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391章朱元璋:真有这么神奇的作物,去看看

第391章朱元璋:真有这么神奇的作物,去看看

推荐阅读:渔色大宋无限之精彩人生神州战神三国修改器漫威世界里的祈求者染指河山情夫住隔壁:女人,乖一点大唐神朝妃要爬墙:王爷,相亲请排队快穿之位面采购师

    解缙略微思索,“微臣早些时候去了通政使司,听说太孙今日出了皇宫,前往西城外的云平码头,上了佛朗机商船,后来又转往上林苑监了。”
    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
    “解缙,你认为那小子说的亩产10石的粮食,这世上真可能存在吗?”
    二人同时转身。
    只见原本悠闲地躺在软榻上的朱元璋,不知何时已起身,背着手好奇地问。
    解缙素来坦诚,他诚实地摇了摇头,答道:“陛下,微臣确实不知。”
    朱元璋望向解缙,笑眯眯的问:
    “你猜,允熥今天在那些夷商船上,有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宝贝呢?”
    解缙想了想回答。
    “殿下从船上下来后,直奔上林苑,想必是觅得了几件心头好吧。”
    朱元璋轻叹一口气,眼神复杂地望着朱标跟解缙。
    “要是咱们大明真能有亩产10石的粮食,便可是超越三皇五帝。”
    “咱大明也必将流传千古,受万民敬仰。”
    朱元璋眼中光芒闪烁,满是激动。
    但激动过后,他的表情迅速恢复了平静。
    这世上,真有亩产十石的粮食吗?
    朱标笑道:“爹,要不咱们出宫,去上林苑看看究竟?”
    他的话音刚落。
    奉天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
    内官总管刘建安脸色一紧,连忙奔出偏殿探查情况。
    没过多久,刘建安带着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回到了殿内。
    不等他汇报外面的情况。
    朱元璋几人就已看到,六部五寺的官员们仿佛忘了宫廷礼节,一股脑地冲进了偏殿。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问话。
    詹徽一马当先,带领着所有官员跪拜行礼:“臣等见过陛下,见过太子。”
    众人行礼完毕。
    詹徽整理了一下衣袍,面带喜色,高声禀告:“启禀皇上,太孙今日在云平码头的夷商船只上发现了辣椒与红薯,现已移植至上林苑监,并称红薯亩产能达20石之多。”
    “上林苑监上下无不激动的当场哭泣,祈求上苍保佑此愿成真。臣等闻此喜讯,喜悦难抑,特来请求陛下恩准,前往上林苑监,一睹这份来自上天的护国瑞祥之物。”
    这个能震撼整个大明的“20石”,在奉天殿内久久回响。
    朱元璋也不禁眉梢微颤,紧握朱标的手腕:“20石。”
    朱标点了点头,“爹你没听错,詹尚书确实说的是20石。”
    朱标眉心微微一皱,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他清晰感受到朱元璋手臂的那一阵颤抖。
    这是自打下应天,登基称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应。
    哪怕是在处置李善长等开国元勋,乃至母后,雄英相继离世之时,都不曾这样过。
    这可是超越三皇五帝的丰功伟绩啊。
    朱标与朱元璋眼神交汇,无需多言。
    “即刻前往上林苑监。”
    朱元璋沉声下令。
    上林苑监。
    前湖与柳怀湖之间的红薯田中,只见一个个撅起的屁股,在笔直的田埂间缓缓挪动。
    一排排叶子被按压在田埂上,周围形成小坑,稀释的农家肥浸润着土壤。
    只需一夜,这些眼下还显得软弱无力的红薯藤蔓,就会生机勃发,生根发芽,根系深深扎进土中,枝叶不断蔓延,最终覆盖整个田埂。
    单凭一桶的红薯藤,自然无法布满整片田地。
    当木桶被掀开时,朱允熥从土里挖出了五颗红薯,它们并非直接发芽生成藤蔓的原种。
    而是藤蔓生长后,根部新结出的果实。
    这也意味着这五颗红薯已经成熟,能食用了。
    不过,这让朱允熥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些红薯藤能否真的再次发芽。
    万一不行的话……
    他可能还得麻烦即将返回西班牙的秦寿,带着大明朝的宝船,寻找那个发现红薯的海岛。
    朱元璋领着一大群官员,在上林苑监督官员的引领下,踏入红薯田时。
    映入眼帘的是朱允熥正领着一群官员跟农民,在插植着红薯藤。
    仅一眼,朱元璋便估摸出,已完成插植的地块大约有三分地大小。
    “臣去唤太孙过来。”
    解缙走上前,望着正埋头苦干的朱允熥等人,恭敬地禀报。
    然而,朱元璋摆了摆手:“都别出声,咱得瞧瞧这小子干农活的本事咋样。”
    朱元璋一开口,众人立刻收声,轻手轻脚地跟在皇上身后。
    只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意。
    官员们心中总有一份莫名的自豪。
    他们坚信,只要国家按他们的规划前进,天下就能安宁。
    帝王热衷于军事,甚至亲自上阵,便是天下动荡的预兆。
    而一位称职君主,应当是智慧内敛,信赖他们,并且亲自关注农业。
    即便很多时候,农业的收获多落入了他们的口袋。
    因此,当他们目睹大明皇太孙,卷起裤腿衣袖,与同样姿势的上林苑监督官员一起,在红薯田里一丝不苟地忙碌插秧时。
    大家一致认为,这正是对大明最具意义的行为,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那尚未得到证实的每亩20石的高产。
    红薯地中。
    朱允熥俯身弯腰,鼻间萦绕的是泥土气息,混杂着经过稀释但仍刺鼻的农家肥味道。
    他那双平日里洁白无瑕的手,此刻已被泥土染得黢黑,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落在田埂上。
    朱允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只要4个月,这片还没插满薯苗的土地,将迎来首次丰收。
    他憧憬着明年将神烈山脚下都种上红薯。
    再过一年,应天城周遭的土地或许都将种上红薯。
    用不了三年,以红薯藤蔓的扦插繁殖,直隶大半的土地或将被覆盖。
    缪良哲以梗仔细的扦插着红薯。
    他身边的竹篮里,原本满满的薯藤已所剩无几。
    缪良哲笑着说道:“真没想到,几根薯藤竟能播种出这样一大片。待这批薯藤再次长出新枝叶,上林苑是否可以直接取用,继续扦插繁殖。这样,我有把握在今年内就让这片土地都种上红薯。”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896/7442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