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蒸汽船试航

推荐阅读:投喂毛茸茸,小雌性被全星际宠疯狼性小叔,别玩我!我都快成人皇了,族里还不收网?亚瑟的加速世界神豪签到系统:开局消费百亿打脸前任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师姐别闹,我真不是来吃软饭的!最轻松修炼,永远比绝代天骄高一级!我在末世疯狂作死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

    “上位,臣弟在占城国的皇宫之中,那国王阿答阿者亲自对臣弟说;
    他们占城国的水稻一年三熟,这事情已经没跑了。”
    “臣弟建议,别说这次安南国不会归还占城国的土地,就算还了,咱们镇南关集结的大军;
    也要杀进安南国,那些一年三熟的底牌让陈家那些反骨仔占着,也太浪费了。”
    一旁,一直不出声的礼部尚书刘仲质听到汤和的话,连忙说道:
    “这样是不是太狠了,二十万大军杀进安南国,恐怕优势流血千里;
    朝廷对南洋诸国的政策,不是以和平演变为主吗?”
    “这样擅起刀兵,是不是不太合适?”
    朱雄英看到这礼部尚书刘仲质,又开始卖弄他的那套儒门经典,轻笑一声说道:
    “刘尚书,就算是和平演变,也需要暴力威慑;
    一个萝卜,一个大棒才会对他们起成效。”
    “这安南挑起和占城国的战争,还中断了对大明的朝贡,我们大明对安南出兵师出有名;
    直接剿灭安南国的政权,纳入大明的统治范围之内,这就是大明的大棒。”
    “而,我们大明对占城国负责,退回他们被安南国占领的国土;
    就是我们大明的胡萝卜。”
    “这种办法虽然很土,但是,目前却是最有效。”
    “所以,这场战争剿灭安南国不是我们的目的,借着这场战争,让我们大明的子民;
    向南洋那些一年三熟之地的国家移民,这个才是我们的目的。”
    “好了,刚才禁卫已经通过旗语,让江上的船只停泊在两岸码头;
    我们大明今天的第二件喜事要开始了,诸位大人,该登上我们大明的第一艘蒸汽动力战船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礼部尚书刘仲质说道:
    “刘尚书,南洋的事情,具体事情就由五军都督府和户部、吏部负责;
    咱可以告诉你一句话,大明开疆扩土势在必行。”
    “就算罪在当代,但功在千秋!!!”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挽着汤和的手说道:
    “三弟啊,你今天回来是一件大喜事,但是这条蒸汽动力船是咱们大明的又一件喜事。”
    然后,朱元璋直接就拉着信国公汤和走上了战船,不多时就来到了甲板之上。
    此刻,这巨型木船上的五个船帆还没有升起来,汤和看到这一幕直接无语了,一脸古怪的说道:
    “上位,咱看的出来;
    您和百官今天要对这艘船只试航,但是这船帆都没有升起来,这船只走不动吧。”
    朱雄英听到信国公汤和的话,一脸得意的说道:
    “汤爷爷,这艘大船比较特殊,它的动力不光是那五个船帆;
    还安装了我们大明第一代蒸汽机动力系统,不用船帆和人力摆渡就可以在大江大河上行动。”
    汤和听到这朱雄英的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目光从朱雄英身上移开,看向朱元璋,虽然没说话,但是那期待的眼神,已经把该说的话说完了。
    朱元璋没有对汤和多说什么,只是沉声说道:
    “传咱的旨意,开船!!!”
    朱元璋的圣旨一出,传令兵迅速吹响了牛角号,然后,操作室里的众人;
    直接打开了动力系统。
    高速水蒸气直接催动船用蒸汽机,强大的推力直接转动了涡轮。
    这艘试航的蒸汽动力轮船直接开动起来,百官看到这一幕直接兴奋起来。
    毕竟,朱元璋在朝堂上说这大明第一代蒸汽船动力船,已经研发成功的时候;
    大家还不敢信,没想到真成功了。
    一刻钟之后,工部尚书薛祥感慨的说道:
    “墨院长,都说墨家营造手艺鬼斧神工,这次本大人信了;
    不用船帆就可以驱动这种级别的船只,你们还真是深不可测。”
    “蒸汽动力船,这恐怕已经开历史的先河了!”
    朱雄英听到工部尚书薛祥的夸赞,连忙向墨尘使了一个眼色。
    墨尘看到这一幕,连忙向薛祥伸出一只手说道:
    “薛大人,一套蒸汽动力系统三千两银子,朝廷征战倭国的一百五十艘船只要是想全部改造完成;
    需要四十五万两银子!!!”
    薛祥看到墨尘伸出的手,顿时傻眼了,黑着脸说道:
    “造船的银子已经拨下去了,军费也早就送到五军都督府了,工部现在真的没有银子了;
    要不,等到大军从倭国归来,再补上你这四十五万两银子?”
    墨尘早就知道是这个情况,转身再次看向户部尚书吕昶道:
    “吕大人,朝廷百官入股舰队的银子还有没有;
    我们稷下学宫没有银子,可建造不起来这么多的蒸汽动力系统。”
    户部尚书吕昶这个时候也无奈了,连忙看向朱元璋,朱元璋看到这样一幕,沉声说道:
    “此次,大明国库没有出银子,独享一半的倭国收益;
    既然就四十五万银子,这笔钱就由国库出吧。”
    朱雄英听到这话,开心的不得了,没办法,重开稷下学宫太费银子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461/4815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