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前仆后继的先辈

推荐阅读:别人修炼我发癫,垃圾宗门滚一边!奋斗在嘉靖年间巫师:我的职业面板没有上限忽悠诡异,我竟成了诡异国师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大明锦衣封神我是萧升穿成炮灰就流放,搬空王府一路浪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抗战之关山重重

    “没人站出来?”
    “那我们是怎么活到今天的?修炼体系是怎么建立的?”
    有同学的脸上露出了不可置信之色。
    当前的众人都知道了,人类并没有灭绝,而且还以更加强大的方式存续了下来。
    李馆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所以说啊,真搞不懂学校为什么要把历史课给删掉!”
    “没有了历史,大家还怎么铭记自己的根,怎么带着先辈的信念继续往前?”
    “搞的现在每年都要我来听一遍!”
    他吐槽了一句之后便继续道:
    “事情的突破口,来自火星!”
    “发向火星的探测器在地底之中发现了一些传承!”
    “似乎是一个以修炼而繁盛的文明遗落在上面的。”
    “我们国家从火星上发现了修炼文明之后,本着‘同一个世界’的原则,将资料无私的共享给了其他国家!”
    “诸多国家通过对那文明的解析,各自衍化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修炼体系!”
    “我们仙府就是炼气、筑基、金丹、元婴,与我们毗邻的岛国是下忍、中忍、上忍、精英忍者、影级忍者!”
    “美洲和欧洲那边则是分化成了两类,一类是以物理攻击为主的剑师,另一类则是以法术攻击为主的魔法师!”
    “其他各国也都各有不同,但大体上都是从那遗迹中解析出来得。”
    “发现遗迹的这一年,也被称为‘修行元年’!”
    周立则是想到了那天在街头看到的后面背着大剑的外国人,心中恍然:那人恐怕就是剑师了!
    同时,他脑海中也生出一个大大的疑问:为什么人类破灭在即,会忽然发现火星上的事呢?
    恰好旁边有个同学也问出了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到妖兽进攻入侵,死了那么多人的时候才发现那遗迹呢?”
    “之前干什么去了?”
    李馆长感慨道:“危机关头,老鼠都会抱头窜,更何况人类?”
    “既然蓝水星上的妖兽肆掠,已经到了愈演愈烈、无法掌控的地步,人类自然也在寻找着可能得出路。”
    “而火星上曾经发现过水的痕迹,有人就想着移民火星,所以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果然在地底深处有所发现。”
    “当然了,蓝水星的地心、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也都有相关的探索计划,只是没能发现类似的遗迹罢了。”
    听完这些话,有学生颇有些疑惑的问道:
    “那到底是我们仙府中的修士厉害,还是国外的剑士跟魔法师厉害?”
    李馆长自信道:“这个问题,我想事实已经回答了你!”
    “整个仙府中光是修士就已经达到了三亿以上!”
    “而国外那些修炼者,最多的也就是欧洲联合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才在百万之数。”
    “前一段时间,欧洲联合军刚吃了一场败仗,原先的高卢国的国土被攻陷,整个欧洲国民的生存空间都被大大压缩了。”
    “哼哼,他们比起我们来,那可真是差得远了。”
    他也想起这次参观的主题是‘妖兽’,又继续回到了这个话题上:
    “解析出修炼体系,将所有资料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就是逐渐普及修行法。”
    “在仙府修炼史上第一个踏入筑基的人——李正青,谈到妖兽史就不得不谈一下他!”
    “在距离‘修行元年’过了将近十五年之后,李正青以天灵根的资质,经历一次次生死危机,终于突破到了筑基期!”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自身实力将筑基期妖兽斩杀的存在!”
    跟随李馆长的脚步,听着他的讲解,
    周围播放的无数战斗画面和照片,似乎将大家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
    一个个步入修炼不久的修士们以自身鲜血,不断地铺垫、补全、完善着修炼体系,
    其中李正青更是身前士卒,一次次冲在最前线,将无数妖兽斩杀,
    自身的修为也在一次次生死危机中不断提升,拓宽着人类的修行上限!
    “只可惜啊,天妒英才!”
    “他在服用一种最新炼制的丹药,准备以此突破筑基后期的时候,由于当时炼制技术不成熟,再加上丹药处理不当,炼制的火候不够,导致丹药内部生成了一种神经毒素,在试验的时候没能检测出来!”
    “李正青因此也身受剧毒,逐渐失去意识,成为了植物人,最终在半年之后彻底肉体、精神死亡!”
    “他在陨落八年之后,才终于出现了第二个筑基修士,第十年,出现了第三个!”
    “随着筑基修士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完善,筑基之路也终于通畅起来,突破的修士也越来越多!”
    “我国节节败退的颓势也算慢慢的稳住了,在内陆腹地逐渐站稳了脚跟,没有再出现大型城市陷落的情况!”
    墙上照片的色彩也逐渐变得亮丽起来,
    多条战线上有了筑基修士加入后,渐渐地能够抵挡住妖兽的进攻的脚步。
    绞杀的无数妖兽也成为各个修士修行的材料。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850/7252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