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第210章 燕京之主回来了,携民万众

第210章 燕京之主回来了,携民万众

推荐阅读:抗战惊雷英雄联盟之冠军主播枭令天下江承夏惜负债百万后,我在年代开工厂从遮天开始盗天机飞穿仰昂师父V5:萌徒,洞房异世界的白狼尸香门第墨先生的枕上宠

    燕京之主回来了,携民万众
    【夜幕低垂,两千铁骑于朦胧月色中缓缓登鞍。】
    【号角声响起,划破夜空。】
    【一声鹰啼,清冽嘹亮。】
    【你也是跨上马,走在最前。】
    【马蹄声再次敲响在地面。】
    【两名女子苏子吟和季沁心都是随行,苏字吟家中本就是将门,自幼也是跟着舞枪弄棒,体魄不是一般女子可比。】
    【季沁心更不用说,她从小便体质远超常人,又流落江湖,骑术精湛。】
    【贵公子“孤零零”看着二千骑兵远去,从始至终无论是燕王还是左将军贾符都未瞧他一眼。】
    【可是,他早就心胆俱裂!】
    【终于,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颓然跌坐在地,脸色苍白如纸,眼神茫然无措。】
    【身后的几名侍卫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却发现他已如泥塑木雕,根本无力站起。】
    【就在这时!】
    【佳康城中又有一队人马匆匆赶来,附近的驿站中的老人也闻讯而出,得知情况后,他们立刻牵马追去,试图赶上那已经远去的队伍。】
    【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波,也无人在意贵公子。】
    【直到一道脚步声渐渐走近,最终在贵公子面前停下。】
    【一个中年人的声音随之响起,带着几分无奈与叹息:】
    【“三儿啊,你这次可真是闯下了大祸。”】
    【驿站这边的情况,城中府衙一经传开了!】
    【贵公子闻声,这是自家在佳康城中担任参议的叔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希望。他颤抖着声音喊道:】
    【“叔父,救我!”】
    【中年人抽走了自家子侄的手,身后有两人走出,其中一人冷冷开口道:】
    【“程公子,水银请你走一趟。”】
    【贵公子一听“水银”二字,脸色瞬间大变,全是惊恐之色。】
    【他深知水银乃是燕王府直属的机密机构,以收集情报、看押审问、监察百官为职责,手段狠辣,无孔不入。】
    【在燕地,一旦与水银扯上关系,便如同被阎王亲自点名,后果不堪设想。】
    【贵公子竟直接吓晕在地,不省人事。】
    【一个只知混迹于青楼烟花之地的富家子弟,心思浅薄,没有经过大难,哪里遇到过这种场面。】
    【中年人看着侄儿这般模样,心中也是一阵叹息。他虽然知道水银并非完全不讲理之地,但侄儿此番怕是要受一番惩戒,甚至可能被录入水银的档案,从此断送仕途之路。】
    【“欺恶”燕王这事可大可小!】
    【好在,这次事件并未给家族招来更大的祸端,但中年人心中仍存戒备,深知需提防有人故意借此生事,将事态扩大。】
    【一旦程家被扣上“为燕王恶”的帽子,那么不仅在佳康城,甚至在整个燕地,都将难以立足。】
    【最近程家也要低调一些,先等风声过去,当然,佳康城也会帮忙把这则消息“瞒”下来。】
    【原因无他,要是真有此罪,燕地的百姓多是会怪罪在佳康城头上。】
    【坏了一城的名声!】
    【然而,在这份谨慎之余,中年人的脸上也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意。此次燕王前往燕京,对燕地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燕王二字,虽是大庆所赋予,但燕帝却与之截然不同。如今,天下五国并立,而燕王即将开创大燕之国,乃是昭告天下。】
    【之后便可名正言顺,治下子民可称燕民。】
    【白马之盟之后,各国的战祸绝对会重燃。】
    【中年人对这位燕王是相当敬佩,无论是打仗还是治国,文武全才,他都心服口服。】
    【他要是在年轻几岁,也要一同随燕王北上。】
    【幸在,真正的燕地之主回来了!】
    ……
    ……
    【燕王已抵佳康城,要急行至燕京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周边各大城池。】
    【昔日里,那些心怀敬仰,欲北上燕京,亲眼见证燕王祭天盛况的百姓,闻此音讯,更是如潮水络绎不绝涌上队伍。】
    【路途之上,不乏有多数人自发加入此行列,使得队伍日益庞大。】
    【半日光景,队伍穿过了佳康城。】
    【尽管你严令不得惊扰百姓,且官员和军士也不得出城相随或相送。】
    【然而,热情民众仍纷至沓来,原本只有两千人的队伍,在又行进了半日之后,竟然已经汇聚了五万之众,而后方尚有众多百姓未能赶上。】
    【队伍虽庞大,军纪仍严明不乱。但人数众多,急行军之速难以持久,遂行进之速渐缓。】
    【季沁心身骑骏马,一双明眸流盼,环视四周不断涌入之百姓。】
    【她看到,其中不乏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们手中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陆家军旗帜,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崇敬之情。】
    【也有年老之人,甚至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他们都满怀热情就算跟不上也会跟上一段路程。】
    【前面收到消息大城的百姓得到消息,早就在前面迎接。】
    【越往北推进十里,随行之人也是增加。】
    【她以前在大庆只知道燕王在燕地受万民敬重,却不知道到了这个程度。】
    【一人北山,万民景从。】
    【苏子吟望着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她出生将门,小时父亲也带她在行伍之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豪情。】
    【这些人,虽然身份各异,但此刻都汇聚在一起。】
    【从终南山山下来,只有九人,到如今的数万之人。】
    【不知道到了燕京之后,还有多少人。】
    【苏子吟看着骑马在前的那名中年人。】
    【果然只要你离开了那间酒肆,你就不再是那个酒肆之中的食客,而是燕地之主。】
    【又过了两日,随行百姓已达十万。】
    【黎明破晓之时,还有晨雾。】
    【队伍也开始慢下来了,众人终于也见到了燕京。】
    【身后都是滚起来满天的烟尘。】
    【离城门也只有三四里。】
    【终于,那座燕京映入眼帘,巍峨壮观,气势恢宏。】
    【没想到的是,如此之早。】
    【城门口便人满为患,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其中空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犹如天开一线。】
    【城中百姓早已翘首以盼,万人空巷,整个城池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杨素等人也是勒住马头,眼神震撼。】
    【这何止万人,可有数十万人。】
    【共迎一人。】
    【杨素有些激动道:“师伯,你看。”】
    【城门口外是布置的几个大的军阵,足足四万多人,声势浩大。】
    【季沁心和苏子吟脸上只有震惊之色,北方什么时候崛起了如此雄城。】【燕京如今的商队今日全部禁止入内,只留下一个正门。】
    【一条笔直的通道,外侧是数万的铁骑在巡视,里面是熙熙攘攘的百姓在夹道迎接。】
    【李拦江也有点惊叹,如此场面,此生仅见,一座大城等候一人久已。】
    【叶胜男微微点头,她和李拦江判断的没错,要是燕王死在岳塘江,以他如今的影响力,天下必定会大乱。】
    【身后跟随的诸多少年,眼见此幕,除了艳羡之外,不少人低语道:】
    【“大丈夫当如是,当立一世之功。”】
    【陆羽见此笑道:“哥,走吧!”】
    【你点了点头,身后的民众自然就落后一些。】
    【只有你和陆羽两匹快马在前,后面的百姓缓缓随行。】
    【苏子吟远远看着那一道身影,逐渐走近城门。】
    【他们隔着数里之远,也能听到震天的呼声。】
    【“燕王,回来了!”】
    【她便觉目眩神迷,仿佛回到当年岳塘江,那一人御风过江之时。】
    ……
    ……
    燕京,今日喧嚣非凡。
    晨曦还未初破,大街小巷便已人潮涌动。
    那座大门禁闭十年之久的燕王府,今朝竟罕见大开。
    张灯结彩,清晨就忙活起来。
    燕王府虽不宏大,仅四进之宅,燕地那些富贾豪商的宅邸就要广阔的多。
    可是,这么多年从未有人敢于在此闹事。
    乃总揽是燕地政务权柄之所在。
    每日从各地递过来的折子,都会从后门进入,递进燕王府。
    再从两侧的厢门传回各地。
    无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年度财政收支,还是县城官员的任免升迁,皆需燕王府拍板。
    除非遭遇极端棘手、难以定夺之大事,需得修书终南山之外。
    否则,燕地之内,大小事务,几乎皆可由此府自行定夺。
    或是说,是那燕王府内的一群学士与军事大臣,他们组成的“内阁”来定。
    这群官员,每日清晨皆会准时来到燕王府点卯,却从不走那正门,而是默契地选择侧面而入,仿佛这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他们之中,有来自各地的孝廉,这些孝廉皆是经过地方推举,品德才学皆优,也有科举取士的中榜进士。
    “猛士起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
    宰相皆是从基层州部中一步步锻炼上来的,他们深知民间疾苦,了解百姓心声,而猛将则是从军队卒伍中摔打而来。
    “乱世之中,不辨高门蓬户之别,不分贵胄草芥之异,更不视残躯完璧之差,唯才是举。”
    这两句都是《治北政要》中明确书写的官员启用标准。
    在燕王府,官员的选拔不看背后的家世和势力,只看重个人的能力与才华。
    在不同的职位上,设置特定的、专门的考核标准,择优录取,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胜任其职。
    这也是这些年燕王府的幕僚团队一直保持稳定、未出现任何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注重实才实学,而非虚名虚位。
    至于那燕地传闻中最为隐秘莫测的内阁,其真身竟藏匿于一间看似平平无奇的暖房之内。
    暖房之中,仅设一地炉,环炉而置数把古朴木椅。
    每隔半月,此地便会有一场早会与晚会。
    在民间也被称为“小朝会”。
    那几把木椅上,所坐之人无一不是燕地举足轻重的军政之中的大人物。
    燕北军副指挥使封海平。
    镇北侯,霍海。
    水银都统章煜。
    左司马刘温,以及太尉窦固。
    这五位皆是陆家军中的老人。
    还有一位新的面容,他便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三洲巡抚文孝和。
    三十五岁科举煜。
    是一坐轮椅之中年儒生,衣着朴素,面容平凡,眉宇间却透露出温和之神态。
    “我料亦是如此!”他轻声附和。
    “反正此事与封某无关,若燕王怪罪,切莫牵涉于我。”
    文孝和也是“一本正经”补充道:“既然不关封将军的事,可就和我文孝和也没关系。”
    其余人都相视一笑。
    霍海笑道:“大家都跑不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119/3593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