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登天之阶,“未寝”学士
推荐阅读:君临星辰、梦转乾坤系列之华衣决、问鼎修真界、虚空灵根、网游之不灭战神、都市神医:社畜逆袭从觉醒开始、美女的超级高手、我的系统最神奇、宗门破产,我下山无敌!、神奇宝贝:和小智走到底、
登天之阶,“未寝”学士
登天之阶,“未寝”学士
洛阳皇城,御书房。
一场小规模的御前会议,开始还没一会儿,就已经短暂结束。
匆匆返回京城复命的张誉与胡夫,皆一脸严肃的退了下去。
容真外出后暂时担任秉笔女官的彩裳女史灵真,目光从结束面圣辞退出门的狄夫子、谢旬二人背影上收回。
她站在珠帘后方的一张玄黑龙榻旁,微微低头,不敢去看面前龙榻上的老妇人表情。
御书房内,珠帘外面,还剩下五道身影,没有退下。
分别是离轮、卫继嗣、卫思行、还有长乐公主,外加一位年幼的卫氏郡主,乃是女帝一位胞姐的嫡孙女,平日比较照顾……皆是宗亲。
几人被女帝卫昭留了下来,在暖炉旁赐座,并赐了椒柏酒。
这是关中这边过元旦时的习俗,民间传,饮用椒柏酒能够驱邪去病、延年益寿。
今朝正是元旦,女帝卫昭主持完东郊祭天大典,刚回宫,留下前面的宗亲五人,准备整点温情聊天,结果就收到了从江州匆忙返回的张誉、胡夫消息。
于是,立即召来了狄夫子,与欧阳良翰的师长谢旬入宫。
咨询欧阳良翰请辞一事……
狄夫子与谢旬退下后,珠帘后方的卧榻老妇人迟迟未语,御书房内外的气氛,有些安静。
低头的灵真,感受到女皇陛下的目光投了过来,心中顿感压力,乖巧脑袋压得更低了。
咬唇的她,眼底恼羞之余,也有些……无奈。
作为秉笔女官,欧阳良翰升迁的具体圣旨是她草拟的,女皇陛下只是吩咐了几句,安排了“代理江州刺史”与“江南督造左副使”的升迁官职。
但是深明圣心、仅次于容真的灵真知道,要维护陛下的威严颜面,
所以草拟圣旨上升迁理由的时候,她就绕了一个弯子,只说欧阳良翰在江州司马任上恪尽职守,再加在家时孝顺亲长,清名孝名远扬,才破格荣升。
整的和自然升迁一样,闭口不提他不久前临危受命收拾浔阳城烂摊子的功劳、还有朝廷需要他继续修建东林大佛的意图。
反正聪明人肯定都懂。
但是灵真哪曾想到,这个欧阳良翰竟然当场直接借她的话头,以侍奉病疾亲长的理由,直接拒绝了。
特别是听胡夫等人传话说,欧阳良翰当时还来了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这就很好孝了。
刚刚侍立一旁的灵真听到此言的时候,反正被干沉默了,而且十分努力才忍住没去看女皇陛下还有外面几位离、卫宗亲的表情。
眼下也没人能指责欧阳良翰的婉拒举措,更没人去给此句话挑刺。
三辞三让嘛,在朝中不算稀奇。
虽然以前能三辞三让的,要么是政事堂宰相那样的大官,要么是乞骸骨的德高望重老官,像欧阳良翰这样,年纪轻轻就整这出的很少很少,主要是大多数年轻官员没这个资格。
但是,眼下江州的东林大佛造像需要此人,而且几乎非他不可。
这欧阳良翰确实有资格拉扯一下,讨价还价。
可是你“三辞三让”的这般熟练,就有些不礼貌了。
况且听张誉、胡夫所言,欧阳良翰的那位婶娘起初还活蹦乱跳的出来接旨了,某人说完,才姗姗来病……你们能不能事前就说好?装的像一点?这样整,大伙都很尴尬的好不好……
灵真不由想到,难道是此前的贬官诏书,她拟写的言辞太刻薄冷漠,让这家伙记仇上了?
察觉到女皇陛下的目光投来,灵真深深低头,明白陛下是有些责备她拟旨不力了。
卧榻上,年迈女帝似是扶额开口:
“说说吧,给什么好,赐婚不行,还要他留在江州呢,还有什么适合赏的。”
灵真垂手侍立,不敢抬眸。
这其实是刚刚中使太监胡夫的提议,他与欧阳良翰比较熟,知道欧阳良翰与谢旬独女谢令姜两情相悦的事情,于是提议,陛下直接赐婚二人。
因为欧阳良翰是寒门身份,而谢令姜又是五姓女。
寒士配贵女,哪怕寒士争气,但门。两篇诗文的主人,你们都认识。”
“谁?”
说完,女帝卫昭抬头,不给众人咀嚼时间,淡淡道:
“朕知道赏他什么了。”
女帝吐出两字,珠帘内外,陷入寂静。
卫继嗣与卫思行脸色有些匪夷所思。
哪怕是相王离轮与长乐公主也停下饮酒,对视一眼,皆能看到对方眼中诧异……
元旦后几日,一场宫廷举办的文华宴正在热闹进行。
一年一次的文华宴上,女帝接待了洛阳的文士大儒们,还有各地选拔的优秀士子,收到了雪花般纷飞传阅的歌功颂德文章。
晚宴进行到一半,相王离轮当众进献给女帝、两篇在洛阳暂时无人知晓的无名作品。
一首叫《题菊花》,一篇叫《师说》。
作者都是同一人,也是一个当下某些朝堂事务上高频出现的名字……欧阳良翰。
不过此前士林对这个名字的印象,更多的是死不奉诏的正人君子,还有精通江南水文的水利大家。
而这两篇文章……一经现世,就让整个文华宴后面的其它文章彻底黯然失色。
洛阳名士们诧异非常,交头接耳,皆在议论原来欧阳良翰还有如此文华?以前怎么不知?
女帝龙颜大悦,令人点评,褒奖绝伦,宴后直接封江州司马欧阳良翰为修文馆学士。
一时间,士林热议,文人咂舌,纷纷艳羡。
宰相府书房内,连早有心理准备的谢旬也一脸意外,看向书桌后面低头办公的噙笑胖老头……
修文馆学士职务,最初是大乾太宗设立的,入馆学士,史称十八学士,其中大都是潜邸旧人,太宗的心腹智囊,相当于智库,主导大乾国策。
后来,高宗、卫后“二圣临朝”时期,渐有绕开现有门阀官僚体系的掣肘,对政事进行决策的需要,于是册封了一小批心腹官员,为修文馆学士,能直接入宫奏事、草制、参预机要,相当于二圣的“秘书团队”,这批人当时雅称“北门学士”,权倾朝野。
眼下,大周已立,卫氏女帝不再需要利用修文馆学士,去分摊宰相职权,但是修文馆依旧还在,学士更多成为了荣誉性质的职位,开始起到大周官场快车道的用处。当然,还是有硬性条件的,必须有公认的文华!
修文馆学士虽然只有五品,也只是挂职虚名,但是入馆者,个个都是朝野默认的未来政事堂潜力股……渐渐的,天下皆知,大周女帝“重学士轻儒士”,天下文士开始以文华相尚。所谓儒士就是一步一步考上来的,学士则是文采斐然之辈。
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潜规则!因为视野与资源受限,寒门中的优秀子弟大部分是走儒士路子,一路科举考考考;而世家豪阀、高官贵戚子弟,有长辈铺路,直接盯着学士之路,不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寒门科举,刚出道就努力刷文华之名,争取入修文馆……目前在任的修文馆学士,有六人,无不是政事堂相公或者女帝亲王看重的出身世家的年轻一代俊杰。
眼下,寒士出身的欧阳良翰却入了修文馆,成为了大周有相王殿下背书、女帝帮忙扬名,而且,因为“良翰亦未寝”的典故最近在京城传开,一时间,洛阳士林皆亲切戏称他为“未寝学士”。
要是他知道了,高低得吐槽一句能不能外号正经点?未寝学士?听起来像是大半夜不睡觉、往风花雪月场所跑的不正经老学究……
江州,浔阳渡。
容真是在元旦后一个雪刚化的早晨,接到了再次下船落地的胡夫、张誉一行人。
听完洛阳的最新消息,她先是表情稍冷的思忖了下,少顷,一张冷美小脸露出不可置信表情:“什么,欧阳良翰入修文馆了?他……他好端端的怎么入了修文馆,那里面不都是文华词臣吗,而且都是世家大族的关系户,他一个江右寒门……”
“来不及解释了,容女史,欧阳司马现在在哪?”胡夫迫不及待问。
“元旦的假还没结,他还没来上值呢,应该是在槐叶巷宅邸。”容真脸色怔怔开口,显然还在消化前面这道消息。
“快去吧,雪都快化了,东林大佛缓不得,初春就要动工,可不能再让欧阳公子请辞了,再来回跑几趟,杂家这把老骨头都要散架了。”
站在后面的张誉苦脸催促道……当了这么多年传旨太监,他就没遇到过这么难传的旨,以前都是接旨者塞钱给他,现在张誉巴不得这位欧阳司马能收他钱,接旨。
不过事情虽急,但一行人并没有立马前去槐叶巷,而是在胡夫的突然提议下,先赶去了星子坊工地,找到了某位白眼老妪。
司天监副监正宋嬷嬷,正在爱徒的灵堂例行烧早香,她一脸枯寂的迎接来客,俄顷,在胡夫等人表明来意后,宋嬷嬷露出不可思议表情,手指自己的一张皱脸问:
“你说什么?要让老身去亲自请他?他也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过得知了圣旨内容后,宋嬷嬷面色变了下。
登天之阶,“未寝”学士
洛阳皇城,御书房。
一场小规模的御前会议,开始还没一会儿,就已经短暂结束。
匆匆返回京城复命的张誉与胡夫,皆一脸严肃的退了下去。
容真外出后暂时担任秉笔女官的彩裳女史灵真,目光从结束面圣辞退出门的狄夫子、谢旬二人背影上收回。
她站在珠帘后方的一张玄黑龙榻旁,微微低头,不敢去看面前龙榻上的老妇人表情。
御书房内,珠帘外面,还剩下五道身影,没有退下。
分别是离轮、卫继嗣、卫思行、还有长乐公主,外加一位年幼的卫氏郡主,乃是女帝一位胞姐的嫡孙女,平日比较照顾……皆是宗亲。
几人被女帝卫昭留了下来,在暖炉旁赐座,并赐了椒柏酒。
这是关中这边过元旦时的习俗,民间传,饮用椒柏酒能够驱邪去病、延年益寿。
今朝正是元旦,女帝卫昭主持完东郊祭天大典,刚回宫,留下前面的宗亲五人,准备整点温情聊天,结果就收到了从江州匆忙返回的张誉、胡夫消息。
于是,立即召来了狄夫子,与欧阳良翰的师长谢旬入宫。
咨询欧阳良翰请辞一事……
狄夫子与谢旬退下后,珠帘后方的卧榻老妇人迟迟未语,御书房内外的气氛,有些安静。
低头的灵真,感受到女皇陛下的目光投了过来,心中顿感压力,乖巧脑袋压得更低了。
咬唇的她,眼底恼羞之余,也有些……无奈。
作为秉笔女官,欧阳良翰升迁的具体圣旨是她草拟的,女皇陛下只是吩咐了几句,安排了“代理江州刺史”与“江南督造左副使”的升迁官职。
但是深明圣心、仅次于容真的灵真知道,要维护陛下的威严颜面,
所以草拟圣旨上升迁理由的时候,她就绕了一个弯子,只说欧阳良翰在江州司马任上恪尽职守,再加在家时孝顺亲长,清名孝名远扬,才破格荣升。
整的和自然升迁一样,闭口不提他不久前临危受命收拾浔阳城烂摊子的功劳、还有朝廷需要他继续修建东林大佛的意图。
反正聪明人肯定都懂。
但是灵真哪曾想到,这个欧阳良翰竟然当场直接借她的话头,以侍奉病疾亲长的理由,直接拒绝了。
特别是听胡夫等人传话说,欧阳良翰当时还来了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这就很好孝了。
刚刚侍立一旁的灵真听到此言的时候,反正被干沉默了,而且十分努力才忍住没去看女皇陛下还有外面几位离、卫宗亲的表情。
眼下也没人能指责欧阳良翰的婉拒举措,更没人去给此句话挑刺。
三辞三让嘛,在朝中不算稀奇。
虽然以前能三辞三让的,要么是政事堂宰相那样的大官,要么是乞骸骨的德高望重老官,像欧阳良翰这样,年纪轻轻就整这出的很少很少,主要是大多数年轻官员没这个资格。
但是,眼下江州的东林大佛造像需要此人,而且几乎非他不可。
这欧阳良翰确实有资格拉扯一下,讨价还价。
可是你“三辞三让”的这般熟练,就有些不礼貌了。
况且听张誉、胡夫所言,欧阳良翰的那位婶娘起初还活蹦乱跳的出来接旨了,某人说完,才姗姗来病……你们能不能事前就说好?装的像一点?这样整,大伙都很尴尬的好不好……
灵真不由想到,难道是此前的贬官诏书,她拟写的言辞太刻薄冷漠,让这家伙记仇上了?
察觉到女皇陛下的目光投来,灵真深深低头,明白陛下是有些责备她拟旨不力了。
卧榻上,年迈女帝似是扶额开口:
“说说吧,给什么好,赐婚不行,还要他留在江州呢,还有什么适合赏的。”
灵真垂手侍立,不敢抬眸。
这其实是刚刚中使太监胡夫的提议,他与欧阳良翰比较熟,知道欧阳良翰与谢旬独女谢令姜两情相悦的事情,于是提议,陛下直接赐婚二人。
因为欧阳良翰是寒门身份,而谢令姜又是五姓女。
寒士配贵女,哪怕寒士争气,但门。两篇诗文的主人,你们都认识。”
“谁?”
说完,女帝卫昭抬头,不给众人咀嚼时间,淡淡道:
“朕知道赏他什么了。”
女帝吐出两字,珠帘内外,陷入寂静。
卫继嗣与卫思行脸色有些匪夷所思。
哪怕是相王离轮与长乐公主也停下饮酒,对视一眼,皆能看到对方眼中诧异……
元旦后几日,一场宫廷举办的文华宴正在热闹进行。
一年一次的文华宴上,女帝接待了洛阳的文士大儒们,还有各地选拔的优秀士子,收到了雪花般纷飞传阅的歌功颂德文章。
晚宴进行到一半,相王离轮当众进献给女帝、两篇在洛阳暂时无人知晓的无名作品。
一首叫《题菊花》,一篇叫《师说》。
作者都是同一人,也是一个当下某些朝堂事务上高频出现的名字……欧阳良翰。
不过此前士林对这个名字的印象,更多的是死不奉诏的正人君子,还有精通江南水文的水利大家。
而这两篇文章……一经现世,就让整个文华宴后面的其它文章彻底黯然失色。
洛阳名士们诧异非常,交头接耳,皆在议论原来欧阳良翰还有如此文华?以前怎么不知?
女帝龙颜大悦,令人点评,褒奖绝伦,宴后直接封江州司马欧阳良翰为修文馆学士。
一时间,士林热议,文人咂舌,纷纷艳羡。
宰相府书房内,连早有心理准备的谢旬也一脸意外,看向书桌后面低头办公的噙笑胖老头……
修文馆学士职务,最初是大乾太宗设立的,入馆学士,史称十八学士,其中大都是潜邸旧人,太宗的心腹智囊,相当于智库,主导大乾国策。
后来,高宗、卫后“二圣临朝”时期,渐有绕开现有门阀官僚体系的掣肘,对政事进行决策的需要,于是册封了一小批心腹官员,为修文馆学士,能直接入宫奏事、草制、参预机要,相当于二圣的“秘书团队”,这批人当时雅称“北门学士”,权倾朝野。
眼下,大周已立,卫氏女帝不再需要利用修文馆学士,去分摊宰相职权,但是修文馆依旧还在,学士更多成为了荣誉性质的职位,开始起到大周官场快车道的用处。当然,还是有硬性条件的,必须有公认的文华!
修文馆学士虽然只有五品,也只是挂职虚名,但是入馆者,个个都是朝野默认的未来政事堂潜力股……渐渐的,天下皆知,大周女帝“重学士轻儒士”,天下文士开始以文华相尚。所谓儒士就是一步一步考上来的,学士则是文采斐然之辈。
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潜规则!因为视野与资源受限,寒门中的优秀子弟大部分是走儒士路子,一路科举考考考;而世家豪阀、高官贵戚子弟,有长辈铺路,直接盯着学士之路,不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寒门科举,刚出道就努力刷文华之名,争取入修文馆……目前在任的修文馆学士,有六人,无不是政事堂相公或者女帝亲王看重的出身世家的年轻一代俊杰。
眼下,寒士出身的欧阳良翰却入了修文馆,成为了大周有相王殿下背书、女帝帮忙扬名,而且,因为“良翰亦未寝”的典故最近在京城传开,一时间,洛阳士林皆亲切戏称他为“未寝学士”。
要是他知道了,高低得吐槽一句能不能外号正经点?未寝学士?听起来像是大半夜不睡觉、往风花雪月场所跑的不正经老学究……
江州,浔阳渡。
容真是在元旦后一个雪刚化的早晨,接到了再次下船落地的胡夫、张誉一行人。
听完洛阳的最新消息,她先是表情稍冷的思忖了下,少顷,一张冷美小脸露出不可置信表情:“什么,欧阳良翰入修文馆了?他……他好端端的怎么入了修文馆,那里面不都是文华词臣吗,而且都是世家大族的关系户,他一个江右寒门……”
“来不及解释了,容女史,欧阳司马现在在哪?”胡夫迫不及待问。
“元旦的假还没结,他还没来上值呢,应该是在槐叶巷宅邸。”容真脸色怔怔开口,显然还在消化前面这道消息。
“快去吧,雪都快化了,东林大佛缓不得,初春就要动工,可不能再让欧阳公子请辞了,再来回跑几趟,杂家这把老骨头都要散架了。”
站在后面的张誉苦脸催促道……当了这么多年传旨太监,他就没遇到过这么难传的旨,以前都是接旨者塞钱给他,现在张誉巴不得这位欧阳司马能收他钱,接旨。
不过事情虽急,但一行人并没有立马前去槐叶巷,而是在胡夫的突然提议下,先赶去了星子坊工地,找到了某位白眼老妪。
司天监副监正宋嬷嬷,正在爱徒的灵堂例行烧早香,她一脸枯寂的迎接来客,俄顷,在胡夫等人表明来意后,宋嬷嬷露出不可思议表情,手指自己的一张皱脸问:
“你说什么?要让老身去亲自请他?他也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过得知了圣旨内容后,宋嬷嬷面色变了下。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224/3957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