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封许小刚为镇国公
推荐阅读:诸天最强部落、毒倾天下:废材狂妃要逆天、异界道行、试婚老公,用点力!、星光与你皆不负、星辰深处爱上你、从遮天开始盗天机、诱爱成婚,腹黑老公难招架、成为领主的我被迫种田、恶魔校草有点坏:少爷,别吻我、
刚才还争论不止,喋喋不休的众多武将此刻,纷纷对视一眼,也都闭口不言。
很快身穿黑色铠甲的许刚缓缓从大殿大门,跨入台阶,走入其中。
他身穿黑色铠甲,眼神已经没有了从前的玩世不恭之色,取而代之的则是坚毅。
他脚步沉重,双手之中还捧着一套已经折迭好的飞鱼服。
来到大殿中央后,成国公段兴皱眉起来,沉声道:“许刚,你来做什么?镇国公许鼎武投靠北胡,已成事实,你还敢身穿铠甲,来到朝堂大殿之上?”
听着段兴的指责,许刚目光看向萧宇政,大声道:“陛下还未定我们国公府的罪!”
完,他跪在地上,沉声道:“陛下,卑职东镇抚司锦衣卫许刚,特来请辞锦衣卫身份。”
萧宇政面无表情,微微点头,示意他下去。
许刚随后大声道:“镇国公府历代替大周镇守边境,我爹叛国,罪不容诛,但他不能代表我们镇国公府的态度。”
“我是镇国公府的嫡子,愿意远赴边疆,替陛下永世守卫大周国土。”
完,他便将锦衣卫的飞鱼服放到地上,站起身,右手放到胸前,行了一个大周朝的标准军礼。
听完许刚的话,在场的人,一片寂静无声,段兴更是忍不住微微摇头起来。
许鼎武刚刚投敌,投靠北胡,陛下能放心将剑池关的十五万大军,交给许刚?
这家伙怕是急晕头了。
就连安国公陶安邦,也皱眉起来。
很明显,在场的人并不看好,镇国公府连这一劫都不一定能躲过。
还妄想继续掌控大军?
简直是痴人梦。
萧宇政面无表情,心中却也在思考良多,因为剑池关的那支大军,除了许家人,没有人能指挥。
在多年前萧宇政便试过,让许鼎武回来修养,换了兵部的一位高官前往暂时率领。
可很快,整支大军便乱了套,因为派去的主将很快就染上了许多坏毛病,克扣军饷,打压军事能力过硬的将领,随意安插亲信在大军中担任要职。
整个大军被弄得天怒人怨,险些哗变,是许鼎武连夜赶去,才将所有人安抚。
剑池关的十五万大军,是对付北胡最为主要的军事力量。
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事实上,萧宇政此前便有过让许家人继续掌控的念头,只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逝。
许鼎武投敌,继续让许家人掌管剑池关大军,且不朝野大臣不会同意,连他,都会担心是否会再发生将领投敌的事情。
思量良久,萧宇政才缓缓站起身来,看着许刚道:“许刚,许鼎武已然投敌,他熟悉剑池关地形,更对我大周军队了如指掌。”
“更何况他的军事能力极为不俗,若有一天,他率领北胡兵马,进犯剑池关,你又当如何?”
许刚眼神坚毅,毫不动摇的道:“若是他日,我们父子战场相见,我必让他知晓,虎父无犬子。”
“我会为陛下将他斩首,送回京城。”
“黄口儿。”安国公段兴上前一步,沉声劝:“陛下,依我看,还是由微臣前往剑池关为妥,我虽从未前往边境,也未曾领兵,但我熟读兵书。”
“各种兵法良策,我都烂熟于心,只要陛下愿意相信微臣,微臣必定不叫陛下失望。”
其他勋贵见状,却是没有话,他们都知道,段兴是想要率领剑池关那支大军……
大多数勋贵,身份是没资格率领如此庞大军队的。
而够资格的,大多数也都已有自己的事业,犯不着站出来去抢。
许刚闻言,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段兴,这是镇国公府唯一存活下去的希望。
他上前一步:“安国公,你既从未领过兵,只是翻看了一些兵书,又何谈带兵打仗?”
“你不也没带过兵吗?也就是一介京城闲散子弟。”段兴答道。
许刚沉声道:“剑池关大军上上下下的将领,我都熟悉,皆是我叔伯长辈,我若率领他们,他们必然拥戴,与你的情况,能一样吗?”
“更何况。”
“你真当我许刚是只知贪图享乐的权贵子弟?”
“我从五岁习武,七岁开始熟读兵书,九岁便让府中老兵老将教导带兵之道。”
就在此时,兵部尚书杜怀安上前一步,打断了二人的争吵,他目光在萧宇政身上,道:“陛下,我想和你聊聊。”
“暂休。”萧宇政闻言,看了杜怀安一眼,随后缓缓起身,往朝堂一侧的偏厅而去。
朝堂休息也是常见之事,武将还好,许多文官的年龄也大了,早朝一般都得一个时辰起步。
若是事情较多,甚至两个时辰也是常见的。
而这偏厅,便是休息时,萧宇政休息之地。
偏厅并不算大,但也是富丽堂皇,里面摆放着几张椅子。
萧宇政带着冯玉座后,里面等候的太监便赶忙奉茶。
跟随而来的杜怀安,则低声道:“陛下,安国公万万不可领兵。”
“此人在我兵部任职,我对他极为了解,平日处理一些文书杂事,倒还尚可,可领兵之事,颇为复杂,可不是熟读几本兵书就行的。”
“剑池关滋事重大,臣难听一些,若是其他地方的部队出了问题,倒还无妨。”
“可若是剑池关大军出问题,北胡一旦攻破剑池关……”
历史上北胡也曾数次攻破剑池关,北胡铁骑之下,多次险些逼近京城。
萧宇政喝了一口茶,缓缓问:“依你之见,谁适合前去?”
“许刚。”杜怀安沉声道:“许鼎武投敌,剑池关大军中,多是他的亲信手下,此时必定人心惶惶。”
“若换了其他人前去,且不克扣军饷之事,最起码在很多重要位置,也要安排上自己的心腹。”
“到时,军心恐怕不稳……”
“许刚前去,是最适合的人选。”
领兵打仗不是请客吃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且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手下将领士兵,对将领的认可度。
萧宇政闻言,闭上双眼:“倒是有些难办啊,许鼎武投敌,让许刚继续率领剑池关大军,朝堂大臣,能同意吗?”
杜怀安深吸一口气道:“还请陛下三思,朝堂大臣怎么想不重要,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剑池关大军。”
“况且……”杜怀安压低声音,在萧宇政耳边低声道:“陛下您应该很清楚,北胡的军队,粮草,物资,正在迅速往南运送……”
“恐怕要不了多久,北胡就会掀起一场战争。”
“这个时候,剑池关绝不能乱。”
杜怀安并无任何私心,纯粹是从领兵的角度去考虑的此事,他下意识的看向萧宇政身旁的冯玉,想要请冯公公劝一劝陛下。
可冯玉只是斟茶,在这件事上,并不多言。
站在外面的许刚,也静静的等待着。
许刚心里也有些紧张,毕竟这可是关系着镇国公府生死存亡的大事。
终于,萧宇政领着冯玉以及杜怀安,从偏厅走出,缓缓回到龙椅上坐下。
群臣的目光,齐齐朝他看去。
萧宇政微微闭上双眼,思索片刻后,这才慢慢看向许刚,问道:“传旨!”
“许鼎武投敌叛国,罪不容诛,但镇国公府历代为大周镇守边境,不该受此牵连。”
“剥夺许鼎武镇国公爵位。”
“朕封许刚为镇国公,剑池关镇池军指挥使,即刻前往剑池关,统御镇池军。”
听到萧宇政的话,许刚悬着的石头,总算地,他急忙跪在地上谢恩:“多谢陛下!”
段兴脸色微微一变,刚准备开口再什么,杜怀安则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捣乱。
段兴这才将嘴里的话给强行压了下去,只能是黑着脸退了回去。
萧宇政目光深邃的盯着许刚,缓缓道:“稍作休息,镇国公便赶去剑池关吧。”
完,萧宇政转身离去,冯玉则大声喊道:“退朝!”
今日朝堂的事情定下以后,京城的京报以及各大报纸,也改了口风。
昨日许鼎武投敌叛国后,不知道多少文人写了诸多文章,在京报上大骂许鼎武以及镇国公府。
什么北胡走狗,镇国公府就该立即被捕,全府人即刻赐死。
可今日朝堂上的事情定下后,京报本来已经排版好,准备开始售卖的纸张,立马全部销毁。
随后让文人墨客,赶紧重新写起文章。
一方面,当然是歌颂镇国公府世代忠良,第一代镇国公如何为大周建功立业,第二代镇国公如何痛击北胡,打得北胡花流水,瑟瑟发抖。
然后便是朝堂今日,陛下册封许刚为新任镇国公。
接着介绍许刚如何聪明多智,从就展现了带兵打仗的天赋。
至于许鼎武?那是镇国公府的败类。
并且同时,各大权贵,便是各位国公,侯爷亲自赶来镇国公府祝贺。
又或是家主不在京城,家中女眷夫人,也第一时间赶来。
刹那之间,冷清无比的镇国公府,门可罗雀,竟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很快身穿黑色铠甲的许刚缓缓从大殿大门,跨入台阶,走入其中。
他身穿黑色铠甲,眼神已经没有了从前的玩世不恭之色,取而代之的则是坚毅。
他脚步沉重,双手之中还捧着一套已经折迭好的飞鱼服。
来到大殿中央后,成国公段兴皱眉起来,沉声道:“许刚,你来做什么?镇国公许鼎武投靠北胡,已成事实,你还敢身穿铠甲,来到朝堂大殿之上?”
听着段兴的指责,许刚目光看向萧宇政,大声道:“陛下还未定我们国公府的罪!”
完,他跪在地上,沉声道:“陛下,卑职东镇抚司锦衣卫许刚,特来请辞锦衣卫身份。”
萧宇政面无表情,微微点头,示意他下去。
许刚随后大声道:“镇国公府历代替大周镇守边境,我爹叛国,罪不容诛,但他不能代表我们镇国公府的态度。”
“我是镇国公府的嫡子,愿意远赴边疆,替陛下永世守卫大周国土。”
完,他便将锦衣卫的飞鱼服放到地上,站起身,右手放到胸前,行了一个大周朝的标准军礼。
听完许刚的话,在场的人,一片寂静无声,段兴更是忍不住微微摇头起来。
许鼎武刚刚投敌,投靠北胡,陛下能放心将剑池关的十五万大军,交给许刚?
这家伙怕是急晕头了。
就连安国公陶安邦,也皱眉起来。
很明显,在场的人并不看好,镇国公府连这一劫都不一定能躲过。
还妄想继续掌控大军?
简直是痴人梦。
萧宇政面无表情,心中却也在思考良多,因为剑池关的那支大军,除了许家人,没有人能指挥。
在多年前萧宇政便试过,让许鼎武回来修养,换了兵部的一位高官前往暂时率领。
可很快,整支大军便乱了套,因为派去的主将很快就染上了许多坏毛病,克扣军饷,打压军事能力过硬的将领,随意安插亲信在大军中担任要职。
整个大军被弄得天怒人怨,险些哗变,是许鼎武连夜赶去,才将所有人安抚。
剑池关的十五万大军,是对付北胡最为主要的军事力量。
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事实上,萧宇政此前便有过让许家人继续掌控的念头,只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逝。
许鼎武投敌,继续让许家人掌管剑池关大军,且不朝野大臣不会同意,连他,都会担心是否会再发生将领投敌的事情。
思量良久,萧宇政才缓缓站起身来,看着许刚道:“许刚,许鼎武已然投敌,他熟悉剑池关地形,更对我大周军队了如指掌。”
“更何况他的军事能力极为不俗,若有一天,他率领北胡兵马,进犯剑池关,你又当如何?”
许刚眼神坚毅,毫不动摇的道:“若是他日,我们父子战场相见,我必让他知晓,虎父无犬子。”
“我会为陛下将他斩首,送回京城。”
“黄口儿。”安国公段兴上前一步,沉声劝:“陛下,依我看,还是由微臣前往剑池关为妥,我虽从未前往边境,也未曾领兵,但我熟读兵书。”
“各种兵法良策,我都烂熟于心,只要陛下愿意相信微臣,微臣必定不叫陛下失望。”
其他勋贵见状,却是没有话,他们都知道,段兴是想要率领剑池关那支大军……
大多数勋贵,身份是没资格率领如此庞大军队的。
而够资格的,大多数也都已有自己的事业,犯不着站出来去抢。
许刚闻言,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段兴,这是镇国公府唯一存活下去的希望。
他上前一步:“安国公,你既从未领过兵,只是翻看了一些兵书,又何谈带兵打仗?”
“你不也没带过兵吗?也就是一介京城闲散子弟。”段兴答道。
许刚沉声道:“剑池关大军上上下下的将领,我都熟悉,皆是我叔伯长辈,我若率领他们,他们必然拥戴,与你的情况,能一样吗?”
“更何况。”
“你真当我许刚是只知贪图享乐的权贵子弟?”
“我从五岁习武,七岁开始熟读兵书,九岁便让府中老兵老将教导带兵之道。”
就在此时,兵部尚书杜怀安上前一步,打断了二人的争吵,他目光在萧宇政身上,道:“陛下,我想和你聊聊。”
“暂休。”萧宇政闻言,看了杜怀安一眼,随后缓缓起身,往朝堂一侧的偏厅而去。
朝堂休息也是常见之事,武将还好,许多文官的年龄也大了,早朝一般都得一个时辰起步。
若是事情较多,甚至两个时辰也是常见的。
而这偏厅,便是休息时,萧宇政休息之地。
偏厅并不算大,但也是富丽堂皇,里面摆放着几张椅子。
萧宇政带着冯玉座后,里面等候的太监便赶忙奉茶。
跟随而来的杜怀安,则低声道:“陛下,安国公万万不可领兵。”
“此人在我兵部任职,我对他极为了解,平日处理一些文书杂事,倒还尚可,可领兵之事,颇为复杂,可不是熟读几本兵书就行的。”
“剑池关滋事重大,臣难听一些,若是其他地方的部队出了问题,倒还无妨。”
“可若是剑池关大军出问题,北胡一旦攻破剑池关……”
历史上北胡也曾数次攻破剑池关,北胡铁骑之下,多次险些逼近京城。
萧宇政喝了一口茶,缓缓问:“依你之见,谁适合前去?”
“许刚。”杜怀安沉声道:“许鼎武投敌,剑池关大军中,多是他的亲信手下,此时必定人心惶惶。”
“若换了其他人前去,且不克扣军饷之事,最起码在很多重要位置,也要安排上自己的心腹。”
“到时,军心恐怕不稳……”
“许刚前去,是最适合的人选。”
领兵打仗不是请客吃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且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手下将领士兵,对将领的认可度。
萧宇政闻言,闭上双眼:“倒是有些难办啊,许鼎武投敌,让许刚继续率领剑池关大军,朝堂大臣,能同意吗?”
杜怀安深吸一口气道:“还请陛下三思,朝堂大臣怎么想不重要,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剑池关大军。”
“况且……”杜怀安压低声音,在萧宇政耳边低声道:“陛下您应该很清楚,北胡的军队,粮草,物资,正在迅速往南运送……”
“恐怕要不了多久,北胡就会掀起一场战争。”
“这个时候,剑池关绝不能乱。”
杜怀安并无任何私心,纯粹是从领兵的角度去考虑的此事,他下意识的看向萧宇政身旁的冯玉,想要请冯公公劝一劝陛下。
可冯玉只是斟茶,在这件事上,并不多言。
站在外面的许刚,也静静的等待着。
许刚心里也有些紧张,毕竟这可是关系着镇国公府生死存亡的大事。
终于,萧宇政领着冯玉以及杜怀安,从偏厅走出,缓缓回到龙椅上坐下。
群臣的目光,齐齐朝他看去。
萧宇政微微闭上双眼,思索片刻后,这才慢慢看向许刚,问道:“传旨!”
“许鼎武投敌叛国,罪不容诛,但镇国公府历代为大周镇守边境,不该受此牵连。”
“剥夺许鼎武镇国公爵位。”
“朕封许刚为镇国公,剑池关镇池军指挥使,即刻前往剑池关,统御镇池军。”
听到萧宇政的话,许刚悬着的石头,总算地,他急忙跪在地上谢恩:“多谢陛下!”
段兴脸色微微一变,刚准备开口再什么,杜怀安则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捣乱。
段兴这才将嘴里的话给强行压了下去,只能是黑着脸退了回去。
萧宇政目光深邃的盯着许刚,缓缓道:“稍作休息,镇国公便赶去剑池关吧。”
完,萧宇政转身离去,冯玉则大声喊道:“退朝!”
今日朝堂的事情定下以后,京城的京报以及各大报纸,也改了口风。
昨日许鼎武投敌叛国后,不知道多少文人写了诸多文章,在京报上大骂许鼎武以及镇国公府。
什么北胡走狗,镇国公府就该立即被捕,全府人即刻赐死。
可今日朝堂上的事情定下后,京报本来已经排版好,准备开始售卖的纸张,立马全部销毁。
随后让文人墨客,赶紧重新写起文章。
一方面,当然是歌颂镇国公府世代忠良,第一代镇国公如何为大周建功立业,第二代镇国公如何痛击北胡,打得北胡花流水,瑟瑟发抖。
然后便是朝堂今日,陛下册封许刚为新任镇国公。
接着介绍许刚如何聪明多智,从就展现了带兵打仗的天赋。
至于许鼎武?那是镇国公府的败类。
并且同时,各大权贵,便是各位国公,侯爷亲自赶来镇国公府祝贺。
又或是家主不在京城,家中女眷夫人,也第一时间赶来。
刹那之间,冷清无比的镇国公府,门可罗雀,竟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710/6283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