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27章 你不心疼儿子,还不允许咱心疼孙子

第27章 你不心疼儿子,还不允许咱心疼孙子

推荐阅读:风流艳医张扬张小曼[综]蒙面女英雄[红楼]我要做首辅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我有特殊的外语技能[综]老婆大人万万岁黄帝秘藏驯娇记(重生)孤独且潇洒她闪婚了千亿首富

    朱元璋颔了颔首,目光微沉,流露出些许不悦:“那允熥呢?”
    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太监的通报声。
    “启禀皇上,允熥殿下在外求见。”
    朱元璋刚提到朱允熥,外头就传来通报,说人已在殿外等候,他的脸上不禁漾起一抹笑意。
    瞧瞧,咱家这乖孙子,真是跟咱心有灵犀一点通。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速速请咱宝贝孙子进来,外面正下着大雨,可别让允熥受凉!”
    殿外,沉稳的脚步声缓缓靠近。
    殿内,一直在朱元璋跟前回话的朱标,内心极度无语。
    父皇这喜爱之情,竟是半分都不懂得掩饰了吗?
    不久,朱允熥昂首阔步,龙骧虎步地踏入中极殿。
    光线从门外透入,照得朱元璋眼神有片刻恍惚,真像极了咱年轻的时候。
    那时候,咱也是一样的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朱元璋眼神一转,注意到朱允熥头上肩上的湿润,随即抬腿踹了旁边的太子朱标一脚:“你这当爹的是怎么照顾的。”
    朱标一脸冤枉,望着朱允熥莫名其妙的一身湿,心里的憋屈无以言表。
    这小子自己跑去和曹震那些人聊天,我还特意交代了常家人让他早点回宫。
    结果不仅忘了回来,还不知道跑哪儿野去了,才搞成这样。
    这边朱元璋正数落着儿子,前方,朱允熥已走近。
    及至近前,他停住脚步,拱手行礼:“孙儿给爷爷请安,给父亲请安。”
    朱元璋早已笑开了花,上前拍拍朱允熥的肩,瞪眼假装训斥:“听说你最近开始练武打拳了?”
    “即便如此,也不能把自己当铁打的,跑到哪里疯去了,弄得这么一副狼狈样。”
    朱允熥这才低头审视自己,
    才发现自己浑身湿透,寒气逼人。
    他咧嘴一笑,开口辩解道:“孙儿为咱大明找到了一个大能人。”
    一旁的朱标眼神里闪过一丝光芒,显然充满了好奇。
    然而,朱元璋已猛地挥了挥手,对着殿内命令道:“去把咱的干净衣服拿来,给允熥换上。”
    朱标连忙按捺住心中的疑惑,出言劝说:“父皇,这怎么行,实乃逾越……”
    朱元璋眼睛一瞪:“你不心疼你儿,咱可舍不得我的宝贝孙子受苦。”
    话语间,中极殿的宫人们已迅速取来一套朱元璋的衣物。
    宫人们心思细腻,特地挑选了皇帝平日所穿的朴素衣裳,已洗得泛白,上面还缝着不少补丁。
    朱元璋拎起衣裳,仔细端详了几番,又望向那面容俊秀、宛如自己年轻时模样的朱允熥。
    他觉得,这套满是补丁的衣服,实在配不上自家孙子。
    朱允熥脸上堆满笑容,口中道:“孙儿谢爷爷厚爱……”
    话音未落,朱元璋已开口:“就这儿换,不听话,可要挨板子了。”
    朱允熥无奈,只好在一旁换上了这套补丁累累的衣裳。
    待他再次站到二人面前时,朱元璋眼前一亮:“真是长大了,连爷爷的衣服都能穿得下了。”
    朱允熥面露赧色:“孙儿身为爷爷的嫡亲血脉,这份身体自然与爷爷、父亲相像。”
    这话,说得入耳三分。
    朱元璋暗自感叹,每日面对那些纷繁复杂的国事奏折,若有这乖孙常伴左右,或许那些烦恼也能减轻几分。
    一旁的太子朱标轻哼一声:“你倒说说,在宫外都干了些啥?”
    他还记得,这小子刚才信誓旦旦地说是为大明朝觅得了大能人。
    朱元璋也露出探究之色:“允熥,今日你给咱找到了何等大能人?”
    朱允熥响亮地应了一声:“爷爷、父亲,孙子今日在西城偶遇了大名鼎鼎的方孝孺。”
    他满脸洋溢着孩童般找到宝藏的喜悦,似乎正迫不及待地向家中长者展示自己的宝贝,渴望得到赞赏。
    而朱元璋的脸上则挂满了疑惑。
    朱标心领神会,笑眯眯地解惑:“父皇记得吗?洪武15年时,您曾对儿臣提及,方孝孺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物,将来儿臣可以倚重他直至他年迈力衰。”
    经朱标这么一提,朱元璋恍如拨云见日,一拍朱允熥的肩,喜上眉梢:“原来你小子找的是方孝孺啊。”
    那段往事清晰浮现,正如朱标所言,他曾对方孝孺大加赞扬。
    彼时,方孝孺不过25岁左右,尚未委以重任。
    朱元璋心底里认定他是个可雕琢的璞玉,未来能成为辅佐朱标治理国家的栋梁。
    此刻,得知朱允熥竟然觅得方孝孺,朱元璋疑惑问道:“你是怎么知道他,又怎么找着他的呢?”
    朱允熥坦诚相告:“孙儿早年间便有幸拜读过方先生的几篇大作,常捧卷细品,难以释手。”
    “近日听说先生来京城探访朋友,便吩咐刘远留意打探,巧的是,今天就遇上了先生。”
    朱元璋赞许道:“你的眼力不错,能识得方孝孺这块好料。但他尚年轻,今年怕是也就30岁出头吧?”
    言罢,朱元璋的目光转向身边的朱标。
    朱标略一思索,轻声回应:“今年刚好34岁。”
    朱元璋再次把目光投向朱允熥,追问:“你的意思是,要举荐他进入朝廷任官?”
    在朱元璋心底,其实并不情愿此刻就擢升方孝孺这样一位未经风霜锤炼的英才。
    毕竟,揠苗助长的故事众人皆知,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历史上的方孝孺,在洪武25年被他人举荐至朝廷,而朱元璋仅安排他去往汉中传授学问,其用意深远。
    既是要历练他的品性,也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即朱标登基之后,再委以重任。
    然而……
    如果孙子对方孝孺青睐有加,或许朝廷之中总能找到一席之地给予安置。
    朱元璋的目光紧紧跟随朱允熥。
    一旁的朱标已微蹙眉头,深知宗室内举荐贤才虽是好事,却也难免惹人非议,担心外界指责这是在培植个人势力,或有结党之嫌。
    朱允熥缓缓道:“孙儿前些时日在东宫讲学失言,而今东宫虽不乏其他教习,但孙儿总感觉缺失了什么。”
    “直至今日,亲眼见到方先生,方恍然大悟,东宫讲堂所缺的,正是如先生这般满腹经纶、有治国之才的贤士。”
    “因此,孙儿特来恳请皇爷爷,望能请方先生入驻宫廷,重启大本堂,为我们大明宗室子弟传道解惑,明确我们作为宗室的使命,修养身心。”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896/7431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