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晋末长剑 > 第六十七章 抉择

第六十七章 抉择

推荐阅读:顾客太多,我炒泡面锅铲冒火星!软萌吃播万人迷,各路大佬争榜一绝区零:穿越后竟被法厄同捡到恶雌腰软超能逃,五个兽夫追疯了回府的真千金她一身反骨绝美恶雌,开局攻略八位兽夫八零随军养崽崽,漂亮后妈要翻身柔弱小雌性好孕,众兽夫抱着轻哄斩神,开局召唤英雄蔡文姬!汇纳百川

    “吁——”一支马队停了下来,稍事休憩。
    军士们熟练地给马儿松绑肚带,牵着缰绳,慢跑一圈,收收汗。
    彭思安则换了一批备用马匹,带着十余人,寻找了一个小土包,瞭望地势。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水势浩荡,绵延不知几许。
    湖面上停泊着数十艘舰船,他们似乎发现了自北方南下的这支骑军,于是派了几艘小船,划向岸边,近距离观察。
    彭思安没管他们,而是喊来向导,问道:“此湖何名?”
    “阳渊。”向导回道。
    “通往何处?”
    “成德、合肥。”
    “那就对了。”彭思安说道,随即又有些皱眉,拿出地图,仔细验证。
    南淝水(施水)自合肥西北方流来,分为两支。
    一支流向东南,注入巢湖且不论。
    另一支流向西北,亦称“支津”。
    支津在合肥县北境汇入一低洼地带,名“阳渊”,亦称“阳湖”。
    阳渊向北有一河,名“阎涧水”,此水蜿蜒北流,注入淝水(北淝水),然后自成德县城西流过,一路直抵寿春、淮水。
    这是曹操为南征而拓宽、疏浚的河道,晋灭吴后,再次疏拓,而今已非常可观。
    晋末时于寿春置度支校尉,专司转运漕粮,便是利用这条河流——后世称“巢肥运河”,亦称“巢淮运河”,乃沟通长江、淮水的干渠,而阳渊、支津、阎涧水在后世基本都已开辟成农田。
    行军打仗,最忌迷路。
    彭思安对淮南地理两眼一抹黑,全靠地图和向导。
    但地图不太准,盖因其不会及时更新。
    一场洪水,都有可能让河流改道,让某县迁治,搞得你无所适从。
    再加上地图上画的山或河流,你可能会认错,走岔路了,所以还是得靠本地向导。
    他带的人马共千骑,卢水胡、冯翊氐羌各半,在向导的带领下,绕道南下,连行三日。
    中间有多难,不想说了。
    入目所见,不是河流、水塘,就是长满水草和芦苇的淤泥沼泽,相对坚实、干燥的路都是魏晋两朝一点点填湖、夯实出来的,真的很不容易。
    最让他绝望的是,途中所遇的大部分小河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地图上也没有,但却是实打实的行军阻碍,对骑兵而言更是如此。
    以前军中很多人笑称出征时带了具装甲骑,有可能战争结束了,都没找到出战的机会,盖因其使用条件较为苛刻。
    到了淮南这边,具装甲骑干脆不用带了,因为就连骑兵的使用条件都十分苛刻。
    水泊遍地、河流纵横、泥土松软,还多雨潮湿,这鬼地方非得移民数十万,死命开发个上百年,将大部分小溪、沼泽填平,变成农田、城邑之后,才适合骑兵纵横——简单来说,需要改造环境。
    “怎么办?”虚除伊余策马而至,指着湖面上隐隐骚动起来的晋国水师,问道:“被发现了,还要去合肥吗?”
    “军令既下,就是送死也得去。”彭思安叹了口气。
    大梁的军纪就这么严苛,能怎么办?
    张将军很显然对合肥有相当的想法。
    他可以理解。拿下此城,便可控制施水河道,将晋军阻挡在巢湖内,而合肥以北的水系则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成为己方兵员、资粮的运输通道。
    这就是一个通衢要地。
    张将军是真的想在成德歼灭晋军主力啊,然后顺势直取合肥,乃至窥视巢湖、濡须坞(东关)。
    罢了,他想怎样就怎样吧,南下走一遭而已。
    “咚咚……”阳渊湖面上响起了连绵不绝的鼓声。
    数艘大舰开了过来,晋国水军立于船舷两侧,手持步弓、刀盾、长枪,大声呼喝,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
    “呵!”他冷笑一声,立刻点了二百人,换上备用马匹,严阵以待。
    其余人继续休息。
    休息完了就继续南下袭扰,没有商量。
    ******
    六月初六,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城战结束了。
    各路人马闹哄哄地退了回去。
    桓抚自城外营垒出击,祖约自开城门,一并杀出,直将晋军赶到河岸边,方才撤回。
    当城门紧闭,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山遐、陆玩等人尽皆无语。
    昨夜夜袭,不克。
    今日白天攻打,又损兵折将。
    最让人难受的是,守军完全没有丁点坚持不住的意思,强攻看样子难以奏效。
    山遐立于高台之上,俯瞰全景。
    各营将帅居然开始挖沟设栅,加固起了水陆营寨,这是担心祖兵出城杀过来啊,于是深沟高垒,以为死守计。
    这个时候,即便再不知兵,也明白正面突破绝无可能了。
    “大都督……”身侧响起了苍老的声音。
    山遐回过神来,道:“仲先有话可直说。”
    说话的是江北都督(山遐监扬州江北诸军事)府从事中郎许副许仲先,乃许朝兄长。
    只见他拱了拱手,道:“大都督还欲战否?”
    “仲先何意?”山遐问道。
    “若战,还有三月之期。至迟八月中,就该退守合肥了。”许副说道。
    “为何这么说?”山遐奇道。
    “大都督乃北人,不知此事。”许副侃侃而谈:“淮南夏日多雨,水势暴涨,故可行船之处多矣,甚至楼船大舰亦可直入寿春。然九月之后,雨势渐消,河水渐枯,可行船之处变少。老朽担心阎涧水不利行船,阻大军归路,将军不可不察。”
    简单来说,就是施水北流至支津河、阳渊、阎涧水(这一段其实也被纳入了“淝水”,虽然是支流)汇入淝水正流这一段,如果夏末秋初雨水较少,是有可能影响航运的,这在魏晋年间并不鲜见。
    现在是多雨季节,河水暴涨,自然无碍,但再过几个月呢?
    “若不战,宜徐徐退兵。”许副不待山遐回话,又道:“若实在不甘心,淝水西、芍陂东南那一片,可修缮城池,背靠烟波浩渺之芍陂,以为合肥北屏。或至阳渊下水寨以为前哨。从今往后,固守合肥即可。合肥在,则东关安。东关安,则江防固也。便是丢了寿春,也不是不能守御江南。”
    “住口!”山遐下意识斥了一句。
    许副淡然一笑,并不介意。
    山遐很是无奈。
    这帮江东豪族,眼见着拿不下成德,便想打退堂鼓了?
    今日能退寿春,明日就能退合肥,后面还能退东关,直至一路丢掉所有江北要戍,纯粹以长江为屏。真到了那时候,离死就不远了。
    他虽然没听过“缓冲区”这个概念,但道理是明白的。
    江北的据点存在着,那么你就有犯错的空间,因为人不可能一直不犯错。
    犯了错不要紧,好好改正,再打回来就是。
    在江北与敌军反复争夺,哪怕打得很狼狈,江南却是安全的。
    可一旦双方隔江对峙,就没有犯错的空间了。一不留神被人突破江防,则士气全无,建邺要不了多久就会陷落。
    许副年过七十了,长于东吴的他可能习惯了没有寿春、合肥,只能靠巢湖、东关作为江北屏障的事实。
    他或许觉得曹操的百战精兵都四越巢湖不成,被死死阻挡在合肥一线,司马氏也在东关惨败,损失了数万大军,依靠这条防线也不错,更别说合肥还在手中了,竟比东吴还稳妥。
    但山遐不敢这么想。
    东吴有天时,东——大晋有这个天时么?太晚了啊。
    淮南每一座城邑都十分宝贵,应该寸土必争才是,如此江东乃安,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这个时候另一位从事中郎顾众出言道:“大都督,仲先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今水师多而陆师少,兵卒不精,士气不盛,难以攻拔成德,不如归去。合肥有新旧两城,旧城南临江湖,往来易也,西城有奇险可倚。两城并立,善加守御,则江东基业固也,何须在成德、寿春打生打死?”
    山遐一听,更是皱眉,简直和许副一样的论调!
    但许氏乃句容豪族,顾氏更不用说,他们的意见是要听的,不然钱粮兵士都无从筹措。
    可山遐还是有些不甘心,遂看向陆玩。
    “大都督可是在等北路消息?”陆玩问道。
    山遐被说中了心思,默默点头。
    “大都督,战至今日,祖兵尚不可破,况邵兵乎?”陆玩说道:“水军若能截断淮水,让邵兵成为孤军,或可观望一二,若无能,则不如迁走成德百姓,退至合肥,以为长久之计。将军若要等,亦可,然不应再攻城池了,不如加固营垒。即便祖兵出城乃至邵兵南下,以深沟高垒迎之,辅以水师舰船,固守退敌。”
    山遐这次沉吟了许久。
    众人不再催促了,只静静等着。
    “我意已决!”山遐停住了脚步,道:“加固营垒、水寨以为固守之计。另遣人至各处,迁徙百姓至合肥。君等便依此令。”
    “遵命。”众将佐齐声应道。
    山遐在等北边的消息,而北边如何了呢?
    初六、初七两天,晋军水师都在奋力拔除淝口以北河面上的木桩,清理航道。
    当天夜里,杨宝遣水师将士上浮桥,施放火船,顺流而下,无果。
    而韩晃、童健二军则被质子军、左飞龙卫府兵击溃,两路损失过半,残兵败将两千余众在水师接应下逃走。
    初九,晋军不再尝试派兵上岸,而是继续清理航道。
    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彻底断绝南北联络,让过河的梁军成为瓮中之鳖,粮尽军溃。
    消息自然很快传到了张硕军中,这个时候他已经抵达成德附近,与部署在外围警戒的晋军水陆兵士遭遇。
    他和山遐一样,也面临着抉择。
    如果不能迅速击溃山遐部主力,而北面的浮桥被晋军摧毁,那么就要仔细算一算积存的粮草够吃多久了。
    于是他详细写了一封信,具陈自己的想法,交由信使即刻发往天子驻跸之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0/983/16130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