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856章粮草让商人负责,这还是朝廷的军队吗

第856章粮草让商人负责,这还是朝廷的军队吗

推荐阅读:武绝九重天女人不坏伪妆记我还真是幻觉?师娘,我真是正人君子权路迷局凤鸣天下女配在上猎人:我死了也变强了横推两界:从唯心武道开始

    朱元璋认为,强有力的压制跟严律,是维护官僚体制清廉的关键。
    对此,朱标只是轻笑,然后默默查看文书。
    当他看到奏折内容时,不禁笑了出来。
    “真是个小混蛋。”
    他这么一番举止,朱元璋心中的好奇立刻被点燃,迅速探头过来查看。
    仅仅是看了一眼,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因为朱允熥在这奏折开篇就写道。
    孙儿敬呈皇爷爷,近日饮食是否可口,睡眠是否安稳。
    接下来洋洋洒洒,全是日常家事的描述。
    朱标快速浏览着文字,见朱允熥提到了自己,心中那份不易察觉的情绪,顷刻间消失无踪。
    “这小子,哪里有个当父亲的样。”
    朱元璋淡笑着责备。
    此时,朱标面色骤然一变,目光瞬间变得深沉起来。
    “关于河道问题的原因已经查明,是因为用于建造河堤的青石出了状况,这些石头被人动了手脚。”
    当说到此处时,朱标音量逐渐低了下来。
    明明朝廷兴修河道工程,处处谨慎并无疏漏。
    从一开始,这便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好政令。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民众对青石做手脚,试图影响整体进度。
    这意味着什么呢?
    若不是因为后面的详细说明,恐怕朱标会误以为地方官员,把本应为民谋福利的善行,转化成了苛政暴政。
    此刻,朱元璋已经坐到朱标身旁,父子二人共同将这份奏折看完。
    紧接着,两人都不由得同时发出一声叹息。
    朱标眉头紧皱。
    “他做事依然不够稳重啊,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禀报朝廷,等朝廷决定如何处置。”
    这里指的是朱允熥直接将海庆村所有村民,押送至洛阳城公开问斩一事。
    朱元璋对此却颇为赞赏。
    “于混乱中求稳定,震慑四方。只要白莲教存在一日,豫州道一旦发生状况,谣言便会随之而起。这小家伙想要用海庆村村民的头颅来压制骚乱,方法虽然略显激进,但也确实最为直接有效。”
    对于朱元璋这种无缘无故对孙辈,展现出格外关爱的行为,朱标早已经习以为常。
    朱元璋可以严厉地批评朱允熥,但外人乃至他来说,便不容许了。
    朱标话题一转,说道。
    “看上去,允熥是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山西的问题。”
    言罢,朱标将目光投向身边的朱元璋。
    此刻的朱元璋,并未立即回应,只是轻轻皱眉,显然在考虑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许久之后,朱元璋才开口说话。
    但他没有直接讨论刚刚提出来的那个议题,反而说。
    “听说允熥想让老三到大同,与蓝玉一同镇守。不过咱猜测老三大概会拒绝。”
    此言一出,朱标眉毛也微微收紧。
    “老三性格耿直,即便知晓山西有可能爆发变故,根据他的性格特点,他也许依旧期望能够亲自手刃贼首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
    “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咱说的话他们已不再听从。若老三不愿,便由他去吧。”
    朱标轻叹一声,接着说。
    “那么,朝中是不是也该开始筹划应对之策了?”
    朱元璋忽然站起。
    “允熥将要进入山西道,老三又留在太原城不动。看起来,他二人已经准备好了,既然这样,就让朝廷颁布诏书通知各地,停止实施开中制吧。”
    “大明军队怎能一直被一些商人所左右?若继续下去,这军队到底是属于大明还是那些商人的?”
    朱元璋目光闪烁。
    “拿山西道及周围地区的地图来。”朱标对外喊道。
    没多久,刘建安带着几人,送了一幅固定在木架上的地图进来了。
    朱标看着地图,审视了一会后说道。
    “延安府跟西安府需要守卫黄河西岸,防止山西方向的贼子逃跑。至于豫州与河北两道,估计允熥已经有了相应措施。大同有蓝玉镇守,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说完话,朱标慢慢站起身来。
    他走到地图前。
    “山西道已经被围住,好比是在笼中的犬。虽然短期内可能会遭遇风浪,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此举能够确保边境长久稳定,这次变乱应由我朝先发制人。”
    朱元璋眼神闪动,注视着东北角落里一处不为人知的地方。
    “派人加急去告知老四,让他知道他的兄长与侄子正面临危险。作为弟弟跟皇叔,在这种关键时刻他应当出手相助。”
    朱标颔了颔首。
    “昭示天下。除非咱死了,否则洪武新政绝不变更,对于任何企图谋反者,诛连九族,莫等到惩罚才悔不当初。”
    ……
    太原城,李府府邸。
    这座几乎可与晋王府媲美的豪华庄园,是全太原最繁忙的交际之地。
    每日里,络绎不绝的富甲一方之辈拜访。
    夜幕降临之际,从山西道三司、太原府官衙到阳曲县治下的各位大人们,亦纷纷莅临此处。
    噔噔噔。
    急切的马蹄声响起。
    直到大门前停下脚步,来者迅速跃下马背。
    守候在外的随从,立刻接过了缰绳,将骏马引向一旁系紧。
    紧接着,那下马之人匆匆步入李家院落之中。
    脚步凌乱中带着些许匆忙,在穿越整个庭院后,转进了一间隐秘小室。
    叩叩!
    “启禀老爷,江南传来新讯息,关于当朝太孙的事。”
    小室内,坐着三位显赫人物。
    当地商界领袖李乐咏,他正同李逸明及好友刘天禄品茗闲聊,并密谋一场在山西地区的行动方案。
    听到外面通报,李乐咏微微眯起了眼睛,示意其进来。
    闻言后,李乐咏给了刘天禄一个眼神示意,刘天禄顺势端起了茶盏,遮掩起半边面容。
    外面报告之人,这才踏入了屋内。
    保持谦恭姿态,未曾敢抬头直视室内景象。
    李乐咏见状便直接问道。
    “具体发生了何事?”
    那人低头答道。
    “朱允熥亲自率领几位北方巡视团官员已抵达泽州境内,继续沿着官道向着太原行进。”
    蹭!
    刘天禄猛地站起身来,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进来的人。
    “你说什么?”
    刘天禄凝视来人,眼睛瞪大,胸口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不定。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896/29385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