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会试(2)

推荐阅读:纯阳之体的我不想吃软饭一人之下的儒修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盖世神医开局觉醒酒葫芦,晋升先天灵宝两界:从低武肝出个仙武巨擘四合院:当年退婚爽,如今悔断肠葬仙棺魂殿第一玩家不明不清

    钟老太君见到萧若雪这般撒娇的模样,随即佯装发怒道:“你又做这般来讨好我这老婆子!”
    “小晚,说说,他们到底同房了几次?”
    小晚见到萧若雪的手势之后,方才唯唯诺诺道:“老……老太君……”
    “是……是……十次……”
    钟老太君闻言,眉头微微一松,随即呢喃道:“十次……”
    “唉!这次数太少了……”
    “也就是苏璟那身子太弱,小晚,从即日起,每日给姑爷炖些滋补的药汤,让他好些养养身子……”
    ……
    会试考场在贡院举行。
    考试从今日未时开始,连考三日,在这三日期间,考生们除了水和口粮之外,便不允许携带其他之物。
    就连笔墨纸砚,也只能由贡院统一配备。
    远远的,便看到贡院的门前排起了一条长龙。
    贡院门前有侍卫进行入场检查。
    无论富贵还是贫寒的学子,全都乖乖地排好队,依次等待入场。
    这是会考进行的第一处检查,主要检查考生携带的物品。
    只见那侍卫将一名考生携带的干粮掰开碾碎,发现了里面一卷小字体,那里面是用老鼠胡须蘸墨水写了长长一串小抄!
    苏璟也算是开了眼界!
    果不其然,那侍卫发现这考生夹带的小抄之后,立即令人将其拿下!
    吓得后面排队的考生连忙偷偷将一些物品给扔了出去!
    苏璟坐在轮椅上,排在其他考生后面。
    由于会考需要连考三日,在这期间不允许离开考场半步,所以要带好三日所需的水和干粮。
    阿全将手中的水和干粮递给了苏璟。
    “阿全祝姑爷金榜题名!”
    阿全不舍地望着苏璟渐渐往贡院走,直到苏璟的身影消失在了视线尽头。
    那两名侍卫见苏璟是个残废,顿时心中疑惑,后苏璟将圣上准许参考的手谕递给二人,那二人见了手谕,脸上一惊,连忙拱手道:“原来是苏公子!”
    虽然苏璟是被圣上逼着来考试的,但该有的检查流程,那两位侍卫不敢怠慢。
    他们先是检查了苏璟携带的水囊,将里面的水当着面全倒干净,又将干粮全部掰开碾碎检查了一番,确定里面没有夹带东西之后,方才放他进去。
    “苏公子得罪了,所有考生必须要检查仔细,贡院里面有水井,请苏公子自行灌水。”
    苏璟点了点头,于是来到了第二处检查口。
    这次检查就是检查考生腋下、舌头下面、肛门等隐晦的地方,考生需要一个一个进入房间,需要脱光衣服,接受更为细致的检查。
    由于苏璟是圣上亲准来考试的特殊考生,所以只是大致检查了苏璟衣服里面的夹层,还有腋下、舌下等地,便将苏璟放行了。
    等到苏璟检查完毕之后,便可以正式入场了。
    苏璟在规定位置取完水之后,便跟随着一众考生来到了后院。
    只见里面坐落着一排排单独的隔间,每个隔间里面只有一张简易的桌子、石凳,旁边还有一个木桶。
    参考的考生要在这狭小的隔间里呆上三日,若是应急,便可用这准备的木桶解决。
    但若是在木桶里拉了屎尿,考生便只能捂鼻与那木桶待上三日。
    在此期间考生除了试卷之外的其他物品,一律不得与外人接触!
    可见古代科举是有多受罪!
    苏璟被安排到了正数第三间的隔间。
    前面的几处隔间稍好,隔间内卫生尚可,没有滋生虫蚁。
    但若是被安排到后面几排,那可就遭罪了!
    不仅卫生条件极差,甚至还有可能会有老鼠、蛇之物。
    每次会考,都有不少考生被虫蚁、蛇蝎啃噬,致使毒发,当场逝世!
    这也难怪,会试乃是为庆国选拔人才,运气和体力也极为重要。
    苏璟进入隔间,又在此等候了几个时辰,终于等到所有考生陆续进场之后,此刻便有两名考官上前宣读圣上旨意。
    这大概意思就是说,宣读一下圣上的恩赐,以及考场的一些纪律。
    等到考官宣读完毕,便会上来数十名巡考官。
    今年参考的考生共有一千多人,而朝廷只录取三四十人,可见其竞争多么激烈!
    未时已到,巡考官开始为诸位考生分发考卷。
    只听到一阵悉数声响,拿到考卷的考生便开始将面前的考卷平铺,先是检查一下考卷是否有漏印之处,最后便是先写上姓名和籍贯。
    会试共分三日进行。
    第一日主考帖经。
    帖经并非明面上的默写和填空,而是需要考生将提及内容进行论述,并且要求字迹工整,论点新颖。
    苏璟打开试卷,默写和填空的内容相较来说都比较简单。
    但下面这需要论述的科考题目,就让苏璟眉头微微一皱。
    因为他需要论述的题目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这句话出自四书五经中《论语》的《颜渊》篇。
    其原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意思就是说:鲁哀公问有若,遇到饥荒,如果国家用度不够,那怎么办?有若说,何不用“彻”法?
    这彻法是周代的一种赋税制度,就是农民耕作九份私田算自己的,另耕作一份公田的产出交给国家。
    但是鲁哀公却说:“国家十中取二都不够用,为何还要要十中取一?”
    有若说:“百姓足够了,国君怎么会不够?百姓都不够,国君哪里有?”
    要求将自己的见解代入,并做一篇八股文。
    八股文的组成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结构严谨,十分考验考生的写作能力。
    看到这里,苏璟欣然一笑。
    果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好在苏璟或多或少了解过历史上一些知名的八股文名篇。
    今日这第一题,便曾出现在明朝会试科考试卷上。
    当时身为考生的明朝名臣王鏊,就曾写出一篇惊世科举名篇,还曾一度被列入后世高中生教材内。
    苏璟努力地回想了片刻,随后开始缓缓提笔写道:“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341/4378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