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保卫黄河(二)

推荐阅读:平凡者的奥特之旅灵州行帷幕红尘写诗修仙传浪迹诸天的战士我欲成仙王零之强权斗罗之凰琴斗罗斗罗之神圣斗士红龙的奇幻漂流

    高亢嘹亮的朗诵结束后,在非常短促的时间内。
    80人的齐声大合唱,便响彻了整个秧视大楼的演播大厅。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的歌词极为简洁淳朴,但却被誉为《黄河大合唱》中最鼓舞人心的第七乐章。
    短促跃动的曲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全景展示出了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
    前世那个陷入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的年代,慷慨激昂的《保卫黄河》在延·安奏响。
    无数仁人志士曾高唱着《保卫黄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在铁血的战场上唱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
    受到了演奏声和歌声的感染,整个舞台仿佛一瞬间仿佛变成了保卫黄河时的战场。
    大家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共同抗击小日子。
    “天啦撸,这首歌太有感觉了。”
    “听的我汗毛颤栗,燃起来了,彻底燃起来了。”
    “这个知非,简直是永远滴神。”
    正在收看晚会的观众,一个个的都受到了舞台歌声的感染,感到自身的血液都跟着沸腾了起来。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交响乐演奏的好?
    还是因为合唱团唱得好?
    或许,这就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浪漫,只有华夏人才能明白这种民族精神。
    屹立在世界上五千年的厚重文化,可不是国外那些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强盗国家所能理解得了的。
    这种注在血液里的魂魄,每当到了最危难时刻总会不断有人前赴后继的挽救国家,成为时代的扛鼎者。
    华夏之所以没有像三哥那般成为列强的殖民地,便是我们国家有着如此多的爱国仁人志士。
    坐在嘉宾席位上的周知非,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倾听《保卫黄河》,但他每一次听都会感到同样的热血沸腾。
    只有寥寥几句歌词,却是气势如虹。
    那些出席晚会的特殊嘉宾,看着舞台慷慨激昂的演唱,心底里也是纷纷叫好。
    在他们成长的年代,华国可不是现在的华国。艰苦时代的痕迹,可是深深的印在了他们内心的最深处。
    远比艰苦时代还要艰苦百倍的抗战时代,那些革命先辈们又该是在怎样的处境下去与天争命、去与敌人战斗。
    大合唱仍在继续着,只是合唱方式有了些许变化,男女声分开演唱。
    但那个一力当先的气势,却丝毫没有变弱。
    既然坐在屏幕前的观众都能被节目跟震撼到了,那坐在现场里观看的这些嘉宾,自然就更加不用说了。
    现场声乐和演奏结合的杀伤力,是那些电视机前的观众远远无法直接感受的震撼。
    “在这首保卫黄河面前,我感觉今天晚会其他歌舞节目怕不是都要黯然失色。”
    “把感觉两个字去掉。”
    “白天观看大阅兵时的激情好不容易才过去,但是在听到这首歌后立马又被重新激起来了。”
    “掰着手指数了数,历史书上保卫黄河的那场战争,距离现在刚好是80周年。”
    “才过了80年啊,我都以为已经过去很久了。”
    “100年斗转星移,100年大江东去,但我们仅用了80年就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未见其面,却受其恩,跪拜先烈!永远铭记!”
    一曲结束,舞台上的演奏声音也是戛然而止。
    演播大厅顿时就响起了无比热烈的掌声。
    晚会还没结束,但是实时收视率在这一刻达到了最顶峰。
    可能之后的节目,也很难能达到这个收视高度了。
    这首《保卫祖国》,也完全得到了舞台下那批特殊观众的认可。
    就连他们都忍不住的感慨,这首歌浇灭了社会层面上因为白天大阅兵所带起来的武力傲慢情绪。
    80年说长不长,不能因为现在看着好起来了就忘记了我们当初的苦难。
    喜欢记旧账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吊打全球所有国家的实力,在那之前都必须继续蛰伏。
    与此同时,【知非】这个名字也被更多人放在了心上。
    幸好周知非这些年来作为一名音乐人,所走的路一直都是四平八稳,并没有显得太过急功近利。
    在流行音乐的领域里,展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天赋”,铸就了他音乐天才的名头,并且获奖无数。
    然后当他突然转入主旋律这条赛道里之后,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质疑他了。
    毕竟,天才都是不可理喻的。
    今晚过后,【知非】注定要成为整个国庆最靓的仔。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410/4611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