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晋乱 > 第177章 武帝单诏王浚,王浚破三绝擒盛纪。

第177章 武帝单诏王浚,王浚破三绝擒盛纪。

推荐阅读:1994:菜农逆袭皇修桃花马上请长缨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剑道余烬导演1978:开局跟天仙妈相亲出阳神同时穿越:打造末日文明互助协会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奥特曼任意键:启明

    武帝定了伐吴大计,心中不由澎湃,只想早早让吴主孙皓来见洛阳霞光,但他知道,伐吴的第一支插向建业的利剑,就是龙骧将军王浚。
    “即刻诏龙骧将军急返皇宫议军!朕要让他建功立业,以慰七年备战之苦!”
    子时的更漏声穿透宫墙,王浚铠甲上的冰霜在烛火中泛着幽蓝。今夜,他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当鎏金蟠龙烛台第七次爆出灯花时,他看见司马炎指尖划过江防图上的丹阳碛——那里新添的朱砂印记形如毒蛇獠牙。
    “此去江陵八百里暗礁,盛纪用五步蛇毒淬炼铁锥。”
    司马炎突然掀开龙案,二十艘青铜楼船模型赫然呈现。最末那艘的撞角处,刻着道微不可察的裂痕——正是七年前王浚在幽州折戟之舰的纹样。
    “陛下竟对吴军江防了然于胸!”
    王浚不由心中赞叹:“可见陛下心中早有一统天下的雄才大略。”
    不时,只见宦官捧来虎符,王浚深吸一口气,他甚至于闻到虎符之上带着的巴蜀铜矿特有的硫磺气息。
    王浚的拇指抚过符身凹槽时,触到几粒未磨平的铜渣:“荡平东吴时,必将磨平这些瑕疵。”
    “爱卿且看军图。”
    司马炎示意王浚。
    殿外骤起狂风,卷得羊皮地图猎猎作响。
    王浚突然瞥见图卷背面透出的墨迹——那是羊祜临终咳血写就的《平吴三绝疏》,“铁锥借势”四字已被血渍浸得模糊。
    “龙骧将军,今且把此疏拿去,好好研读羊太傅一片苦心,卿必能建功立业。”
    五更的梆子声在洛阳城头荡开第三轮回响时,踌躇满志出宫的王浚乘坐的玄铁马车正碾过青石板拼接的官道。
    车轮与石缝间的冰碴相撞,发出细碎的破裂声,像极了二十年前幽州雪夜折断的箭矢。他摩挲着袖中青铜舰模的温度,夔龙纹在掌心烙下凹凸的印记:“陛下伐吴之心如日月照江河,浚岂敢相负!”
    "大人,朱雀街有夜巡金吾。"
    车夫压低的声音裹着寒气透入帷幕。
    “快行!”
    王浚低沉声音下令。
    车辕突然剧烈颠簸,王浚的额角险些撞上鎏金螭兽纹车壁。
    羽林卫统领裴衍的玄甲在帘外泛着冷光,他递进来的竹筒还带着人体余温:“将军定要小心返回边防,最近吴主已是嗅到陛下雄霸东吴之气,洛阳城中充满细作和杀手,龙骧将军当小心!”
    "亥时三刻,七杀位。"
    话未落地,就在王浚咬牙切齿之间,车外忽起金铁交鸣之声,裴衍的横刀斩断三支弩箭:“大人,西市方向有杀手!”王浚掀帘望去,只见远处屋脊上黑影幢幢。
    “将军快走!”
    然话未落地,车外却是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王浚抬头,只见裴衍的副将撞在窗框上,咽喉插着支吴地特有的鸣镝箭。
    马车一路狂奔,不时冲入明堂阴影。
    五更将尽,马车在邙山脚下的废观刹停。
    王浚踩着裴衍的后背跃下车辕,玄色大氅扫过阶前残雪。观内坍塌的神像手中,半截断剑正指向北斗方位。
    “挖开斗柄所指。”王浚将磁石抛给亲卫。
    冻土下三尺,铁匣表面的夔龙纹与舰模完美契合。开启的瞬间,二十七个青铜小人持械列阵,竟是羊祜独创的“破锥阵”。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王浚终于看清阵图全貌。每个铜人关节处的锡钉都泛着诡异的蓝光——这是掺入辰砂与蛇毒的特征。他想起七日前截获的吴军辎重清单,三千斤锡锭的运输路线,恰好经过五溪蛮的蛊毒之地。
    裴衍突然闷哼倒地,右手青筋暴起。王浚猛地扯开他的护腕,只见小臂浮现出桃花状红斑——正是接触过毒锡的症状。
    “吴军守将盛纪的箭矢皆染此毒!也就是说,拦船铁链也皆剧毒!”
    此时的王浚,不由怒目圆睁:“必防盛纪毒计!”
    丹阳城头的盛纪举起窥筒,江面漂流的木屑在镜中显出诡异纹路。那些看似散乱的杉木碎块,在水流中竟排列成《孙膑兵法》中的雁行阵。他猛地转身,佩刀斩断传令兵的喉管——这个每日禀报晋军虚实的亲信,耳后赫然纹着蜀地傩面。
    当夜,盛纪独坐于庭,沉重面色之中却又气定:“某家不信,王浚能活着看到建业城楼。”
    然,虽是气定,却不心闲:“还须万无一失。”
    江风送来打更声时,盛纪亲手点燃了西侧水门的霹雳炮。燃烧的猛火油在江面勾勒出北斗七星——这是他与王浚二十年前约定的决战信号。
    盛纪对岸,老船匠杜衡握着篾刀的手突然顿住,竹片上的刻度在桐油灯下泛着微光。
    船舱外传来军士的呼喝,三百名从南中调来的俚人正在给龙骨安装青铜撞角,黝黑的脊背在秋雨中蒸腾着热气。
    “杜师傅,将军请您去看新制的拍竿。”
    亲卫掀起油布帐帘时,带进一阵裹着铁锈味的江风。
    王浚站在船坞最高处,望着江面上正在测试的连环拍竿。五丈长的毛竹顶端绑着千斤巨石,随着令旗挥动,十二架拍竿同时砸向水面,激起的浪涛将两艘旧吴船掀翻在礁石间。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237/4003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