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天和电

推荐阅读:这么大的球门,你们踢不进吗?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神树纪元:天命之旅男人求放过,未婚四个娃穿越忍3,拥有熟练度的我无敌了闭关三年,下山即无敌御兽:欺我母弱?我自化天灾!宝藏主播:榜一竞争太激烈权力巅峰:重生后我选择京圈老婆

    天和电
    两天后。
    李暮将波海造船厂的档案室资料都翻阅了一遍,并做了详细地整理。
    做完了这些。
    他的水平虽然仍旧比不上黄伟旅、赵任楷这样在原子能潜艇领域浸淫多年的专家。
    但至少在说起专业知识的时候,不会有常识性的问题。
    ……
    厂长办公室内。
    李暮一进来。
    便看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黄伟旅等人。
    众人纷纷站起来,神色激动道:
    “李顾问!”
    这两天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要不是还有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研究任务。
    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
    “这么客气做什么,都坐下。”李暮笑了笑,接着问道:
    “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研究还算顺利吧?”
    黄伟旅道:
    “顺利,根据您给出的方向,我们已经在开始尝试合成材料了。”
    “而且有着材料计算软件的帮助,速度比以前快了十倍不止。”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有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结果出来。”
    他说完后,脸上不由露出一抹笑容。
    毕竟研究顺利,还是相当令人开心的。
    “不错,那么我们也可以集中精力,专心地攻克潜射D弹的问题了。”李暮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闻言,黄伟旅等人俱是浑身一震,目光之中满是兴奋之色。
    李暮继续道:
    “先来说说它的核心技术吧。”
    “首先是发动机,我们需要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用来替代现有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潜射D弹的性能、可靠性和适用范围,是我们必须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劣,这里不必再说。
    前者适合需要快速准备和机动发射的场景,而后者更适合需要精确控制和长时间推力的航天任务。
    “李顾问,您是打算采用改性双基推进剂,作为固体发动机的推进剂吗?”黄伟旅提问道。
    他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谁发明的。
    不过改性双基推进剂好用,这点毋庸置疑。
    “改性双基推进剂应该勉强够用,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再继续提升。”李暮微微颔首。
    后世的潜射D弹,多采用的是改性复合双基推进剂和高能固体推进剂。
    当然,这并不是说改性双基推进剂不行。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主要原料,都是这个,足以证明它的价值。
    黄伟旅想了想,道:
    “那我建议咱们还是先把人找过来研究着。”
    “反正秦云领导给了咱们权限,不用白不用。”
    “万一能再有所突破,对于我们潜射D弹的研制,也是一件好事。”
    他说完后。
    一旁的赵任楷、李一川和胡旭华三人,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科研工作,提前准备总是没错的。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人已经来了。”李暮笑了笑,道。
    这个答案,让黄伟旅等人一时有些疑惑不解。
    来了?
    他们怎么不知道这事儿,厂长也真是的,这么重要的事竟然说都不说一声!
    “李顾问,您说的是哪位教授,还要烦劳您给介绍一下,稍后我们便去拜访。”黄伟旅道。
    虽然有些奇怪,但他们也没有怀疑这话的真实性。
    兴许是对方的身份太过神秘,所以到才没有透露出半点消息,也还能解释得过去。
    “不是什么教授……就是我。”李暮无奈道。
    闻言,黄伟旅“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道:
    “是您?”
    不怪他这么惊讶。
    要知道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出现,对于夏国整个航天航空的影响,都是相当重大的。
    他本来以为会是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搞出的成果。
    没想到竟然还是李暮。
    这未免有点太过于惊世骇俗了一些。
    “李顾问不愧是能得到秦云领导重视的人啊!”赵任楷等人也是感慨不已。
    如果不是李暮主动说出来。
    恐怕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他做出的东西。
    “只不过是以前的一点成果罢了,不值一提,咱们继续说火箭发动机的事吧。”李暮笑道。
    黄伟旅这才缓缓坐下。
    但从其好奇的目光中不难看出,他心中此时满是好奇。
    不止是他,赵任楷、李一川和胡旭华三人同样如此。
    他们是真的非常想知道,李暮究竟研究出了多少东西。
    ……
    好奇归好奇。
    在李暮继续说起研究的时候。
    四人还是很快集中精神,开始听讲。
    李暮道:
    “先来说一说发动机的结构问题,我的想法是突破原有的单级构造,采用二级的方式,甚至是三级。”
    “m帝的民兵洲际D弹,采用的就是三级结构,射程达到了13000千米。”
    “当然,这是陆基洲际D弹。水下肯定不一样。但我们努把力,应该也能达到5000千米左右的数据。”
    他先给众人定下了一个目标。
    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个难度绝对是有的。
    毕竟m帝现在的北极星潜射D弹,采用的也只是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而已,最大射程只有2200千米。
    5000千米,几乎已经是对方的两倍。
    不过黄伟旅等人并不清楚这一点,毕竟这种先进武器的射程距离,在m帝那边都是军事机密。
    但这也完全够用了。
    毕竟夏国和m帝的直线距离,大概也就14000公里左右。
    5000千米的射程,完全可以覆盖半个海洋战场。
    想到这里,黄伟旅忽然打了个激灵,问道:
    “李顾问,在水下是5000千米,那么在陆地上呢?”
    他的问题,让赵任楷等人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毕竟在水下都能打这么远。
    那在陆地上,岂不是能直接打到m帝的本土?
    要知道。
    这种距离的打击,再配上大蘑菇,那就是最有威慑性的武器。
    “这个嘛,不好说。而且也不能等价换算,毕竟发射的平台都不一样。”李暮摇了摇头,道。
    陆基洲际D弹,这个技术就有点困难了。
    而且即便做出来了,能不能打得准,也是个未知数。
    “我明白了,李顾问您真是严谨啊!”黄伟旅感慨了一句,便坐回位置,没有再继续询问。
    毕竟陆基洲际D弹使用的是固定发射井和机动发射车。
    而潜射D弹用的是潜艇。
    发射平台的不同,会导致许多关键技术的迥异,仅从火箭发动机判断射程,并不值得人信服。
    李暮笑了笑,道:
    “继续说火箭发动机吧。”
    “先说说一级和两级的区别。”
    “它并不是淘汰了一级发动机,而是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发动机……”
    他缓缓地将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级、二级的区别讲解了一遍。
    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有药柱、燃烧室、喷管组件和点火装置等组成。
    药柱是由推进剂与少量添加剂制成的中空圆柱体,置于燃烧室内。
    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则有两级独立工作的单级火箭串联而成。
    第一级优先工作,燃料耗尽后分离,接着第二级火箭点火继续加速飞行。
    说到这里。
    胡旭华举起手,问道:
    “所以李顾问,二级和三级相比,难道也是增加了一个单级火箭发动机吗?”
    问出这个问题后。
    黄伟旅三人不禁向他投去目光,眼神带着些许的可怜,以及庆幸。
    其实他们也不懂,只是碍于面子,没办法直接询问。
    李暮解释道:
    “不是,到了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就需要更高的推力和更长的燃烧时间才行。”
    “而且也要配备更复杂的推力调节系统,才能保证它准确地命中目标。”
    “以改性双基推进剂的效果,以及我们目前的推力调节手段,是很难满足它的要求的。”
    他说完后。
    觉得自己问了个傻问题的胡旭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倒是一旁的黄伟旅被勾起了好奇心,道:
    “推力调节系统,这个我们要怎么去实现呢,您有方向可以给我们说说吗?”
    “这就涉及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了,不过这一块我们现在的技术,没个五六年应该突破不了。”李暮道。
    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实验和应用中,计算机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微电脑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中的应用。
    它可以取代传统的继电接触器、顺序控制器和步进控制器等,实现更高效的自动控制。
    “对了,还可以搞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集成方案设计系统软件,将系统执行控制、系统输入、系统输出这些模块加入进去,以此辅助设计。”李暮忽然想道。
    普通的caD对于设计工作,虽说也有不小的帮助。
    不过毕竟不如专门的软件方便,且功能更加完善。
    他不可能直接将完整的设计方案掏出来,也没办法一直待在波海造船厂,总有离开的那一天。
    到时候,设计方面肯定还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
    如果能有一个设计软件,无疑能大幅减轻黄伟旅等人的许多压力,大大地加快研究的速度。
    接下来,李暮又用了三日的时间,将潜射D弹的研究框架,简单地搭建出来。
    弹体、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装置、电源系统、发射装置,一共6个部分,划分出6个小组。
    黄伟旅、赵任楷两人作为项目的正副组长,负责日常管理和研究。
    除此之外。
    在未来成就不凡的胡旭华,以及能力不错,但英年早逝的李一川两人。
    也在他的举荐下,分别担任弹体和动力装置的小组组长。
    当然,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团队。
    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和教授加入,才能够满足整个潜射D弹的研究需要。
    不过再将一部分的人员申请报告交给丁修巡之后。
    这些事情便暂时和让无关了。
    毕竟,他已经来波海造船厂一个星期了!
    ……
    宿舍门口。
    李暮正在和黄伟旅等人告别。
    在他的身后,是闻讯而来的滨城郡长姜哲。
    后者听说他要离开之后。
    立刻跑来了厂里,盛情邀请他去滨城内做客。
    说实话,李暮确实有点心动。
    毕竟滨城临海,有不少的海鲜美味。
    只可惜他现在确实着急回去,没有办法继续在此久留。
    所以便只能婉言谢绝对方的好意,道:
    “姜领导,是我食言了,下次再来,一定当面给您赔罪。”
    “您言重了李顾问,又不是什么大事,还是您的事情要紧。”姜哲连忙道。
    他当然知道这次不可能把人留下。
    毕竟这次李暮在波海造船厂搞出的动静,可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连这样重要的研究任务,都能放下回去。
    那么京都那边在搞的东西,恐怕说是惊世骇俗也不为过。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下次再来,一定去您那儿待两天。”李暮笑道。
    说完,他又将目光看向黄伟旅四人。
    只见几人个个垂头丧气,眼中满是不舍。
    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相处时间。
    但他们已然和李暮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还跟着他,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不仅是潜射D弹。
    还有关于原子能潜艇的研究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以至于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种感觉。
    ——倘若李暮一直在,用不了两年,他们便能连带着原子能潜艇,将潜射D弹研制出来。
    “李顾问,真的不能再多留几天了吗?没有您,我们的研究速度肯定会大受影响啊!”黄伟旅道。
    忍了半天,他终究还是没忍住。
    毕竟整个潜射D弹,以及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研究项目,都是李暮一手建立的理论基础。
    没有他在,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出错。
    见黄伟旅开口。
    李暮倒是不算意外,笑道:
    “真的不能再待了,京都那边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我相信,即便没有我,黄教授你们也能搞好研究。”
    “而且这次我回去,也是为了尝试,看一看能不能搞出个专门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计算机软件来辅助研究。”
    这三天他来,在研究之余。
    他顺带查了不少的资料。
    其中就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集成方案设计系统软件——sRmcaD。
    这款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包含多个功能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独特的功能,共同支持火箭发动机的全面设计。
    如果能拿出来,至少能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时间缩短300%以上。
    “软件再好,不及李顾问万一呐!”黄伟旅长叹道。
    计算机软件确实强大,能够大大加快研究的速度。
    然而这也是有前提的。
    首先,你至少方向不能出错吧。
    一旦出错,那就是南辕北辙,跑得越远越浪费时间和精力。
    可如果李暮在的话,这一切都能够避免。
    “好了,黄教授,李顾问也不是不来了,京都和滨城又不远,以后见面机会多的是啊。”一旁的丁修巡劝道。
    听到这话。
    黄伟旅的心情才好受许多。
    ……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
    李暮和来时一样,在警卫卡车的护送下离去。
    与之随行的,还有丁修巡和姜哲。
    虽说他再三推辞,告诉他们不必麻烦。
    但显然阻止不了想要和他拉近关系的两人,最终只能无奈同意。
    ……
    而在波海造船厂的门口。
    望着李暮乘坐才小车消失在道路尽头。
    黄伟旅也还一直保持着远眺的姿势,久久才不舍收回目光。
    直到风沙迷了眼睛,他才遗憾地转过头。
    正揉着眼往回走时。
    忽然发现赵任楷三人也没走。
    只不过不同于他的表情。
    三人反倒是没有多少伤心之色,一边聊着天,一边甚至还有几分高兴。
    明明方才他们还跟他一样。
    怎么现在就忽然变了副表情。
    想到这里,黄伟旅走上前,道:
    “你们这是在说什么呢,这么高兴,难道李顾问走了你们一点儿都不在意?”
    “当然了。”赵任楷点了点头,道:“走就走了呗,又不是不能再见了。”
    闻言,黄伟旅愣了愣。
    话是这么说没错。
    不过什么时候再见,可就非常难说了。
    “哈哈,不明白了吧?那直接跟你说吧,李顾问短时间内是没办法过来,但不影响我们过去嘛。”赵任楷继续道。
    这句话让黄伟旅瞬间忽然开朗。
    ……
    滨城火车站。
    伴随着“呜~”的一声火车鸣笛声。
    专列缓缓地驶出站台。
    负责安保工作的警卫,整齐划一地敬了一礼,目送着列车的离去。
    李暮在窗口的位置,朝着前来送行的姜哲和丁修巡挥了挥手,然后才回到车厢内的房间。
    坐在沙发上。
    他微微闭目养神,仔细地回顾这趟滨城之行。
    不得不说,收获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仅接触到了大量原子能潜艇的资料,更是顺势提出消声瓦、消声涂料、反潜雷达和潜射D弹技术。
    虽说除了消声瓦和消声涂料,剩下的两个一时半会都无法完成。
    但哪怕只成功前两个,对于夏国目前海军的实力提升,都是相当明显的。
    至少在近海防御上,能够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陆海空,接下来便只剩一个天和电了。”李暮睁开眼睛,做到窗边的座位前。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更是海陆空天电一体化的战争。
    仅仅只在海陆空三方面占据优势,还是有些不足。
    还需要在天和电两方面进行努力。
    天,即是大气层以上的空间,也可以称之为外层空间。
    它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平台。
    还在军事侦查、D弹制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电上面下功夫,或许更为重要。”李暮转而想道。
    以夏国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航天事业想要进入一个高速地发展期,那是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作为支撑的。
    在资金积累没有完全的情况下。
    哪怕有着强大超算的帮助,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就拿第一颗卫星来说,历史上70年才发射成功。
    距离现在,还有着7年多的时间。
    哪怕减少一半的时间,都需要将近3年。
    可超算再强,也不可能真的将效率提高50%,能达到20%到30%就已经是相当理想的情况了。
    “60年代已经有了电磁战,在电磁频谱上争夺使用权和控制权。不过和后世仍旧有着差距。”李暮思索道。
    后世的电磁战,涵盖了更广泛的电磁频谱技术,包括红外、激光、微波和卫星通信等。
    还扩展到了网络战、信息战、空间战等多个领域。
    然而60年代的电磁战,主要依赖于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技术。
    后世曾经有一个笑话。
    好消息:雷达没发现敌船。
    坏消息:甲板上看得到。
    这正是电磁战对抗中的一环。
    如果能在电磁战中占据主动的话,对于夏国整体军事实力上的提升,还是相当明显的。
    “另外就是电磁脉冲,这个可是个好东西,抽空可以想办法找人研究研究。”李暮继续计划。
    电磁脉冲,同样属于电磁战中的一环。
    其利用高能电磁波对电子设备和电子元件进行破坏,使其失效或损毁,从而达到战争目的。
    这种武器,能够使得敌人的电力系统、通讯系统、雷达和反导系统等电子设备瞬间瘫痪,从而实现对敌方的非接触、零伤亡打击。
    m帝在海碗战争中,便第一次使用了电磁脉冲武器,对伊的通信和雷达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
    随后便是93年的“竖琴”试验。
    m帝在该次试验中发射电磁脉冲,实现了对通信系统的阻断,并成功摧毁了来袭的D弹。
    发展到后来,又出现了高能电磁脉冲武器,以及大鹅的小型强电子加速器等等。
    “而且还能核弹搭配使用,绝对是能够威慑m帝和老大哥的大杀器。”李暮暗暗想道。
    原子能emP的破坏力,主要体现在对电子设备的破坏上。
    通过释放高能电磁脉冲,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摧毁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导致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瘫痪。
    而且这种爆炸,是在大气层外高空进行,不会产生传统核弹的冲击波和热辐射。
    “这要是在m帝或者老大哥头上打一发,足够吓得他们十几年都睡不好觉了。”李暮暗暗想道。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572/5271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