?”
    翟善摆了摆手,“吏部的茶虽不多,但也够用。”
    茹瑺默默一笑,身子一挺,对着翟善拱手致意。
    此时,翟善已转向前方。
    田埂之上。
    朱元璋跟朱标并排坐着,朱允熥守在一旁。
    郁新捏着那份沉甸甸的产量报告,一眨眼功夫,就跑到了朱元璋跟前,交了上去。
    这时候,郁新猛地一巴掌拍在地面上,响声清脆。
    “瞧瞧这红薯,一亩地能产30石,比咱大明现在最好的地收成还强上10倍。只要用上全国一半的地种这玩意儿,保证能让亿万百姓填饱肚子。”
    “这种福泽,咱们翻遍历史书,都没见过。这是大明的福气,更是皇上您的德行感动了老天。您坐镇江山,心怀苍生,天降祥瑞,保佑咱大明繁荣昌盛。”
    “臣请求皇上举办祭祀天地的大典,向天宣告这份恩赐。”
    “臣等一致赞同,恳请皇上下旨。”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跟着喊起来,声浪一阵接一阵。
    朱允熥扫了一圈激动的官员们,又悄悄瞅了瞅朱元璋跟朱标。
    朱标眉毛拧成了疙瘩,心里像是装满了事。
    朱元璋脸上泛着不自然的红光,嘴张了张,本想说啥,最后还是抿上了,俯首盯着手里的记录研究。
    渐渐的,朱允熥的眉宇也拧成了结。
    郁新提议的祭祀天地,那可是要在天坛地坛搞大动作,展示皇上的丰功伟绩。
    至于焚表诰天,那就是要举行封禅大典啊。
    祭天祀地,封禅泰山。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可问题来了……
    文官们啥时候这么积极,主动撺掇皇上搞这封禅大典?
    这等社稷级别的大庆典,历来都是加强皇权、证明帝王英明神武的时候,大臣们只能乖乖当牛做马。
    没哪个臣子愿意,自己头上除了顶头上司,还有个既圣明又权倾四海的皇上压着。
    一个都没有。
    郁新这不仅抢了礼部的活,还想拉着所有官员把皇上捧上神坛,让皇权更上一层楼。
    朱允熥心里不禁起了些波澜,有些犹豫。
    看着眼前大臣正要第三次请愿。
    朱允熥清了清嗓子。
    声音响亮,气势十足。
    正要开口的郁新,张襄几人,莫名其妙地闭了嘴,一脸困惑地抬头望过来。
    朱允熥嘴角一扬,先看看身旁的缪良哲,然后转头看向皇上。
    他微弯腰身:“爷爷,大明这次能种出亩产30石的红薯,孙儿觉得,确实是大喜事,功德无量,利国利民,惠及千秋。”
    这话,听着像客套。
    可客套完了,朱允熥话锋一转,目光锁定喜不自胜的缪良哲。
    “这次红薯丰收,缪大人和上林苑的官吏们功不可没。”
    “没有上林苑的同僚们夜以继日,辛勤耕耘,把这片沙土地伺候得精细周到,哪能有今天这等好收成?”
    “如今大喜临门,孙儿以为,该先奖励上林苑的功臣们,不让有功之人寒心,显示出朝廷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跪在最前排的郁新,张襄那些进言的官员,一开始听朱允熥这么说,还没啥反应。
    可越听眉头锁得越紧。
    到最后,这些心思各异的劝谏官员,心里不由得大叫不好。
    太孙这是要搅局啊。
    朱允熥话音落下,又冲着朱元璋深深鞠了一躬。
    没错,就是要搅局。
    他这番话,是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红薯若能亩产30石,全是上林苑监的缪良哲他们。
    把红薯当菩萨供着,那份精心伺候的劲,比孝敬父母还足,再加上柳怀湖畔那片沙地的帮忙,这才有了这般惊人收成。
    换到别处,收成就不好说了。
    夸人好话,谁不会呢?
    人人爱听,可眼下这些都是大明官,这等美言不该出自他们之口,连想都不该想。
    夸得越高,跌得越疼。
    古今多少王侯将相,本有望做出一番事业,最后却落得个好大喜功的臭名。
    帝王自身有责任,那些溜须拍马的大臣们,罪责难道就小了吗?
    魏徵之所以被尊为魏徵,正是因为他敢在李世民志得意满时,当头棒喝,浇上一瓢冷水。
    而今大明朝的官员,却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做应声虫,谄媚逢迎。
    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朱允熥不能不警觉。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896/7443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