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黄眉问佛(下)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阿弥陀佛,黄眉佛,贫僧的徒弟去了哪儿?”唐三藏有些着急的问道。
    “当然被本佛抓了啊!”黄眉大仙骄傲的说道,虽然打不过孙刑者,但也是孙刑者太过灵活,速度太快,人种袋没有办法定位,但孙刑者也拿自己没有办法,但那金社君,嘿嘿......非要吃些苦头不可!
    “阿弥陀佛,贫僧听过燃灯平古佛、如来佛、弥勒佛、释迦弥勒佛等,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黄眉佛,说吧, 你到底是什么妖怪?“唐三藏胆子大了起来,对黄眉大王说道。
    他在妖怪还没有如此底气!
    若是金蝉子也就罢了,唐三藏眼底闪过一丝红光,若非大圣在此,他一定吃了这个妖怪!
    吃人不行,但吃妖怪,他还是没有什么心理压力的!
    ”那是你见识少,本座为黄眉老袓,自上古得道,后在灵山修行,于早年前证得佛袓之位!”黄眉大王得意的说道。
    “既已证得佛位,又何需冒充多宝如来?”唐三藏反问道。
    “你这和尚,怎可对如来佛祖如此不敬!你的言行举止,岂非大不韪之至!”黄眉老佛皱了皱眉,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不满与诧异。
    按理说,这唐三藏身为取经之人,平日里应是虔诚无比,日夜诵经礼佛,对佛祖心存敬畏,怎会口出这等不敬之语?
    他心中暗自思量,莫不是这唐僧被什么妖魔所惑,或是心中有所疑惑,才会一时失言?
    ”不敬?阿弥陀佛,贫僧求佛法,只求普渡众生,至于多宝如来嘛,在心中即可!“唐三藏微微笑道。
    想当年,他还是那金蝉子的时候,多宝如来对待他可真是不怎么样啊!
    尽管金蝉子一心向佛,虔诚修行,想早日成就佛位,脱离宠物的身份,但多宝如来似乎总是对他百般挑剔、横加指责。无论是诵经礼佛时稍有差错,还是参禅悟道时未能领悟到关键之处,都会招来多宝如来严厉的斥责和惩罚。
    这让金蝉子常常感到委屈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令这位高高在上的佛祖满意。
    还到处说他是他的大弟子!
    是个屁啊,他,唐三藏,并非凡人眼中那温文尔雅、慈悲为怀的取经僧人,而是上古时期神秘莫测的六翅金蝉,位列十大凶兽之首,拥有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强大力量。
    在远古洪荒的天地之间,他乃是兽逆座下的头号大将,一身金光闪闪的蝉翼,在阳光下闪耀着令人心悸的光芒,仿佛能割裂虚空,撕裂万物。
    昔日里,他横行于洪荒大地,所到之处,山河震颤,生灵退避,无人能及。他的每一次振翅,都伴随着雷霆万钧之势,足以撼动乾坤,令天地为之变色。
    即便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仙神,也对他忌惮三分,不敢轻易招惹这位凶名昭着的六翅金蝉。
    尽管身份已变,但那份深藏于灵魂深处的强大力量与不屈意志,却始终伴随着他,现在却被人呵斥?
    “心中,若不诚,又何在心中?”黄眉大王有了些兴趣,这取经人不像弥勒说的那么老实啊!什么十世轮回,金蝉转世,怕是喝的假孟婆汤吧?
    “阿弥陀佛,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唐三藏缓缓的说道。
    “在《地藏经》中,佛陀强调了供养佛菩萨像的功德,以及修补佛像所能获得的福报!”黄眉大王说道。
    “在《金刚经》中,佛陀却提出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观点,认为以色见佛是人行邪道。这两个观点看似截然相反,实则体现了佛法中“理事无碍”的智慧。”唐三藏反驳道。
    “供养佛像,从表面上看,是对佛像这一具体形象的崇拜与供养。”黄眉大仙缓缓的说道:“然而,在佛法中,供养佛像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佛像本身,而在于通过供养佛像这一行为,培养信徒的恭敬心、慈悲心与菩提心。”
    “佛像只是一个象征,一个引导信徒走向内心清净与觉悟的媒介。”
    “因此,供养佛像并非执着于佛像的相,而是借由佛像这一相,来修持自己的内心。”
    “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唐三藏反驳道:“因此,从究竟意义上来说,一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一切现象,而是要在认识到现象虚妄的同时,不被现象所迷惑,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觉悟。”
    “阿弥陀佛,众生在生死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经历着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黄眉皱发皱眉:“在佛法中,业力是指众生在过去世中所造作的善恶业因,这些业因会在未来世中成熟并产生相应的果报。因此,众生在生死之间不断轮回转生,是业力作用的结果。”
    “有意思!”唐三藏点了点头:“佛法中还有另一个无我,你可知道?”
    “然也!”黄眉点了点头:
    “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众生在轮回中经历着种种苦难,但这些苦难并不是由某个永恒不变的“我”所承受的。因此,“无我”的观点实际上是在揭示轮回现象背后的真相,即众生只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117/3582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