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推荐阅读:腹黑小魔妃:带着宝宝出墙去国家请我出狱,龙王身份藏不住了无限梦剑师娘,手下留情总裁谋妻:娇妻深深宠阮白慕少凌这有毒的修仙日常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命运王冠毒倾天下:废材狂妃要逆天重生乡村霸主

    身负保卫应天城的重任,他们有责任让这些罪犯接受大明律法的公正审判。
    刘远对太孙的洞察力以及对局势的准确把握极度佩服。
    尽管散布谣言者受到了惩治,但如太孙所料,谣言已经开始在民间传播。
    解学士走访了任亨泰的邻居后,今日之事也按太孙的计划进行。
    这些人,有的是出于正义,有的是为了解学士承诺的好处,还有的是被穿着飞鱼服的随从们吓倒。
    总的来说,都在今天到达了洪武门前,为被谣言蒙冤的任亨泰伸张正义。
    这次行动很快吸引了许多城内对这桩谣言充满好奇的百姓,他们自动来到洪武门,想亲眼看看。
    刘远轻轻叹息,低声说:“确实像三爷所预言的,有些百姓聚集在洪武门前,为任亨泰喊冤,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城内人围观。”
    说完,刘远好奇心涌动,看着似乎沉思的朱允熥,心里盘算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朱允熥思索了一眼城里的局势,然后看向一脸疑惑的刘远。
    “接着等。”
    “啊?”刘远不解。
    朱允熥并未解释,径直说道:“咱们去城墙上瞧瞧。”
    刘远傻笑挠头,跟在后面。
    没多久,两人登上洪武门的城楼。
    朱允熥耳边充斥着城门下的喧嚣。
    他探头一看,城门下聚集了近百名百姓,齐声喊着任亨泰的冤屈。
    队伍前面的百姓,手里拉着白布,上面写着“任侍郎清白之家,任侍郎无辜”。
    人群中,更多人挥舞着小白旗,上面写着为任亨泰伸冤的标语。
    朱允熥皱眉,这就是他之前给解缙出主意,炒热舆论的那套。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用上了。
    应天府差役和金吾卫士兵正忙于隔离围观者。
    数一数,朱允熥猜现场围观者至少千人。
    连洪武门两侧不远处的太常寺和工部官员,此刻也偷偷躲在衙门后,伸长脖子看热闹。
    朱允熥微笑颔首,轻哼两声。
    不久,脚步声由远及近。
    接着,解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任务完成,太孙的计策已经安排好。”
    解缙边走边说,来到朱允熥身边,脸上带着笑意,看向城外,目光扫过城门口的人群。
    朱允熥暗自得意,“这就是民意。”
    解缙转头,深深地看了朱允熥一眼:“民意已达,下一步呢?”
    朱允熥手扶城墙,坚决地说:“今晚要让应天城的每家每户都看到那份小报。”
    解缙皱眉:“很多人不识字……”
    “他们会找识字的读。”
    朱允熥拍拍解缙的肩膀,往皇宫走去。
    解缙看着朱允熥的背影,走到城墙边,看着远处的人群,不禁打了个冷战。
    ……
    “无耻之辈。”
    “太过份了。”
    “老夫颜面何在。”
    怒吼声响彻云霄,连夜间的江陵山都仿佛被震动了。
    山巅雅居之外,黑夜如墨,星光隐约,屋里聚集着几位江南老儒。
    他们愤怒不已,满脸通红。
    坐在老儒中间的户部尚书赵勉慵懒地盘着腿,仿佛疲惫不堪。
    刘三吾拿着一张字迹粗大的纸。
    看着纸张上的文字,愤慨万分,纸被他紧紧地握在手中。
    接着,他凝视着在场的几位老儒。
    “今早洪武门前发生的事情,我知道后就感觉有点奇怪。”
    他长叹一声,“果然不出所料……此时此刻,全城都在传播这些污秽的谣言,可恶至极。”
    “肯定有个幕后黑手在操纵。”
    一位老儒双眼冒火,咬牙切齿。
    另一人迅速把眼前的纸撕得粉碎。
    “我此生何时受过这样的羞辱。”
    “谗邪小人。”
    “我恨不得亲自找出那贼人,一刀解决了他。”
    声誉,这个东西,犹如双面镜。
    一面光辉灿烂,另一面却是阴暗腐朽。
    近期,任亨泰受尽污蔑,骂名缠身,几乎无法安心入睡。
    府中的仆人,只要出门,便会引来路人的指点。
    更有热血沸腾的百姓,随手拿起东西就向任府的仆人扔去。
    因此,整个礼部左侍郎府如同鬼域,无人敢轻易外出。
    府中,寂静得吓人,仆人们经过老爷和夫人们身旁时,甚至不敢呼吸。
    那位幼年父母离世,被同族人欺凌,幸亏被任亨泰收养的侄女,这几日已三次试图上吊,想要证明伯父的名声。
    那个嗜赌如命、好色成性的侄子也未能幸免,遭到了家族长辈的严厉惩罚。
    自从百姓在城门外为任亨泰请愿后,就被直接送回任府,跪至昏迷,即将临盆的侄媳妇,每天泪流满面,对外界的指责和非议一力承担。
    此时,满脸疲惫、头发散乱的任亨泰,静静地坐在书房前,仰望蓝天。
    应天府的这起事件,早已闹得沸沸扬扬。
    曾梦想坐上礼部尚书宝座的任亨泰,如今心如止水。
    甚至思忖着何时写好辞官归田的奏章,向皇上请辞还乡。
    “老爷,老爷!”
    “出大事了。”
    任亨泰正为辞官奏章琢磨时,院子外传来仆人惊慌的叫喊。
    这使得他不快,眉头紧皱。
    只见老仆慌张跑来,手中紧握着一张纸,挥舞不止。
    “怎么这么急躁,这成何体统。”
    任亨泰不满地责备老仆,但目光却被晃动的纸吸引过去。
    老仆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将纸递给任亨泰。
    “老爷,情况有变,您不需要辞官了。”
    不需要辞官?
    任亨泰惊讶地挑眉,接过老仆手中的纸。
    老仆兴奋地说:“我在买菜时听到,周边邻居和乡亲昨天去了洪武门帮老爷您申冤。”
    “他们不仅为老爷申冤,还讲了咱们家的故事,老爷的善行。”
    “现在城里很多人都后悔以前误解了老爷。”
    那时,任亨泰边听老仆说话,目光迅速在纸上游走。
    顷刻间,纸上内容便了然于胸。
    “好。”
    “妙哉。”
    “那帮小人,好自为之吧。”
    ……
    “昨日的消息,可属实?”
    “岂有假?此事岂容质疑?”
    “那些行将就木的老东西,竟敢如此?”
    “怎么不敢?”
    “昨晚就让识字的看过内容,一字一句读给我听。就是咱应天府城外那家,老头看着和善,常开粥棚救济百姓。谁知灾年时竟买乡下不足10岁小姑娘供他暖脚。”
    “暖脚还算好的,说不定还有其他企图。”
    “真是作孽,罪该万死。”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896/7438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