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晋末长剑 > 草原、中原兵制

草原、中原兵制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草原、中原兵制
    首先讲一点:一般而言,只有中原养兵,草原不养兵。
    关于这一点,我记得前面有个单章提到过了,怎么现在还有人问?一会问石勒怎么这么多骑兵,一会又问匈奴怎养得起这么多兵?
    说了等于白说。
    我敢肯定,我这是节不少。
    简而言之,这些部落就是一个个兵员库,他们是“中立野怪”,你招诱不到,还不允许别人招诱?
    唐末河东、幽州这些缘边将帅们经常一次性招诱数万草原骑兵,南下参与藩镇混战,这是缘边将帅的“福利”,别人享受不到。
    当然,唐末时步兵的素质比较高,各个藩镇也有部分骑兵。
    比如,昭义镇(今上党一带)自己就养马,甚至打出了品牌,每年还给朝廷送马五百匹。
    蔡州有龙陂监。
    陕州有牧场。
    襄阳、淮南甚至附件都有牧场。
    钱镠直接在杭州城外养马三万匹。
    等等。
    中原遍地牧场,各个藩镇养马数量难以统计。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草原骑兵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还经常被痛打。
    但在西晋这会,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步兵大多数都是临时拉起来的,又承平多年,还没有职业化,对付这些草原骑兵就难了。
    其次,石勒的骑兵数量,是史书明载。
    在309年,有记录石勒帐下三万骑。
    在310年,围攻洛阳时二万骑。
    数字为什么会变化?其实就是这个原因,这不是他养的职业化部队。
    有可能是匈奴朝廷配属给他指挥的,战斗结束后归建。
    有可能是临时招募的,打完仗,“合同”结束,走了,回家了。
    也有可能是石勒出不起赏赐,提前终止合同,解散。
    这三万人里面,最多一半是他长期控制的。
    注意,长期控制也不是养兵。
    部落有各自的生活,平时都是农民、牧民。
    这个阶段,已经有大量杂胡到河北游牧、游耕或者定牧、定耕了。
    跟着乞活军来陈留、梁国的乌桓人,也是这种性质、
    石勒只要有钱,或者口才够好,别说两三万骑,五万骑、十万骑也不无可能,只要你支撑得起。
    最后提另外一种情况,即草原如果统一在一个政权下,会怎样?
    如果遇到匈奴、突厥、回鹘、蒙古这种建立草原帝国的政权,你招诱杂胡就没那么容易了——多说一句,柔然、鲜卑、契丹这种连草原都没统一的政权,真称不上草原帝国。
    以回鹘为例,他们在各个附庸部落都派有官员,征税征兵,甚至监视。
    回鹘崩溃后,原本被回鹘奴役的契丹是怎么做的?
    耶律氏贵人与监视他们的回鹘述律部联姻,阿保机的妻子月理朵就出身回鹘述律部,月理朵的爷爷、父亲在回鹘汗国都是中高层官员(梅录之类)。
    回鹘有明确的官制、兵制和财政制度,有自己的文字,该国的很多官名、制度,契丹起势大量借用。
    统一和分裂的草原,是两回事。
    西晋末年的草原,就是分裂的。
    各个部落可以今天投鲜卑,明天投匈奴,后天投晋,这并不奇怪。
    这些杂胡部落的丁壮,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雇佣兵”。
    只不过这种雇佣兵,经常拿不到钱,甚至要为宗主白打仗。
    受不了怎么办?受不了就走啊。
    历史上契丹在东北崛起,三十姓鞑靼就受不了了,天天被征兵打仗,于是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西迁,从中国东北迁徙到了中亚、北亚一带。
    人走了以后,空出的草场往往会给别的地方迁徙来的部落占据。
    迁徙,本来就是草原常态。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0/983/2801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